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1]

  實物類流動資產包括各種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庫存商品等。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是流動資產評估的重要內容。

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的內容[2]

  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是流動資產評估的重要內容,一般可採用成本法市場法清算價格法

材料的評估

  (一)材料評估的內容

  企業中的材料,按其存放地點可分為庫存材料在用材料。在用材料已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產品半成品,不再作為單獨的材料存在,因此材料評估主要是對庫存材料進行評估。

  庫存材料包括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備件、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

  (二)庫存材料評估的步驟

  庫存材料的特點是:品種多、金額大、性質各異,計量單位、計價方式、購進時間和自然損耗各不相同。根據庫存材料的特點,評估時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進行實物盤點,使其賬實相符,並查明有無霉爛、變質、毀損的材料,有無超儲呆滯的材料等。

  (2)根據不同評估目的和待估資產的特點,選擇相應的評估方法。材料評估一般採用成本法、市場法。因為材料等流動資產功效的高低取決於自身,而且是生產過程中的“消費性”資產,所以即使有投資行為,仍可採用市場法和成本法。如果某種材料在市場上暢銷且供求基本均衡,這兩種方法可以替代使用;但如不具備上述條件,則應分析使用。

  (3)運用企業庫存管理ABC管理法,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對材料排隊,分清重點,著重對重點材料進行評估。

  (三)庫存材料的評估

  對庫存材料進行評估時,可以根據材料購進情況選擇相應的方法。

  1.近期購進的庫存材料評估

  近期購進的材料,庫存時間短,在市場價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其賬面值與現行市價基本接近。評估時,可以採用成本法,也可以採用市場法。但在評估實務中,為了提高評估效率,多採用歷史成本法。此時,若企業會計資料健全,由於賬面成本反映了材料的歷史成本,故可直接採用賬面成本作為評估值。

  [例1]  A企業中的某材料是三個月以前從外地購進的,數量5000千克,單價400元/千克,當時支付的運雜費為600元。根據原始記錄和清查盤點,評估時庫存尚有1500千克材料。根據上述資料,確定該材料的評估值。

  材料評估值=1500\times(400+\frac{600}{5000})=600180(元)

  對於購進時發生運雜費的處理,如果是從外地購進的原材料(本地沒有這種材料),因運雜費發生額較大,評估時應將由被評估材料分擔的運雜費計入評估值;如果是本市購進的,運雜費發生額較少,評估時則可以不考慮運雜費。

  2.購進批次間隔時間長、價格變化大的庫存材料評估

  對這類材料,可以採用市場法評估,用最接近市場價格的材料價格或直接以市場價格作為其評估值。

  [例2]  某企業要求對其庫存的特種鋼材進行評估。該特種鋼材是分兩期購進的:第一批購進時間是去年10月,購進1000噸,每噸3800元;第二批是今年4月購進的,數量100噸,每噸4500元。今年5月1日評估,庫存的特種鋼材的評估值是多少?

  經核實去年購進特種鋼材尚存500噸,今年4月購進的尚未使用,因此需評估特種鋼材的數量是600噸,可採用4500元計算,評估值為:

  特種鋼材的評估值=600×4500=2700000(元)

  本例的評估中,因評估基準日5月1日與今年4月購進時間較近,可以直接採用4月份購進材料的價格。如果近期內該材料價格變動很大,評估時應採用評估基準日的時價。另外,由於材料是分期購進的,且購價各不相同,各企業採用的核算方法不同,其賬面餘額就有可能不一樣。但核算方法的差異不應影響評估結果。評估時關鍵是核查庫存材料的實際數量,並按最接近市場的價格計算確定其評估值。

  3.購進時間早、市場已經無貨、沒有準確市場現行價格的庫存材料評估

  這類材料的評估,有三種方法可供選擇:

  (1)通過尋找替代品的現行價格修正材料進價。其基本公式為:

  材料評估值=庫存數量×替代品現行市價×調整繫數-減值因素

  (2)用同類商品的平均物價指數修正材料進價。其基本公式為:

  材料評估值=庫存數量×進價×同類商品物價指數-減值因素

  (3)在市場供需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價格趨勢,並以此修正材料進價。其基本公式為:

