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信息匱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信息匱乏(Shortage Of Information)

目錄

什麼是信息匱乏[1]

  信息匱乏是指大眾媒介提供的巨量信息中嚴重缺乏受眾所需要的“有價值的”、“能瞭解事情真相的”、“對自己有用”的信息。信息匱乏是信息爆炸的伴生現象,也是信息爆炸的負面效果。

信息匱乏的表現[1]

  (1)真相信息匱乏

  信息有的是顯性的,有的是隱性的;有的是淺層次的,有的是深層次的;有反映表相的,有反映真相的。通常,前者的價值是不大的,真正有價值的是後者。但是,傳媒產品(報紙和廣播電視節目)在生產周期越來越短的情況下,大眾傳播者往往樂於採集、傳播那些顯性的淺層次的表相信息,特別是“引人矚目”新聞事件,而不願深入挖掘隱藏在這類事件後面的深層原因和社會背景,而這往往是人們所想瞭解的真相。還有的是與受眾工作、生活有關的各種真相信息十分缺乏,諸如政府某一政策的出台依據和論證過程,某一重大工程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及其危害等。

  (2)重要信息匱乏

  著眼於經濟效益的媒介,它們日益重視的是具有巨大市場價值的共同信息。所以,共同信息同質化和爆炸化,只會導致重要信息日益匱乏,因為重要信息沒有多少市場價值。

  (3)知識信息匱乏

  從總體上看,知識供應總量一直在逐步增長,特別是現代科技知識更是增長迅猛。但是,它們既沒有一般信息增長的速度快,也沒有一般信息供應的數量大,而社會科學知識增長一直萎靡不振。有時即使知識的總量增長了,但是,往往是錶面的虛假的繁榮,真正的真理性知識並不多。知識生產“開工不足”,知識消費也不盡如人意。讀書,歷來被人們當作吸收、消化、充實知識的重要途徑。但是,各國社會調查的結論是:今日社會正日益成為一個“不讀書的社會”。人們感嘆,當代社會是“最該讀書的時候沒人讀書,最該讀書的人不讀書,最該讀的書沒人讀”,閱讀危機正向人類逼近,知識信息匱乏正愈演愈烈。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9)提出建立一個“學習的社會”,許多國家搞“讀書年”活動,中國則提出了“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劃”,希望以此促使人們經常讀書,終生學習,以跟上時代的步伐。

信息匱乏的原因[2]

  1.人的惰性

  職業傳播者要生產、搜集、獲取真相信息、重要信息、知識信息、思想信息等,就必須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要付出較多的代價和成本,而搜集顯性信息、表相信息、共同信息、一般信息,不僅省時省力省錢,而且容易得到好處。一般受眾要吸收、消化書籍、報刊上的知識信息、深層信息和思想信息,不僅需要一定的文化程度,而且也費時費力。相反,聽廣播、看電視,對受眾的文化程度則無特殊要求,也不費力費腦。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惰性心理很容易趨向於作省時省力的選擇。

  2.市場取向

  市場歷來是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指揮棒。一般來講,共同信息、表相信息、一般信息能滿足多數受眾的當前需求,較有市場價值,容易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往往是媒介生產營銷的主要市場取向。而真相信息、重要信息、知識信息、思想信息只能適應少數受眾的需要,市場份額不大,缺乏經濟效益,因此,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媒介往往不感興趣。但是,只要採用賺錢至上的市場取向,就會導致信息爆炸與信息匱乏的雙重負面結果。現在,商業上都主張將商家利潤的追求轉變為對顧客利益的追求,連商業上都放棄的經營取向竟然在我們的大眾傳播文化傳播領域備受追捧、大行其道,是讓人不可思議的。

  3.傳受失衡

  大眾傳媒的設備日益現代化、集群化、高速化,媒介機構日益增多,採編隊伍Ft益龐大,專業分工日益精細。而作為接受信息一方的受眾,不僅是以個體來面對龐大的傳媒,而且其接收信息的裝置也遠遠落後於傳媒的各種裝置,甚至就是這樣相對落後的接收裝置,還是依據傳媒的意願而不是受眾的需要設計製造的。在大眾傳媒完全主導信息的生產經營甚至接受的情況下,廣大受眾所能做的只是打開開關,等待信息的涌人,消極地選看那些不十分討厭的內容。置身於信息洪水中的受眾,想尋找重要的有用的知識性、思想性信息已變得十分困難。正如《大趨勢》的作者奈斯比特所說:“我們被信息淹沒,但卻渴求著知識。”

