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媒體審判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媒體審判

  媒體審判指的是:媒體因為具有很大的傳播影響力,其對案件的預測性報道可能造成兩個方面的消極影響:其一,影響輿論,並通過輿論影響法官的獨立判案。比如,1998年曾任鄭州市某公安分局局長的張金柱因情節極為惡劣的交通肇事罪而被判死刑,這一判決是否受輿論影響,至今還爭議不斷;其二,就是媒體的不實、不公正報道在法院判決之前和判決之外,直接給案件當事人造成不良的社會評價,或者傷害他們的隱私權。後者的例子更多。

媒體審判的來源

  媒體審判,一詞出自美國,指新聞報道形成某種輿論壓力,妨害和影響司法獨立與公正的行為。1965年,美國法院推翻了一起指控詐騙案的判決,其理由是,在庭審過程中所作的電視錄像,對被告作了含有偏見的宣傳,損害了他在訴訟中應當享有的權利。以後,人們就把這種凌駕於司法之上、干預和影響司法的新聞報道,稱為“媒體審判”。

  在實踐中,媒體"代替"法院給嫌疑人定罪的情況非常普遍,如媒體對蔣艷萍一案的報道就是典型的“媒體審判”。有的媒體發表文章說:“一定要看到女貪官的下場!” 蔣艷萍是否“貪官”,只有在法院審判之後才能確定。中國法律實行無罪推定原則,在法院判決之前對任何人都假定無罪,這種亂給嫌疑人定罪的行為,難道僅僅是一般的媒體侵權報道嗎。

媒體審判與法院審判的區分

  “媒體審判”是因為媒體把本該由法院做的事拿來自己做,並不是說它有“法院審判”的效力。媒體終究是“批判武器”,並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它的“審判”作用主要體現在它能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迫使法院按輿論代表的所謂“民意”辦案,從而影響司法公正。

  加強媒體對司法的監督並不意味著可以進行“媒體審判”。媒體審判,並不是媒體輿論監督的一部分,而是媒體輿論監督權的濫用。因為媒體輿論監督是憲法原則,中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批評建議的權利;而“媒體審判”是違法行為,兩者在內涵上是不同的。把“媒體審判” 看作媒體輿論監督,是在為“媒體審判”尋找合法依據,為媒體干涉司法提供藉口。因此,媒體對司法進行輿論監督,要冷靜、客觀,要有較強的法律意識

  媒體審判”是一個與法官獨立審判相對的因素,同時也是一個與案件當事人權利相對的因素。

  法官能否獨立審判,媒體的影響只是一個方面;權力的不當干預則恐怕是更重要的方面。而一些國家對媒體報道案件做出比較嚴格的限制,也主要不是為了防止他們影響那些具有成熟經驗的職業法官,而是要防止他們影響那些作為陪審團成員的普通公民———因為站在那個決定當事人是否有罪的重要地位上的普通人,才極易受到媒體影響。我們司法制度中沒有這樣的陪審團。因此,考量媒體對判決的影響,中國的實際情況不可與西方畫等號。現在一提防止“媒體審判”,有人總愛拿西方作為根據,其實,中西法律制度不同,媒體對法庭判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西方法庭對媒體報道的態度,也並非發佈禁令那麼簡單。上世紀60年代,英國有一種叫瑟利德米的藥品導致許多孕婦生下畸形兒。這個案子拖到70年代一直沒有結果。《星期日泰晤士報》為此調查並報道此事。結果檢察總長給該報發了一道禁令,理由就是“當訴訟案還未了結而法庭正在積極審理的時候,任何人不得對案件加以評論……”由此形成了 “檢察總長訴泰晤士報有限公司案”。是檢察總長的指控被上訴法院否決了。當時擔任英國上訴法院法官的丹寧爵士認為:必須是出現不利於案件審訊或不利於案件解決的“實在的真實危險”的情況下,這種禁令才是合理的,因為,“除了當事人的利益之外,還有另一重大利益需要考慮,這就是有關國家大事的公共利益……” “在訴訟開始以前和訴訟結束以後,中國的蔑視法庭法並不禁止人們發表意見。在訴訟被擱置或未被積極審理時,也不禁止人們發表意見。”因此,上訴法院支持媒體報道。但這個判決又被上議院否決了。最後,案件提交到歐洲人權法院,最終裁定《星期日泰晤士報》有權發表瑟利德米案件的報道。

媒體審判的法律規定

  反對和防止“媒體審判”,維護司法獨立和公正,在國際新聞界和法律界是有共識的。1948年,聯合國《國際新聞自由公約草案·第三公約》把“妨礙法庭審判之公正進行”的新聞列為禁載。1994年,世界刑法學會第十五屆代表大會《關於刑事訴訟中人權問題的決議》第十五條規定:公眾傳媒對法庭審判的報道,必須避免產生預先定罪或者形成情感性審判的效果。如果預期可能出現這種影響,可以限制或禁止無線電臺和電視臺播送審判情況。

  司法獨立是當今世界各法治國家所普遍採用的一項基本原則。中國憲法和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都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司法的獨立性是由司法權和司法活動的性質決定的。司法所追求的目標是公正,而公正的前提是司法人員在司法活動中保持中立,沒有中立就沒有公正可言。這就要求司法人員自身擯棄私心雜念,更要求堵塞一切包括媒體干涉或影響司法獨立的渠道,創造一個保證司法人員獨立辦案的外部環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媒體審判"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