  材料評估值=庫存數量×進價×市場供需升降指數-減值因素

  [例3]  某企業2004年8月購進甲材料200噸,單價3000元/噸。由於當時該材料屬於緊俏物資,價格較高,而且該種材料的供應有明顯的季節性,2005年12月進行評估時,市場上已無大量的交易活動。經清查核實,此種材料的庫存尚有20噸,因保管等原因造成的減值因素占材料原值的5%。評估時分別不同情況可選擇不同的評估方法測算甲材料的評估值:

  ①市場上另有一種材料乙與材料甲功能類似,可作為甲材料的替代品,乙材料的現行市價為2500元/噸,根據歷史數據可知甲、乙材料的價格之比為1∶0.8。

  ②按照同類商品的物價指數進行評估。據調查,同類商品的物價指數2004年8月為100%,2005年12月為105%,即甲材料的價格上升了5%左右。

  ③通過分析市場供需趨勢,甲材料價格目前基本穩定,但需求略有上升,將價格拉動上升了5%左右。

  ①甲材料的評估值=20×2500×1÷O.8-3000×20×5%=59500(元)

  ②甲材料的評估值=20×3000×105%÷100%-3000×20×5%=60000(元)

  ③甲材料的評估值=20×3000×105%-3000×20×5%=60000(元)

  4.超儲積壓物資的評估

  超儲積壓物資是指從企業庫存材料中清理出來,需要進行處理的那部分資產。由於長期積壓,可能會因為自然力作用和保管不善而造成使用價值的下降。對這類資產的評估,首先應對其數量和質量進行核實和鑒定,然後區別不同情況進行評估。對其中失效、變質、殘損、報廢、無用的資產,應通過分析計算,扣除相應的貶值額後,確定其評估值。

  5.盤盈盤虧或毀損材料的評估

  (1)盤盈的材料由於沒有歷史成本數據,因此應採用成本法和市場法進行評估。

  若盤盈材料能取得同種材料的現行市價,以市價評估,其數學表達式如下:

  盤盈材料評估值=盤盈材料數量×該種材料現行市場單價-損耗

  若無法取得現行市價,則應以類似材料的交易價格為參照物進行評估,其數學表達式如下:

  盤盈材料評估值=盤盈材料數量×參照物價格的交易價×(1+調整繫數)-損耗

  [例4]  某企業在對庫存材料進行評估時,盤盈甲種材料2000千克,該種材料市場已經脫銷,現有乙種材料可作為它的替代品。乙種材料的現行市價為50元/千克。根據比較鑒定,乙種材料的性能優於甲種材料,故引入減值繫數10%,且因甲種材料存放時間較長,質量有所下降,損耗率為5%,試確定甲種材料的評估值。

  甲種材料的評估值=2000×50×(1-10%)×(1-5%)=85500(元)

  (2)盤虧、毀損材料不存在評估問題,應直接從待估材料申報額中扣除。

  6.破產企業原材料的評估

  當企業停業或破產清算時,根據拍賣其原材料的可變現價格確定其評估值。如果清算期限能滿足正常變現的實現,清算價格與變現價格是等值的。如果某種原材料完全失去其原有使用價值,一般按廢料變價處理,確定評估價值,而破產企業有使用價值的庫存材料,主要以資產拍賣的變現價格為依據。

  原材料變現價格評估,首先需要通過市場售價比較,評估出資產的重估價值,然後與交易雙方協商,共同確定成交價格。一般情況下,成交價格要低於資產重估價格。

  [例5]  某企業破產清算,其中一批庫存材料,通過市場售價分析比較,並考慮各項減值因素後計算初次庫存材料的重估價值為30000元,經有關部門和交易雙方協商,以低於重估價值10%的價格進行交易,試計算此材料的拍賣價值。

  庫存材料的拍賣價值=30000×(1-10%)=27000(元)

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評估

  (一)低值易耗品的評估

  1.低值易耗品的概念

  低值易耗品是指單位價值在規定限額以下或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內,且能多次使用而基本保持其實物形態的勞動資料

  低值易耗品與固定資產都是企業中的勞動資料,所不同的是固定資產是主要勞動資料。儘管財務制度規定了劃分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的一般標準,但不同行業對二者的劃分卻是不一樣的。例如,作為服裝行業主要勞動資料的縫紉機,在機械工業企業中通常是作為低值易耗品看待。因此,在評估過程中勞動資料是否是低值易耗品,原則上視其在企業中的作用而定,一般可尊重企業原來的劃分方法。同時,低值易耗品又是特殊的流動資產,與典型流動資產相比,它具有周轉時間長、不構成產品實體等特點。為了準確確定其價值,可以對低值易耗品進行分類。

