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會社人間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會社人間

  會社人間是日本的一種說法,說的就是每一個勞工階層的人都是“公司人”。

  這是因為日本經營型態的特征,不是歐美以公司高層或是大股東的利益優先為考量,而是把員工的利益作為優先考量。

  他們認為,每天在公司加班工時很長,都是應該的。而且加班不完全是因為工作沒完成,即使工作完成了也要繼續留在公司,而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給老闆看、給同事看,為了表現出自己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公司人”。

會社人間的來源及發展

  “會社”就是日本的公司。日本有個詞,叫“會社人間”,翻譯成中文,就是“公司人類”。意指以公司為家,在自己的生活中,除了公司和工作,再無其他嗜好與個人空間的“工作中毒”人種。這個詞出現於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期。誕生於日本戰後第一批嬰兒潮的“團塊世代”,是“公司人類”的主力軍。

  “團塊世代”成為公司人類的時期,也是日本企業的終身雇佣、年功序列最為普及的時期。為了強調平等以及團隊意識,企業按自行規定的序列,隨著員工本人的年齡和企業工齡的增長,每年逐步提升員工工資與職務。它與日本公司的終身雇佣制互相捆綁,讓那些不那麼冒尖的人,或是能力較差的人,也能在這種強調平等秩序的人事制度下,擁有一份終身保障。換言之,這就是一種日本式的大鍋飯。

  在景氣好的時候,大鍋飯是沒有問題的。但景氣變差時,這種大鍋飯模式就難以繼續維持了。因此,從90年代開始,日本公司的年功序列制度開始遭遇挑戰,依據實績考核工作能力的成果主義開始出現,許多能力不足而又有一定工齡的人,被調離到下屬公司或是可有可無的崗位,遭遇“變相下崗”。接下來,進入21世紀後,持續景氣低迷的日本企業——尤其是日本多家著名大企業,因為持續的經營赤字,而不得不開始大幅裁員。

  曾經的日本人,對於“會社”是充滿信賴感的,認為只要成為會社正式的一員,就會擁有終身保障,只要拼命努力,付出的汗水總會得到認可,因此才會有“公司人類”的出現。而現在,這樣的認識正在逐漸改變。“會社”這一社會共同體形象,在年輕一代的日本人眼中,不再像他們父輩心目中那樣顯得堅實可靠。

會社人間與工作狂的區別

  「工作狂」這個詞並沒有忠心或是重視公司的意義在裡面,而會社人間更強調對公司的感情和忠誠。兩者意思都有瘋狂工作,不同之處在於情感上的差別。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會社人間"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