  4.缺乏規劃

  目前在互聯網上的中文信息量僅占所有網上信息總量的2.5%左右,而英文信息量卻占到總量的75%左右。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我國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缺乏科學規劃和指導,更缺乏合理分工和合作,在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中存在著大量的重覆勞動和重覆建設資源浪費十分嚴重。因此,科學開發,合理規劃,儘快將中文文獻資料和文化典籍數據化,提高中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水平已經刻不容緩。

信息匱乏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信息匱乏下的信任缺失[3]

  2005年8月初,在北京一次商務部的會議上,商務部部長助理黃海提出了這樣一組數據:目前國內食品衛生平均不合格率仍達8%左右,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率約為7%。據調查,消費者對任何一類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於50%。

  在這組數據中,最引人註目的就是這個“低於50%的信任度”,究竟是何原因讓我們吃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了呢?是因為近年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故嗎?——從龍口粉絲、張北蔬菜到亨氏辣椒醬、雀巢奶粉,這些事件確實讓人甚為不安,可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各級政府為了保障人們食用安全所做的大量努力:無公害食品行動漸入佳境,QS認證體系逐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即將出台……為何這些行為都無法輓救如今日益嚴重的信任危機呢?

  在這一問題上,很多人都提到了這一事實;相比早些年,我們現在吃的東西應該是越來越安全了;但是隨著公眾知情權的日益被重視,食品安全公眾信息的透明度越來越高,人們所知道的“不安全的事實”也越來越多,當這些不安全的食品信息量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也隨之爆發。話說到這裡,在一個縱向的時間鏈條上,我們至少應該為公眾知情權的提升而鼓掌;但是從橫向的社會關係加以審視,導致消費者信任度降低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有關食品安全的信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提早到5年前,沒有人知道我們所食用的蔬菜藥殘超標率是多少,沒有人會想象到原來亨氏、雀巢這樣的跨國公司也會銷售不安全的食品。信息的絕對匱乏使我們在“不知道”的情況下信心滿懷地享用著盤中餐;而今,隨著媒體一系列的“爆料”,國家有關部門對各項食品定期抽檢結果公佈,人們開始“知道”了!通過各種媒介,人們認識了弔白塊、甲醛、蘇丹紅、本地黑、對位紅、孔雀石綠等一系列的新鮮名詞。知道它們是有害的、致癌的、不能吃的,如果哪個食品跟它們沾上關係肯定沒好事。但是,這些詞就像某某大眾明星的臉一樣,只是讓我們混了個臉熟——在“黃花菜”事件中,我們知道有毒黃花菜中二氧化碳超標緻癌,是因為使用了一種叫焦亞硫酸鈉的添加劑,但很多人並不清楚焦亞硫酸鈉作為食品添加劑是允許被使用的,只要食物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超過200mg/kg的標準就可以食用;前一段的“蘇丹紅”事件中,我們只知道“蘇丹紅”具有致癌性,幾乎“談紅色變”,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幾十罐“蘇丹紅”的致癌性還不及抽一支香煙。還有接下來的“高露潔牙膏”事件、“甲醛啤酒”事件,更是處處體現了信息的匱乏而造成其在傳播過程中的失真。伴隨著現代社會信任感的消失、勇氣的消退,以及種種原因形成的懷疑論,普通大眾被媒體引爆的“一知半解”的信息量,在食品安全大過天的輿論背景下替代了他們對於一個事件的整體認知。“滿瓶子不晃,半瓶子亂晃”,就這樣,微絲的風吹草動亦演變成軒然大波,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也越來越低。

  從上面的角度看,若簡單地以消費者的信任度來研究和分析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是過於偏頗了。但“50%”這個數據的出現,確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消費者對信息的選擇是有傾向性的,如果他們更願意去相信食品安全事件中負面的“事實”,他們缺少的就不只是更豐富的信息量,還有更本能的對食品、對社會的信任度和安全感,而一切回歸恐怕將是一條任重而道遠的路。

參考文獻

  1. 1.0 1.1 邵培仁著.傳播學 (修訂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06月第2版
  2. 邵培仁等著.媒介生態學:媒介作為綠色生態的研究[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3. 呂傑,張波,袁浩川主編.傳播學導論[M].科學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Yixi,y桑,方小莉,Mis铭,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信息匱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