  2.低值易耗品的種類

  (1)按低值易耗品的用途,可以分為一般工具、專用工具、替換設備、管理用具、勞動保護用品、其他等類別。

  (2)按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情況,可以分為在庫低值易耗品在用低值易耗品兩類。

  3.低值易耗品的評估

  (1)評估在庫低值易耗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用與庫存材料評估相同的方法。

  (2)評估在用低值易耗品,可以採用成本法,即:

  在用低值易耗品評估值=全新成本價值×成新率

  全新成本價值,可以直接採用其賬麵價值(價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也可以採用現行市場價格,有時還可以在賬麵價值基礎上乘以其物價變動指數確定。

  關於在用低值易耗品的損耗,由於其使用期限較固定資產短,所以一般不考慮其功能性損耗經濟性損耗。其成新率計算公式為:

成新率=

1-低值易耗品實際已使用月數

X 100%

低值易耗品可使用月數

  低值易耗品的折舊是採用攤銷的方式。攤銷的目的在於有效地計算成本、費用,基本不反映低值易耗品的實際損耗程度。因此,評估人員在確定低值易耗品成新率時,應根據其實際損耗程度來定。一般來說,不能夠按照其攤銷方式(一次攤銷或分次攤銷或五五攤銷)來確定其成新率。

  [例6]  某企業某項低值易耗品,原價750元,預計使用1年,現已經使用9個月,該低值易耗品現行市價為1200元,試計算該低值易耗品的評估值。

  在用低值易耗品評估價值=1200×(1-9÷12)×100%=300(元)

  (二)包裝物的評估

  包裝物是指為包裝本企業產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包裝物評估對象是專為本企業產品包裝,並隨商品出售、出租、出借的各種包裝容器。各種包裝材料和作為固定資產或低值易耗品使用的包裝物以及不對外出租、出售、出借的包裝物不在此列。

  包裝物的評估除採用類似固定資產或低值易耗品的評估方法外,重點是對由負債轉化為資產部分的評估,即對包裝物押金退還的可能性進行評估,確定哪些按實際在用的包裝物估價、哪些按押金估價。評估的方法主要是根據經驗數據進行分析測算各類出售、出租、出借的包裝物的回收概率,回收率餘數與押金之積就是相應的包裝物的價值。

  [例7]  某廠進行破產清算,共有80萬元包裝物,其中庫存未用包裝物10萬元,庫存已用包裝物20萬元,出租、出借包裝物50萬元,全新包裝物重置成本上漲了10%,已用包裝物成新率為70%,出租、出借包裝物根據經驗分析一般只能回收40%,貶值率為10%。假設原加收包裝物押金是按攤餘價值的1倍收取的,試確定該包裝物的評估價值。

  (1)庫存未用包裝物的重置成本為:10×(1+10%)=11(萬元)

  (2)庫存已用包裝物的重置成本為:20×(1+10%)×70%=15.4(萬元)

  (3)出租、出借包裝物能收回部分的評估值為:50×40%×(1-10%)=18(萬元)

  不能回收的部分為:50×60%×1=30(萬元)

  因此,該廠包裝物的評估值總額為:11+15.4+18+30=74.4(萬元)

在產品的評估

  (一)在產品的界定

  這裡的在產品是廣義的在產品,指原材料投人生產後,尚未完成全部生產過程的產品。它包括各生產階段的狹義在產品,以及轉入半成品庫不能對外銷售的自製半成品、轉入以後工序進行加工但是尚未完成全部加工程式的自製半成品。

  (二)在產品評估的特點

  (1)在產品的數量不易清查核實;

  (2)在產品由於尚未加工或裝配完成,需要估計完工程度。

  (三)在產品評估的方法

  對在產品進行評估時,一般採用成本法和市場法進行評估。

  1.成本法

  成本法是根據技術鑒定和質量檢測的結果,按評估時相關市場價格及費用水平重置同類同等級在產品所需投入合理的料、工、費計算的評估值。這種評估方法適用於生產周期較長(半年或一年以上)的在產品評估。對於生產周期短的在產品,主要以其實際發生的成本作為價值評估的計算依據,在沒有變現風險的情況下,可根據其賬麵價值進行調整,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選擇使用。

