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联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业技术联盟(Enterprise Technology Alliance)
目录 |
企业技术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联合致力于某一技术或产品的研发行为,是为适应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而产生的优势互补或加强性组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因为竞争需要,纷纷组建技术联盟,旨在实现技术资源互补、减少单个企业的开发风险及投入成本,促进技术创新,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技术创新难度增加、成本提高,不仅单个企业难以完成,成员少的联盟组织也未必能成功;中国加人WTO已有了明确的日程表,企业迫切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原来结构简单的联盟严格束缚了企业的技术来源和信息渠道;《专利法》日渐普及,企业希望以专利获得技术优势,而联合开发成果为成员共有,仅与少数几个企业进行完整项目的联合开发,使企业担心因为联盟而失去优势地位。因此企业追求更高层、更深入、更广泛的多元化联盟关系。
1、成员实力构成多元化
我国最初的企业技术联盟以引进技术资金为目的,因此选择技术实力强、资金雄厚的联盟伙伴。随着联盟目的向技术创新转移,企业选择联盟伙伴的标准也有变动,联盟成员实力构成逐步多元化。
大中型企业有良好的信誉、扎实的技术实力,资本密集性大,小企业则管理灵活、对市场信息反映敏锐,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来说,不论对方具有何种实力,只要能与自身优势互补,产生综合效应,联盟就可行,因此产生了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等多种组合。如我国最大的财务管理软件厂商用友集团自1998 年5月~1999年9月,已先后与联想集团、Oracle公司及微软公司等多家优势企业合作,从事软硬件开发生产业务;由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创办的开目集成技术公司是一家小型IT企业,已与惠普(中国)、河南长葛奔马集团等多家不同规模、不同实力的企业结成技术联盟;2000年4月,国内第二大计算机品牌方正电脑与南京中小型IT企业福中集团合作,实现了技术优势与优质服务的结合。
2、所有制构成多元化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乡镇企业积极参与技术联盟,使联盟组织所有制构成多元化。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改革开放深入、产业结构调整,也不会改变它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大多数国有企业因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联盟不积极,企业内技术资源浪费,设备人才闲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人,政府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企业与市场正面接触。面对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需要技术联盟机制促进技术创新,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增强自身活力与市场竞争力。
而国企以其较好的信誉、稳健的运作及良好的新产品生产能力成为众多企业的优选合作伙伴;与国企不同,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一般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我国有一批技术联盟活跃的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如华为公司、科龙公司等。但大多数民营企业或乡镇企业缺乏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风险抵御力差、资金流动渠道窄、技术力量单薄,很难单独完成技术创新。但它们以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创新能力见长,也倍受联盟组织欢迎。
目前,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已出现国有与国有、国有与民营、民营与民营、国有与外企。民营与外企等多种组合。
3、行业分布多元化
目前,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已涉及通信、电子、材料。生物技术、石油化工、汽车制造、食品制造等多个行业,并将继续扩展。行业分布多元化是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参与技术联盟的企业越来越多,技术联盟机制发挥其正常优势作用,给结盟企业与本结盟企业之间造成越来越大的收益差距和竞争力悬殊。压力的结果反过来导致更多的企业加入技术联盟;其次,高新技术广泛与传统企业结合,使联盟覆盖面逐步拓宽。常州机床厂是一家典型的传统企业,经过与深圳奥沃公司合作,1997 年生产出由奥沃公司研制、有高治疗效果和安全系数的高技术医疗设备——旋转式伽玛刀;上海南极人企业将高科技导入纺织业,2000年7月,南极人与美国杜邦公司结成技术联盟,成为我国首个民营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联盟的案例。
4、地域分布多元化
我国最初的企业技术联盟主要产生在沿海地区。目前,我国企业技术联盟已分布广东、江苏、陕西、浙江、四川及京、津、沪等多个省市。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更多西部企业接触、熟悉乃至参与技术联盟。
现代交通与信息的发展使跨地域性联盟组织越来越多。受环境影响,分布集中的企业可能创新思路相近,而跨地域性联盟能体现创新思路差异,成员间更容易形成优势互补,如资源互补和市场互补。
1980~1991 年,我国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在政府政策鼓励及自身发展需求下,开始与国外企业结成技术联盟,其主要动机是引进技术、资金。但从全国范围看,企业技术联盟的案例不多。20世纪90年代,企业技术联.盟在我国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几年,有关技术联盟的报道屡见报端,案例逐年递增。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竞争强度剧增,企业如果不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势必被淘汰。即使是龙头企业,为保持或提高其长期优势地位,对此也不能忽视。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途径很多,但常规途径总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如购买专利或许可证需付大量的交易费用;收购其它公司不光需大量成本,还要花大量时间、费用及精力用于结构调整;自行开发面临技术不足、资金匮乏等难题。相对而言,通过技术联盟实现技术创新具有一定优势。于是,建立技术联盟就成了企业迎接竞争的尝试性理性选择。
近年来,科技发展加速,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更迫切而创新风险和成本剧增。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技术联盟这一组织形式。为了解产业界对我国企业技术联盟的看法,有关学者曾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7.7%的人认为我国企业之间有必要或很有必要结成技术联盟,86.7%人表示希望甚至很希望与其它企业结盟。
传统的观念把同行业放在对立位置,龙头企业间的竞争更容易白热化。随着新经济的到来,这种局面将逐渐被同行业强强联盟所取代。
随着经验的积累,企业能更敏锐地捕捉创新机会,更准确地评估联盟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项目的创新价值不高或价值高但投入太大、风险太多,企业可取消联盟意向,减少不必要损失;我国科技法规不断健全,企业技术联盟逐步规范化,使各种以“技术联盟”为名的欺诈行为减少,成员间更加相互尊重、信赖。联盟关系的改善一方面可降低内部整合成本,还有助于在联盟中建立稳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从而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最终体现联盟效益。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使企业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艰难。即使是行业先锋,也难以.单独面对竞争,不仅技术资源有限,高额的R&D经费更是壁垒。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加快,中国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有国内同仁,更有技术领先、总资产及利润额为自己几十倍、上百倍的跨国公司。不论是为了面向全球谋发展还是为了保护民族产业,都要求我国企业同行业结成战略联盟,将国内同行作为劲敌,势必造成经营“短视”。
不错,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