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生命质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生存质量)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目录

什么是生命质量[1]

  生命质量又称生活质量或生存质量,是指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生命质量是一种主观健康评价指标,反映了个人期望与实际生活状况之间的差距,该差距越大,生命质量就越差。

生命质量的构成[2]

  生命质量是对由个人或群体所感受到躯体、心理、社会各方面良好适应状态的一个综合测量,它是一种多维结构,构成主要有3个方面:

  (1)躯体健康:包括患病情况,慢性症状及自我评价的健康;

  (2)社会健康:涉及到社会网络的大小、社会交往频率、社会参与的程度等;

  (3)心理健康:其相对要复杂些,包括焦虑、抑郁、认知、幸福感、满意度等内容。

  其中在癌症医疗和研究中,QOL至少包括反映癌症病人生活中功能的、经济的、社会的、心理的以及情绪的各个方面与疾病或治疗相关症状控制的满意程度。

生命质量的特征[2]

  (1)生命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即是一个多维资料。

  (2)生命质量多采用功能或行为术语来说明,即应着重于具有某种状态的几其行为能力如何、而不是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3)在评价者方面,更多地采用自我评价、即由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质量作出评价、这也强调,尊重被测试者心理反应,不忽视社会环境对其影响。

  (4)反应生命质量的指标常是主观指标:在评价生命质量时,役有一个通用的客观的参考标准,同时受个体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影响。

  (5)生命质量具有时变性,即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命质量研究的展望[3]

  生存质量的量化评价方式使健康测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客观到主观、物质到精神的转变。从不同的维度反应个体或群体的健康水平,将人作为社会人对待,并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来探讨人的健康状况。但是,虽然对生存质量的研究取得了以上成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其不足之处。据此对生存质量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1)定义表述尚不一致

  对于生存质量定义的探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先从字面来理解,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或者其生活、工作经历的优劣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从健康角度对生存质量做出的定义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同时强调对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认知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国内万崇华教授将生存质量翻译为人类对其生活的自然、社会条件以及其自身状况的主观评价和体验,亦即对其整个生活条件和状况(物质的和精神文化的)的主观满意度的评价。此定义是基于哲学、心理学、医学等几个领域的综合考察得出的。但在诸多研究中还有所争议,因此,需要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综合各个领域的见解,对生存质量做出更为全面、科学的定义。

  (2)研究范围较窄

  生存质量的研究自在我国兴起的20年以来,发展较快,并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不论是对其概念的论述,还是与其他相关变量的相关研究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大多的研究依然停留于医学领域的重大疾病方面,而与心理等非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以生存质量作为关键字在万方-数字化期刊中搜索,共有26,025篇相关论文,其中,医学卫生类的期刊论文有25,126篇,占到总数的96.5%。对于一些关注于非疾病的相关研究仅占总数的3.5%,而且,这些论文根据自身的需求作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精心研究。因此,我们应该适当的扩大生存质量的研究范围,不仅仅是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大家都关注的人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处于各种压力之下的人(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待业人员,残疾人等)的心理问题目益明显,亚健康人群也随之增加。针对这些亚健康人群的心理问题应多给与关注,对其生存质量的研究可以引导他们正确的调节压力,积极乐观地应对生活。

  (3)缺乏针对特殊群体的测量工具

  在关于生命质量的诸多研究中,不论是对老人的研究,还是对病人的研究,基本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WHOQOL-100和WHOQOL-BREP两种测量量表,该两量表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测定编制的,在全世界医学领域内被广泛地应用。但是,在我国,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结构,人们生存质量的内涵也有其不同之处。而且,对于生存质量的研究并不仅限于医学领域,对非医学领域(教育、管理服务等领域)的研究也日益突出。如对处于学业压力大的高中毕业生,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等这些特殊群体的生存质量的测定,分别适合像他们这类群体的生存质量的测量及其项目指标和评价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健康需要有很大的提高,其健康观也随之改变。社会节奏的加快,处于亚健康模式下的人群也愈来愈多,因此,对于不同群体生存质量的研究势在必行,尤其是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观念下那些特殊群体的生存质量亟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义霞,刘朝杰,李宁秀,任晓晖.生命质量评价领域及其权重值的确定方法[J].现代预防医学,2004(1)
  2. 2.0 2.1 赵剑波,李彦豪,陈勇,曾庆乐.生命质量评价的现状及展望[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4)
  3. 罗瑞霞.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及前景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2(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生命质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