  (1)根據價格變動繫數調整原成本

  該方法是參照企業在產品實際發生的原始成本,按其發生日到評估基準日期問市場價格變動繫數,將其調整為重置成本。它主要適用於生產經營正常、會計核算水平較高的企業在產品的評估。其基本計算公式為:

  在產品的評估值=原合理材料成本×(1+價格變動繫數)+原合理工資、費用×(1+合理工資、費用變動繫數)

  需要說明的是,在產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三部分,直接人工儘管是直接費用,但也同間接費用一樣較難測算。因此,評估時可將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合併為一項費用進行測算。

  [例8]  某企業準備繼續生產已入庫的某系列在產品,具體資料如下:

  ①至評估日止該系列在產品賬面累計總成本為250萬元,該系列中有一種在產品150件報廢,賬面單位成本為100元/件,估計可回收的廢料價值為1500元;

  ②該系列在產品的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的60%,所有材料為有色金屬材料,從其生產準備始到評估日止有半年時間,從市場價格看,同類材料在半年內價格上漲lO%;

  ③費用分析表明,本期在產品的單位產品費用偏高,主要是前期漏轉費用6萬元計入本期成本,其他費用在半年內未變化。

  試用價格變動繫數調整原成本的方法對該系列在產品進行評估。

  該系列在成品總成本       250萬元

  減:廢品成本          -1.5萬元[(100×0.015)]

    前期漏轉成本        -6萬元

  加:材料漲價增加的成本      +14.91萬元[(250-1.5)×60%×10%]

    廢品殘值            +0.15萬元

    評估值              257.56萬元

  (2)按社會平均工藝定額和現行市價計算評估值

  該方法是按重置同類資產的社會平均成本確定被評估資產的價值。採用這一方法,要求委托方提供比較齊全的資料:被評估在產品的完工程度,被評估在產品有關工序的工藝定額,被評估在產品耗用物料的近期市場價格,被評估在產品在正常生產經營情況下的合理工時及單位工時的費用標準等。其基本公式為:

  在產品的評估值=在產品的實有數量×(該工序單件材料工藝定額×單位材料現行市價+該工序單件工時定額×正常工資費用)×在產品完工程度

  對於工藝定額的選取,如果有行業的平均物料消耗標準的,可以按行業標準計算;沒有行業統一標準的,可以按企業現行的工藝定額計算。

  (3)按在產品完工程度計算評估值

  因為在產品的最高形式為產成品,因此可以在計算產成品重置成本的基礎上,按在產品完工程度計算確定在產品的評估值。其計算公式為:

  在產品的評估值=產成品重置成本×在產品的約當產量

  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在產品的數量×在產品的完工率

  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在產品的完工率可以根據其完成工序與全部工序的比例、生產完成時間與生產周期比例的確定。當然,在確定比例時應分析完成工序、完成時間與其成本耗費的關係,即完工率要反映已發生成本與全部成本的比例。

  [例9]  某企業評估時,有某在產品20件,該在產品的材料已投入50%,完工程度為25%,該產品的單位定額成本資料為:材料定額4000元,工資定額1000元,製造費用定額1400元。試確定該在產品的評估值。

  在產品材料的約當產量=20×50%=l0(件)

  在產品工資和製造費用的約當產量=20×25%=5(件)

  在產品的評估值=10×4000+5×(1000+1400)=52000(元)

  2.市場法

  市場法是按同類在產品和半成品的市價,扣除銷售過程中預計發生的費用後計算評估值。這種方法適用於因產品下馬,在產品和自製半成品只能按評估時的狀態向市場出售的情況。一般情況下,被評估資產通用性好,能夠用於維修,評估價格可以按市場現行接受價格確定,而對不繼續生產又無法通過市場調劑出去的專用配件和需報廢的在產品,只能按廢料回收價格進行評估。基本公式為:

  在產品評估值=在產品實有數量×可接受的單位市場價格-預計在銷售過程中發生的費用

  如果在調劑過程中有一定的變現風險,則還要考慮設立風險調整繫數,計算可變現的評估值。

  報廢的在產品評估值=可回收廢料的重量×單位重量現行的回收價格

  [例10]  某企業因產品技術落後而全面停產,準備併入另一家企業,現就這家企業的在產品進行評估,有關評估資料如下:

