内部财务控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内部财务控制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活动。
1.内部财务控制是控制论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其理论依据是控制论,而非《会计辞海》、《新会计大辞典》中狭义的政策、制度和计划。认识到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主观的政策法规,而是将研究基石提升到基础经济学理论的高度。
2.内部财务控制的本质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控制活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追根究底是源于控制论对实践的指导。本文对内部财务控制定义的阐述正是强调了这一点,因而有助于对其本质的把握。
3.内部财务控制具有目的性,是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依照既定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但其本身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
4.内部财务控制不是某个事件或某种状况,而是散布在企业作业中的一连串控制行为。并且内部财务控制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互交织,为企业基本的经营活动而存在。
5.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目标的制定与实施。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既是控制的主体又是控制的客体,既对其所负责的作业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所有的内部财务控制都是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的,企业内部会因此形成一种控制精神和控制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效率和效果。
内部财务控制与内部控制等的关系
内部控制又称内部控制系统,在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拟订的题为《内部控制、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公正执业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此定义强调,内部控制不局限于与会计和财务部门直接有关的控制方面,而且还包括预算控制、成本控制、财务控制、定期报告、统计分析、培训计划和内部审计等,以及属于其他领域的经营活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颁布的《审计程序说明》第19号,将内部控制按其特点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种,如下所示:
1.会计控制,即由组织计划和所有保护资产、保护会计记录可靠性或与此直接相关的方法和程序构成。
2.管理控制,即企业为了帮助经理人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持续达到企业预期目标而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如计划控制、财务控制、新产品开发控制等。
控制是管理的重要职能,会计控制、管理控制、财务控制都旨在使企业的财务系统能有效运转,实现其目的,但从定义、涵盖的内容、范围来看,三者存在着明显差异。
(1)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并列的,两者的区别在于控制的目的不同。会计控制是对以提供客观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控制是与保证经营决策、方针的贯彻执行,促进经济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实现有关的控制。
(2)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是有机结合的,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会计控制一般对财务记录产生直接影响,管理控制通常对财务记录产生间接影响,因而管理控制就可以在会计控制提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偏差纠正和协调控制;同时,会计控制也可以利用管理控制反馈的信息来评判会计控制的适当性。
(3)财务控制是管理控制的一部分。管理控制的实质是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其活动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这本身就涵盖了财务控制的理论依据和目的。因而将财务控制归入管理控制是比较恰当的,既不会割裂两者的联系,又不至于混淆两者的差别。
(二)财务控制与财务监督的关系
控制是事物(系统)本身可以进行的活动,即为了实现自身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行为;监督虽然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之分,但其本意是外力对某一事物的制约或约束。基于此,笔者认为财务监督是指相对于企业之外的主体,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和管理活动。而财务控制是指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控制活动。
通过对两者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具有相互协调的一面,但它们各司其职,互有分工,又存在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
1.主体不同。财务控制的主体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相关者,如董事会、经营者和基层单位(如车间);而财务监督的主体一般是企业外部的相关者,如国家审计机关、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等,主要代表着一种社会公正。
2.依据不同。财务控制的依据主要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预先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预算指标;而财务监督的依据则主要是以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等为准绳。
3.内容不同。财务控制的内容是与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相关的,包括筹资、投资、耗资、收益、分配等;而财务监督的内容则主要针对企业的劳动耗费、财务收支、财务成果的实现及分配是否合理合法,如对企业资产、成本费用、资金筹集与使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有效性、股利分配、净资产增减变动等活动及其结果的监督。
4.目的不同。财务控制的目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与计划、预算指标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而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与国家财务法规、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规定相比较,是否存在不合法、不合规现象。
1.内部财务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表述: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内容有资产、权益、收益、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对于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比较集中的观点是: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②以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为核心。而笔者主张以内部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其理由如下:
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理论为基础,解决企业内部各行为主体之间、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协调问题,即解决不同管理主体或利益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从而以管理制度方式来协调财务行为主体(如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经理、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集团)的责、权、利关系。企业财务学主要从属于管理学的范畴,它以制度管理为主要特征,从财务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行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不对称问题,协调并指导各部门、单位的财务活动去实现企业总体目标。内部财务控制的任务就是通过调节、沟通和合作,使个别、分散的财务行动整合起来共同追求企业的财务目标。所以,将内部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对决策层(出资者)和执行层(经营者)都是可行的。
就出资者而言,其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企业财务价值的最大化,必须使代理成本与财务收益均衡,内部财务控制的对象是经营者,通过内部财务控制来防止他们偷懒、不负责任、偏离出资者既定财务目标和以不正当手段从公司中获取财富等;就经营者而言,内部财务控制的重点应建立在围绕保证出资者财务目标实现上的内部财务控制措施,诸如财务短期预算控制,资金流量与存量的控制等。
2.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实现的保证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促使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要保证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同时,企业财务计划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做出的,由于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因此,企业财务计划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一切,往往要在财务活动的控制过程中才能发现,要通过对财务活动的控制,才能得到调整。因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积极、可靠的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内部财务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中,如果仅限于确定合理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而对实施预算的行动不加控制,预定的财务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和规划措施,而财务控制则是对这些规划加以落实。没有控制,任何预测、决策和预算都是徒劳无益的。
3.内部财务控制在实践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管理中,对企业、政府、乃至对于全社会来说,建立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都是十分必要的。纵观世界各国,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将内部财务控制看作血液对生命那样重要,将强化内部财务控制作为公司成功的秘密武器。也有些企业却由于忽视内部财务控制,造成巨大损失乃至破产。巨人集团的“倒下”至今仍使我们记忆尤新,巨人集团崩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董事长史玉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痛心疾首地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浮躁而混乱,直接原因是缺乏财务运作和财务控制经验,不能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
可见,内部财务控制在企业经济控制系统中起着保证、促进、监督和协调等重要作用,加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已成为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大,这都对企业强化内部财务控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