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社人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会社人间是日本的一种说法,说的就是每一个劳工阶层的人都是“公司人”。
这是因为日本经营型态的特征,不是欧美以公司高层或是大股东的利益优先为考量,而是把员工的利益作为优先考量。
他们认为,每天在公司加班,工时很长,都是应该的。而且加班不完全是因为工作没完成,即使工作完成了也要继续留在公司,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给老板看、给同事看,为了表现出自己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公司人”。
“会社”就是日本的公司。日本有个词,叫“会社人間”,翻译成中文,就是“公司人类”。意指以公司为家,在自己的生活中,除了公司和工作,再无其他嗜好与个人空间的“工作中毒”人种。这个词出现于日本经济高度成长期。诞生于日本战后第一批婴儿潮的“团块世代”,是“公司人类”的主力军。
“团块世代”成为公司人类的时期,也是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最为普及的时期。为了强调平等以及团队意识,企业按自行规定的序列,随着员工本人的年龄和企业工龄的增长,每年逐步提升员工工资与职务。它与日本公司的终身雇佣制互相捆绑,让那些不那么冒尖的人,或是能力较差的人,也能在这种强调平等秩序的人事制度下,拥有一份终身保障。换言之,这就是一种日本式的大锅饭。
在景气好的时候,大锅饭是没有问题的。但景气变差时,这种大锅饭模式就难以继续维持了。因此,从90年代开始,日本公司的年功序列制度开始遭遇挑战,依据实绩考核工作能力的成果主义开始出现,许多能力不足而又有一定工龄的人,被调离到下属公司或是可有可无的岗位,遭遇“变相下岗”。接下来,进入21世纪后,持续景气低迷的日本企业——尤其是日本多家著名大企业,因为持续的经营赤字,而不得不开始大幅裁员。
曾经的日本人,对于“会社”是充满信赖感的,认为只要成为会社正式的一员,就会拥有终身保障,只要拼命努力,付出的汗水总会得到认可,因此才会有“公司人类”的出现。而现在,这样的认识正在逐渐改变。“会社”这一社会共同体形象,在年轻一代的日本人眼中,不再像他们父辈心目中那样显得坚实可靠。
「工作狂」这个词并没有忠心或是重视公司的意义在里面,而会社人间更强调对公司的感情和忠诚。两者意思都有疯狂工作,不同之处在于情感上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