  在產品的賬面成本為250萬元,按在產品狀況及通用性的好壞分為三類:

  一類:已從倉庫中領出但尚未進行加工的原材料,可按實有數量、技術鑒定情況、現行市場價格計算評估值,計算結果為90萬元。

  二類:已加工成部件、可通過市場調劑、流動性較好的在產品,可根據市場可接受價格、調劑過程中的費用、調劑的風險確定評估值。本例中在半年內能直接銷售的在產品有78萬元,預計銷售費用2萬元。

  三類:加工過程中無法調劑出去,又不能繼續加工,只能報廢處理的在產品,分別按報廢的在產品名稱、實有數量、可回收廢料數量、單位回收價格計算總回收價格為42萬元。

  試確定在產品的評估值。

  在產品的評估值結果為:90+(78-2)+42=208(萬元)

產成品和庫存商品的評估

  這部分流動資產包括完工入庫和已完工並經過質量檢驗但尚未辦理入庫手續的產成品、商業企業的庫存商品等,應根據其變現的可能和市場接受的價格進行評估,使用的方法有成本法和市場法。

  (一)成本法

  成本法主要根據生產、製造該項產成品全過程發生的成本費用確定評估值。具體應用可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1)評估基準日與產成品完工時間較接近且成本升降變化不大時,可以直接按產成品賬面成本確定其評估值。計算公式為:

  產成品評估值=產成品數量×單位產成品賬面成本

  (2)當評估基準日與產成品完工時間相距較遠且製造產成品的成本費用變化較大時,產成品評估值可分不同情況按下列公式計算:

  產成品評估值=產成品實有數量×(合理材料工藝定額×材料單位現行價格+合理工時定額×單位小時合理工時工資、費用)

  產成品評估值=產成品實際成本×(材料成本比例×材料綜合調整繫數+工資、費用成本比例×工資、費用綜合調整繫數)

  [例11]  某評估事務所對某企業進行正常評估。經核查,該企業產成品實有數量為12000件,根據該企業的成本資料,結合同行業成本耗用資料分析,合理材料工藝定額為500千克/件,合理工時定額為20小時。評估時,由於生產該產成品的材料價格上漲,由原來的60元/千克漲至62元/千克,單位小時合理工時工資、費用不變,仍為15元/小時。根據上述分析和有關資料,計算該企業產成品評估值。

  產成品評估值=12000×(500×62+20×15)=375600000(元)

  [例12]  某企業產成品實有數量60台,每台實際成本58元,根據會計核算資料,生產該產品的材料費用與工資、其他費用的比例為60:40,根據目前價格變動情況和其他有關資料,確定材料綜合調整繫數為1.15,費用綜合調整繫數為1.02。由此計算該產成品的評估值。

  產成品評估值=60×58×(60%×1.15+40%×1.02)=3821.04(元)

  (二)市場法

  此方法適用於涉及所有權變動的資產交易(一般的產成品資產評估也多採用這種方法),它的主要思路是以不含價外稅的可接受的市場價格為基礎,扣除相關費用後,計算被評估企業產成品評估值。其中工業企業的產品一般以賣出價為依據,商業企業一般以買進價為依據。評估人員在進行評定估算時,應結合企業銷售人員對產成品的銷售情況進行分類,分別不同類型進行評估。計算公式為:

  十分暢銷的產成品評估值=核實後實有數量×不合稅的出廠銷售價一(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所得稅)

  正常銷售的產成品評估值=核實後實有數量×不合稅的出廠銷售價一(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所得稅+適當稅後利潤)

  勉強能銷售的產成品評估值=核實後實有數量×不捨稅的出廠銷售價一(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所得稅+稅後利潤)

  滯銷、積壓、降價銷售的產成品評估值=核實後實有數量×不合稅的出廠銷售價×(1-折扣率)

  [例13]  某廠的產成品轉讓分為A、B、C、D四個系列的產品:

  A系列十分暢銷,庫存共100件,出廠價(含增值稅)117元/件;

  B系列正常暢銷,庫存共500件,出廠價(含增值稅)234元/件;

  C系列勉強能夠銷售,庫存共100件,出廠價(含增值稅)351元/件;

