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人性不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不耐)

人性不耐(Impatience)

目录

什么是人性不耐

  人性不耐指的是:相较未来消费,人们更倾向眼前消费[1]。这是经济学中定义,广义上,不耐是指没有耐心,与耐心相对应。

  费雪在《利息理论》的第四章中借鉴了庞巴维克的时间偏好理论, 引入了人性不耐论。人性不耐论说明即使人们已经有了高度的时间观念以及对未来的估计, 人们还是倾向于“过好”现在而不是同样地为未来着想。这在经济学上有两层含义, 一是消费水平比较能够使一时间的生理与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二是让自己的资产价值总量在某一时间达到某一水平, 以满足对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等方面需要。当然, 费雪的人性不耐理论没有涵盖第二层含义。这种“过好”现在而看淡未来的倾向是人性不耐的最基本动因, 它促使了人们对现在与未来经济生活的重新规划与调整[2]

  例如,李白诗云“今朝有酒今朝醉”、“行乐须及春”,就体现出这种人性。

  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利息理论》中,将这种现象称为“时间偏好”和“人性不耐”(impatience),我国经济学家陈彪如译为“不耐”[1]

  事实上,因为不耐,人们往往倾向于早消费,即便数量少一些,也不愿意迟消费,即便数量多一些。

  这体现出双曲贴现:多数人宁愿要金额较小的眼前酬劳,也不要金额较大的日后报酬。如上图解所示,这条曲线类似数学中双曲线,因此得名。

  例如,有两个选项,一个是现在拿1000元,一个是1年后拿1500元。

  一个不耐的人可能倾向于前者,而不是后者,即便后者利益更大,因为1000元拿去理财投资,1年后难以增值到1500元。

人性不耐产生的原因[1]

  • 收入因素

  费雪认为不耐是人性。事实的确如此,人人身上有不耐表现,不过强弱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强一点,有些人弱一点;也会因情境而异,有些情况下强一点,有些情况下弱一点。

  事出有因,在费雪看来,有许多因素影响人们时间偏好和人性不耐程度。其中有一个大类因素是收入,包括收入水平高低、收入时间分布、收入不确定性等。

  ①收入水平高低

  收入水平是影响时间偏好首要因素。收入越少,现在收入优于将来收入偏好越大,即尽早获得收入不耐程度越大。

  对于一个在温饱边缘挣扎的人而言,很难考虑为明天做储蓄,因为让自己活下来是第一要务。只有保持生存,才有余力为明天做投资。

  反过来说,收入越高,当下生存压力越小,越有资源为明天做打算,将更多金钱、精力投入到未来有更大产出事项上,即便当下没有什么产出。

  ②收入时间分布

  收入分布时间形态不同,时间偏好也会不同。如果对未来有信心,认为收入会增加,人就会提高对现在收入优于将来收入偏好,不耐程度就越强,更偏好于当前消费。

  李白倾向“行乐须及春”、“人生得意须尽欢”,是因为他对未来有信心,认为“千金散尽还复来”。

  不难观察到,经济好时,人们花钱会更大手大脚,敢于消费;相反,经济差时,人们倾向于节衣缩食,不敢消费。

  ③收入不确定性

  收入不确定性体现出未来收入是高是低风险,会影响当下消费决策

  如果不确定性越大,未来收入波动很大,可能导致未来低收入,人们就更有动力减少当下消费,未雨绸缪,不耐程度就越低。

  反过来说,不确定性越小,未来收入波动较小,未来收入有保障,人们减小当下消费动力就越低,不耐程度就越高。

  综合以上3点,我们不难观察到,穷人和富人不耐程度有区别。

  例如,低收入人比高收入人,对收入分布时间形态不耐程度更敏感。对穷人现在生活微小限制,可能会显著提高不耐程度。反之,现在收入微小增加,可能会显著降低不耐程度。但对富人而言,可能要今明两年收入有显著变动时,不耐程度才会显著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收入高低影响不耐程度,有正反两面影响,需要具体分析。例如,收入低提高不耐程度有好有坏。

