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信用创造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信用创造论(Theory of Credit Creation)

目录

什么是信用创造论

  从十七世纪后期起,在欧洲国家信用已经相当发达,信用创造论发展于19世纪,盛行于20世纪,信用创造说的先驱者是18世纪的约翰·劳,主要代表人物是19世纪末的麦克鲁德和20世纪初的熊彼特哈恩等人。

  信用创造论认为:信用创造资本信用就是货币。货币是一种交换手段,因此,凡是有交换手段职能的物品都是货币。信用既然被用作流通手段支付手段,那么,信用就是货币。信用就是财富。因为货币就是财富,信用就是货币,故信用就是财富。信用创造资本。信用就是生产资本,通过这种生产资本的扩张即信用量的增加与扩展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繁荣商业,使国民经济具有更大的活力。银行具有无限创造信用的能力

信用创造论概述

  该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学派关于商业银行信用媒介论的观点,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通过存款进行贷款,且能用贷款的方式创造存款,银行通过信用的创造能够为社会创造新的资本,信用就是资本,信用能够形成资本。银行的本质在于创造信用。作为近代信用创造论的继承者合代表人物马克鲁德在他的《信用的理论》一书中认为“银行及银行业者的本质是信用的创造和发行,所以银行绝不是借贷货币的店铺,而是信用的制造厂”。信用创造资本,信用就是货币,银行具有无限创造信用的能力。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信用创造论的代表人物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德国金融理论学者阿伯特.韩在1920年出版的《银行信用之国民经济理论》中,指出信用就是货币,从生产和分配的领域论述信用形成资本。

  约翰·劳认为,国家拥有的货币多,创造就业的机会就多,就能增加国民财富。他相信货币具有积极的力量,信用扩大,货币增加,就能促使工商业发展。英国银行家亨利·桑顿(Henry Thomton)认为“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供求比例和通货的供求比例,商品增多对银行券需求扩大,银行券增多对商品的需求扩大,所以当银行券增多而商品对银行券的需求未扩大时,就必然使物价随之上涨。物价上涨工资缺乏弹性,一方面刺激生产,另一方面制约消费,从而造成作为资本的商品增多”。

  熊波特认为是科学技术进步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引起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对银行信用的需求。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专门分析信用与资本形成过程,其信用创造论置于他的“创新理论”中。即通过信用扩张创造资本,实现创新。此外,他还把信用扩张与经济周期理论联系在一起,也是他的先见之明。

信用创造论的评价

  总之,信用创造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信用管理理论,为许多经济学家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该理论认为,先有贷款后有存款,并由此推出,银行有无限的信用创造能力。信用能形成资本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他们把信用完全等同于货币,把信用看成是与真实资本一样的财富,宣传信用创造真实资本,把信用对财富的索取权看作财富本身就是不对的,认为银行有无限的信用创造能力,这种观点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Yixi,泡芙小姐.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信用创造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