  D系列屬積壓產品,庫存共200件,出廠價(含增值稅)234元/件。

  假設所有產品的銷售費用率均為2%,銷售稅金及附加占銷售收入的比例為1%,利潤率為15%。計算該廠產成品的評估值。

  A產品暢銷:

  評估值=100×117÷1.17×(1-2%-1%-15%×33%)=9205(元)

  B產品正常銷售,假設只保留60%的稅後利潤:

  評估值=500×234÷1.17×(1-2%-1%-15%×33%-15%×67%×40%)=87030(元)

  C產品勉強能夠銷售:

  評估值=100×351÷1.17×(1-2%-1%-15%)=24600(元)

  D產品積壓,預計折扣率為80%:

  評估值=200×234÷1.17×(1-80%)=8000(元)

  故該廠全部產成品的評估值為:

  9205+87030+24600+8000=128835(元)

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的特點[3]

  (1)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是單項資產評估,是以單項資產為評估對象進行的資產評估。當然並不排除將具有同質的流動資產進行合併評估。

  (2)必須選擇準確的資產評估基準時間。由於實物類流動資產的流動性特點,在每個不同的時點均會有不同的價值,當評估時點與評估報告生效日期相距較遠時,評估價值與報告生效日的實際價值已經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評估時一定要確定一個明確而合理的評估基準日。

  (3)既要進行認真的資產清查,又要分清主次,掌握重點。

  (4)實物類流動資產周轉速度快,變現能力強,在價格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資產的賬麵價值基本可以反映出流動資產的現值,因此,在特定情況下,也可以採用歷史成本法評估。

  (5)實物類流動資產的評估受企業的影響較大,對企業會計核算資料的依賴程度也較高。評估時由於企業仍然處於運轉之中,所以評估機構的資產清查必須由企業進行配合,在相對靜止的情況下進行盤點,並根據有關的核算資料進行倒推,得到準確的數量和評估價值。

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的程式[3]

  (1)確定資產評估對象和評估範圍。明確評估的對象與評估的範圍十分重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鑒定流動資產,確定是否屬於流動資產;②查核待估流動資產的產權;⑧對被評估流動資產進行抽查核實,驗證基礎資料。

  (2)對實物類流動資產進行現場勘察。包括清查資產的數量、位置、是否變質等,同時,對有實物形態的流動資產進行技術檢測和技術鑒定,進一步確認資產狀況。由於流動資產的數量往往很大;也可以先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資產進行分類,再採用統計抽樣的方法進行現場工作,但抽樣的比例一定要能夠反映資產總體的情況。

  (3)合理選擇評估方法。根據資產的特性和能夠得到的資料,選擇評估方法進行評估。評估方法的選擇要結合資產的具體情況,如對於一次性消耗的原材料和可多次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就一定有不同的處理辦法。

  (4)評定估算,產生評估結論。

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的關鍵點[4]

  一、選準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的基準日

  由於實物類流動資產屬生產流通環節資產,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其數量和狀態隨時都在發生變化,不可能停止運轉,而評估價值則是某一時點的價值,因此,選準評估基準日尤其重要。為與我國會計核算制度相適應,基準日應選在月末、季末,這樣可避免或減少重覆登記或漏記。使實物類流動資產的清查結果更符合實際狀況。

  二、分配合適的專業人員做好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方案的設計及現場清查

  因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大部分工作量需要在現場完成,所以現場工作十分重要。而許多評估機構對實物類流動資產的評估工作不重視,派一些業務能力不足的助理人員在現場清點數量,不註意資產整體性概念和權屬的重要性。從理論和實踐上都證明對權屬不清的資產進行評估,必將產生風險,應該引起重視。因此要針對不同企業的不同情況,分配合適的專業人員做好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方案的設計,以此統一評估人員、資產占有方管理人員的思想,避免評估當事雙方在評估過程中因思路和清查方法不同,產生矛盾,以降低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的風險,提高評估效率,從而最大限度地有利於評估項目的順利完成。

