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59个条目

最優經濟規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最佳经济规模)

最優經濟規模(optimum economic scale)

目錄

什麼是最優經濟規模[1]

  最優經濟規模是指有一流的技術裝備,但沒有市場、資源資金等條件制約的情況下,能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的規模。其中,合理經濟規模是投資建設項目必須追求的規模。

最優經濟規模選擇的方法[2]

  1.資金利稅法:

  主要是微觀結構規模方法。按照企業固定資產凈值和流動資產凈值,所實現的利稅,用資金利稅率作比較,定出最優的經濟規模。公式如下:

  資金利稅率=\frac{M_1+M_2}{C_1+C_2}

  M1——實現利潤

  M2——上繳稅金

  C1——固定資產凈值

  C2——一定額流動資產凈值;

  2.經濟效益綜合指標法:

  就是在確定最優經濟規模時;把資金的占用量和所使用的職工人數結合起來考慮衡量。最優經濟規模,由最優資金使用量和最優勞動使用量來確定。此法對微觀經濟巨集觀經濟有參考價值,公式如下:

  經濟效益綜合指標=實際凈產值/(資金使用量×全社會的資金邊際生產率+勞動使用量×全社會的勞動邊際生產率)

  f(y,k,l)=\frac{y}{B_1K+B_2L}

  f=經濟效益

  y=實際凈產值

  K=資金使用量

  L=勞動使用量

  B1=資金使用邊際牢產率

  B2=勞動使用邊際生產率

  要先求出社會資金使用邊際生產率和社會勞動使用邊際生產率,才能確定經濟效益指標。這些方法是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不斷在修正的。

  20多年來,由於傳統經濟學觀念的影響以及教條搬用外國經濟模式,我國巨集觀經濟規模和微觀經濟規模都發生激烈變動。1958年以前,片面追求大生產。1958年到1965年,工業企業特別是鋼鐵和其他工業,又搞小而全”“星羅棋佈”的“人海戰術”。經濟規模反覆不定,造成國民經濟的大破壞。經濟規模問題,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一個尖銳問題。近幾年來的體制改革,由於經驗不足及舊觀念的影響,不斷出現經濟失控和失調。根據我國的情況,要建立科學經濟規模思想,必須在改革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的同時更新意識形態,大力開展現代生產力經濟的研究和普及工作,確立物質條件和思想條件,逐步解抉實際問題。

選擇最優經濟規模的原則[3]

  一、應以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為目標

  規模的經濟性,首先來源於生產力因素的不可分割性。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函數關係,但這種函數關係是非線性的,經濟效益並不總是和規模成正比。經濟規模只有在一定點上,經濟效益才是最高的,大於或小於這一點,經濟效益都要下降。規模經濟決策以求得最佳經濟效益為宗旨。

  二、應有利於專業化分工協作的開展,提高勞動生產率

  規模的經濟性,也來源於分工和協作,以及專業化的發展。企業內部的分工和協作協調可以導致企業規模擴大的效益。一定的經濟規模也是分工和協作賴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

  (1)只有在一定的經濟規模下,企業內部才能進行細緻的分工,才能通過協作提高效率。現代化的機械設備體系和生產流水線是靠群體各司其職,分工協作,接力地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企業沒有相當的規模,容納不了這樣龐大的分工和協作體系。

  (2)社會分工的深化,專業化協作的發展,也以一定的企業規模為前提。企業規漠只有同社會分工發展的要求相符合,才能促進專業化協作的發展。

  (3)專業化分工協作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的。按機器體系而採取的“客觀分工原則”支配著更高級的協作方式。

  三、最優經濟規模要符合一定時期的市場狀況

  銷售市場對產品品種,規格,數量的要求,從產出方面限定企業的有效生產規模。供給市場上原材料價格,數量、質量金融市場上資金的供給,決定企業的可能經營規模。市場上供求關係隨時間而波動,企業規模也就隨之變化。不按市場狀況確定企業規模,就會導致經濟效益下降。如果企業設備的生產能力超過小場所能提供的原材料的數量,必然災造成設備利用率低,如果某種產品生產量大於市場需求量,共產品將出現積壓或滯銷。在這兩種情況下,都需要調整企業規模才能提高經濟效益。

  (1)按照符合市場狀況的原則,凡是市場需要變化快,品種多,花色式洋變化頻繁的部門和行業,應採取中小規模企業生產,如服裝,製革等行業。

  (2)對原料、成品不宜長途運輸原材料分散的部門,也以組織中小規模為宜。產品的市場需求量大、品種單一、規格變化較少的部門則應採取大規模生產。如金屬材料建築材料、基本化工原料等工業部門。採取大規模生產,有利於採用現代化的高效率、大容量、大功率的機械設備,專利於儘快地應用最新科學技術成就。

  四、最優經濟規模必須符合自然條件和能夠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任何生產都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因此,企業的規模要受自然條件的制約,但有其差別性。

  第一產業各部門受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制約作用較大,選擇規模時,一要註意是否符合自然條件,二要註意能否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釆掘工業的企業規模要根據礦產資源的儲量和地質條件宋確定;林業企業規模要林業資源儲量來確定,水電企業規漠主要應根據水利資源水能程度來確定,等等。

  總之,資源豐富,蘊藏量大,自然條件好,應建立大規模企業;資源分散,蘊藏量少,則應發展中小規模企業。

  這些原則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合理選擇經濟規模的客觀規律。在實踐中,應當綜合運用這些原則,全面比較分析,找出最佳方案。

  選擇最優經濟規模,既要從微觀角度,又要從巨集觀角度看。

  從巨集觀看,整個國民經濟的企業規模結構,應根據各部門的生產技術特點以及其它條件,採取大中小結合的方針。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大中小的標準比例結構又有所不同。技術進步對經濟規模的影響是多趨向的。在經濟規模向大型化發展的同時,由於人們對多種消費品需求的多品種。小批量化也存在著經濟規模向微型化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 蔣景楠,佘金鳳,陸雷.工程經濟理論與實務.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10.
  2. 張期.現代經濟系統結構的控制與調節.中山大學出版社,1993年07月第1版.
  3. 張仲啟,吳多莉,劉玉龍,成道福.投資總體經營與決策.企業管理出版社,1992年09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泡芙小姐,连晓雾,Yixi,y桑,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最優經濟規模"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