  好的一面是,保障生存最重要,如果无法生存,也就没有未来。收入越接近生存最低限度,现在收入就越贵重。对此,费雪说:“生命线上的一个中断就足以断送整个将来。我们强调现在重要性就是因为,现在是通向将来道路。”

  坏的一面是,贫困往往使人缺乏远见与自制能力,只要满足目前迫切需要就行。正所谓“人穷志短”,得过且过。这容易导致一个人掉入贫困陷阱,即便有点余钱也会习惯性快速消费,无法投资未来,也就难以跳出贫困陷阱。

  • 其它因素

  除收入因素外,还有不少因素会影响不耐程度。

  例如,预期寿命。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不耐程度会更高,因为年轻人还有更长远未来,老年人未来相对更短。也就不难理解,凡是能延长人类寿命因素,也能降低人的不耐程度。

  基于这个视角考察会发现,利他主义,对子女喜爱和为他们谋求福利愿望,会降低不耐程度。进一步,子孙数量增加,会降低不耐程度。如果只顾尽情消费而没有东西留给子孙,不耐程度会提高。

  例如,文化观念。

  一般来说,越有远见,越能运用长线思维,不耐程度就越低,反之亦然。如果一个社会成员都是些不顾将来的人,整个国家不耐程度就较高。反之,深谋远虑的人越多,不耐程度就较低。

  有些社会群体,习惯做一件事就做得长远。例如,修建石头房子,就希望把它们变成耐用品,让它们屹立一两百年不倒,即便自己活不了那么久,未必能住很久。

  例如,知识技能。

  推销大师霍普金斯做敲击铁球实验。他之所以有耐心,是因为他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知道怎么做,才能用小锤子敲动大铁球。

  如果没有这种知识与技能,就会像那些乱敲大铁球年轻人或者退场观众一样,敲几下就没耐心,或者根本就不会去尝试。

  诸如此类,还有不少影响不耐程度因素,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基于不耐视角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例如,不耐产生交易

  不同情境不同个体不耐程度不同,对手上耐用品估值就会不同,就可能产生交易。

  有些人更倾向现货,有些人更倾向期货;有些人更看重商品当下效用,有些人更看重商品未来价值;有些人想要买进,有些人想要卖出;于是,产生交易。

  例如,程度决定利率

  交易不能强买强卖,期货为现货风险高,因为存在不确定性。想要现货的人得给愿意接受期货的人以补偿,现货与期货差价比例,就是利息率,简称利率。

  例如,一个人2年后会收到100元报酬,但他不耐程度很高,想要折现,如果利率是10%,就只能拿到82.64元,因为82.64*(1+10%)*(1+10%)=100元。

未来越是不确定,补偿就要越大;消费推迟得越久,补偿也要越大。不耐是利率基础,未来越是不确定,接受期货的人所要索取补偿就越大,利率就越高。

  以一个低收入人为例,如果对不耐理解深刻,能节制欲望,量入为出,在保障必要生存质量同时,将节余进行合理投资,发挥复利效应,就有条件加速资源增值,增大自由程度,提高人生掌控力。

人性不耐与投资不耐、消费不耐

  人们在为获得广义收时入的不耐除了消费不耐以外, 也包括了获取收入流中积累流部分的不耐。企业主借款建厂或维持企业运转, 他们的主要目的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享受消费而是为了维持和扩大流向他们的货币流。如果企业因得不到贷款等原因而被迫停业, 他们当中许多人仍然可以卖掉企业的资产, 进而使他们的消费流达到他们合意的状态而享乐终生。同时, 我们不能武断地说去银行贷款投资的人的消费不耐一定高于去银行存款的人。因此, 企业主对获取资金的不耐绝大部分不是消费的不耐。而获取收入流中除消费享用收入以外部分的不耐等同于增加个人持有的资产价值总量的不耐,将其定义为投资不耐。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欧文·费雪, 费雪, 陈彪如. 利息理论[M]. 商务印书馆, 2013.
  2. 宋飞. 从人性不耐角度对自然利率决定机制的再探讨[J]. 金融经济:下半月, 2012(2):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上任鹅陈,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人性不耐"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