  三、做好評估前期的組織佈置和報表填報,關註實物類流動資產的權屬

  實物類流動資產具有流動性和不確定性。既有性質類似於固定資產的低值易耗品(分為在用、在庫),又有產權不易確定的產成品(已經開票但未提貨、存放地點不在企業內部、委托銷售產品等),又有形態不確定和數量不宜計量的在產品(有實物形態、無實物形態),還有規格繁多的原材料和輔助材料,這對實物類流動資產的清查和盤點帶來不少困難。所以應著重抓好評估前期的組織佈置和報表填報,向資產占有方詳細瞭解企業工藝流程、管理制度、核算方法。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填報方案。實物類流動資產的填報不能就事論事,不關註權屬,僅按照倉庫實有數或財務數據填寫和清查,因為財務的實物類流動資產核算以金額為主,數量為輔或不將數量作為控制對象,倉庫主要以數量為主,倉庫實物類流動資產所有權的轉移並不一定以出入庫為界線。實物類流動資產能否合理準確的評估關鍵在於合理的填報,只有合理的填報,才能獲得便於評估人員作業的相對準確基礎數據。

  四、對實物類流動資產的數量確定要從企業的生產流程和管理制度開始

  只有抓住生產流程,才能清楚知道實物類流動資產在各生產環節的形態和約當量,從管理制度著手可以瞭解企業的進貨、領用、入庫和出廠各個環節的關聯性,瞭解實際庫存和實際庫存可能存在的差異,以及調整的方法。對於管理水平較高、制度執行正常的企業,應以檢查制度執行情況為主,在確定製度執行情況較好的前提下,以倉庫實際數量與倉庫賬面數量來檢驗申報數量的正確性,但若財務帳與倉庫帳和倉庫實盤數有較大差距時。就要考慮與應收款、應付款、歷史對帳盤點結論等結合,採用排除法逐一將已經售出或尚未入帳的部分剔除,才能保證實物類流動資產的準確性。雖然這樣做會遇到很多阻力和困難,但是卻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評估風險。對於管理水平較低,制度執行不好的企業,進行實物類流動資產全面清點核查時,應該貫徹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思想,做到程式到位,手續齊備,記錄詳盡。對所有能見到的全部清點並記錄,不能根據陪同人員簡單解釋是否列入範圍而輕易放過,保證雙方有異義時證明材料或修正的依據的有效,而不必重新再複查。

  五、根據實物類流動資產的特點,結合不同的評估目的,採用不同的程式和方法進行評估

  根據資產特點及不同的評估目的,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可以採用的價值標準重置成本標準現行市價標準收益現值標準清算價格標準,但在評估方法的應用上,一般採用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重置成本法和現行市價法應區分不同的情況,正確選用。一般說,以實物類流動資產變現為目的評估,應採用現行市價法;以補償為目的評估,則應採用重置成本法。二者的差異表現在是否適銷和適銷程度上。具體評估時可區別以下情況,分別採用不同的方法:

  (一) 外購實物類流動資產

  1.剛購進的實物類流動資產,因庫存時間短,市場價格變化不大,其賬面值與市場價值基本接近,評估時可採用歷史成本做為評估值,其發生的較大數額的運雜費應一併計入評估值中。

  2.購進批次不同的實物類流動資產,應視不同的情況,採用購置日期最接近評估基準日的材料的歷史成本價或直接採用市場價作為評估值。

  3.可以取得市場價格的實物類流動資產,直接按購入實物類流動資產的發票價格確定評估值。

  4.沒有市場價格的實物類流動資產可以採用同類商品的市場價格並採用物價指數進行價格修正。

  (二)自製實物類流動資產

  自製實物類流動資產的評估應根據評估的具體目的採用相應的評估方法。適用的評估方法有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現行市價法。企業在承包、租賃聯營資產業務中不發生產權變動,在這種情況下,應以產成品成本為基礎對資產價值進行評估,根據具體情況可採用歷史成本法和重置成本法;企業在以兼併、拍賣、出售資產等產權轉讓活動為目的資產業務中,應採用市價法對資產進行評估。

  評估中還應註意區分不同的轉讓目的,正確處理市價中待實現的利潤稅金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劉玉平主編.資產評估教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06.
  2. 周友梅,胡曉明主編.資產評估學基礎.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07.
  3. 3.0 3.1 王富煒 馬建梅 李紅勛主編.現代經濟與管理系列教材 資產評估與管理.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年09月第1版.
  4. 陳桂鋒.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的關鍵點.現代經濟信息.2009年20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KAER,Gaoshan2013.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實物類流動資產評估"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