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corporate social capital theory)

目錄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概述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為社會學家格蘭諾維特Granovetter,M.)於1985年提出,在現代市場中各種社會因素對經濟行動發生著主要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他還用“關係性嵌入”與“結構性嵌入”來說明經濟活動在社會結構中的嵌入性,他認為,所謂“關係性嵌入”是指經濟行動者嵌入於個人關係之中,而“結構性嵌入”則指許多行動者嵌入於其中的更為廣闊的社會關係網路。“嵌入”概念的引入和運用一方面說明經濟活動對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的依賴,另一方面說明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對經濟活動的制約,同時,還可以看出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作為經濟活動可以動員的一種資源,構成了企業可以利用的社會資本。

  法國社會學家布迪厄Budieu)提出了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的概念,他對社會資本的定義為: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的集合體,那些資源是同某些持久的網路的占有密不可分的,這一網路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社會公認的,而且是一種體制化關係的網路。

  美國社會學家科爾曼Coleman)對社會資本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在他看來,由於某些行動者的利益,部分或全部處於其他行動者的控制之下,行動者為了實現各自的利益,相互進行各種交換,甚至單方轉讓對資源的控制,其結果就形成了持續存在的社會關係,這種持續存在的社會關係,不僅是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同時是一種個人資源,這就是社會資本權威關係、信任關係、規範信息網路、多功能的組織、有意創建的組織等等都是社會資本的特定形式。

  普特楠Robert D,Putnan)則將社會資本定義為“是指社會組織的特征,諸如信任、規範以及網路,它們能夠通過促進合作行為來提高社會的效率”(Robert D,Puthan,1992)。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關於經濟學和社會學,最準確劃清他們界限的是著名經濟學家帕累托,他在他的著作《普通社會學通論》中提出經濟學研究理性行為,而社會學研究非理性行為。在此之後,經濟學與社會學日益疏遠,只有極少數學者還試圖保持兩者之間的聯繫,比如熊彼特韋伯等人,他們的努力絲毫不能阻攔經濟學和社會學日益疏遠的趨勢。

  然而近幾十年,這兩門學科卻出現了相互融合的徵兆,加里·貝克爾將新古典經濟分析方法即理性選擇架構運用於社會學領域的研究並取得了巨大成功,貝克爾認為在有限的範圍內,理性選擇理論能夠解決的問題比迄今為止已經解決的問題要多得多,但他並不知道這個有限的範圍到底有多大。以科爾曼為代表的一批社會學家也開始構建理性選擇社會學。但是一些非主流的經濟學家卻發現,理性選擇理論存在缺陷,現實中人類的很多決策行為,無法用理性選擇理論來解釋。於是理性選擇理論開始受到懷疑,經濟學家們越來越認識到人類行為本身的重要性,從20世紀30~40年代開始,經濟人類學家卡爾·波拉尼、人類學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哲學家卡爾·曼海姆等人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人類行為的動因問題,他們反對把個人簡單地理解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人,認為個人行為的目的不僅要滿足自我的物質需求,還要獲得社會的認同,其行為是在歷史文化和制度的背景下作出的選擇,受到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體系等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榮膺諾貝爾經濟學獎道格拉斯·諾斯不僅關註正式制度對人的選擇行為的影響,而且指出應該分析包括觀念、文化、意識形態在內的非正式制度,這實際上暗示著對理性選擇範式關於個人假設的修正。再如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信息經濟學三劍客之一的阿克洛夫,他不用經濟學模型來解釋非經濟學行為,而是直接將非經濟的社會學要素引入經濟分析之中。他認為人們偏離理性最優化的現象往往不是隨機的,由於社會或心理方面的原因,這種偏離經常是系統的。

  對這種情況提供新的分析方法的,是在人類學和社會心理學範圍內發展起來的社會網路分析。社會網路分析是在一些對經濟問題感興趣的社會學家通過引入和運用一種新的社會學方法,即社會網路分析方法,對諸多經驗的經濟現象進行研究後逐步建立起來的。正如格拉諾福特所說,任何經濟行為都是嵌入在社會網路中的,經濟學中流行的技術分析工具不適於討論社會關係,也不適於解釋社會關係如何對經濟行為產生影響,這時大家關心的是社會關係網路如何構成有利於行動的資源、如何創造價值、行動者如何在行動中利用與他人的關係和更為廣義的社會結構等問題。這時需要一種新的分析工具或視角,而且這種新的分析工具或視角必須具備能夠使社會學研究與經濟學研究範式相融合的特點,即在一個行動者身上使理性選擇假設與社會結構約束假設相容的功能。於是學術界把註意力投向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概念首先源於社會網路觀點,可以從個體選擇行為出發進行研究,使社會資本的研究同資源、回報、效益等經濟管理問題聯繫在一起,即個人或企業可以在理性選擇的基礎上投資或構建社會資本。

  關於社會資本的概念,雖然爭議很多,但其基本思路是統一的,即社會資本是基於信任、制度、規則、慣例、習俗或投資於社會關係的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網路關係可以為個人和組織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動力或方便,即社會資本是行動主體與社會的聯繫以及通過這種聯繫獲取稀缺資源的能力。從巨集觀層面來看,社會資本能夠改善法律、法規的執行效率和政府政策的巨集觀經濟績效;從微觀層面來看,社會資本能夠減少經濟運行中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

二、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的產生

  隨著社會資本研究的深入,有關學者又提出了企業社會資本的概念,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是經濟行為者;同時,企業也是在各種各樣的聯繫中運行的。提出企業社會資本的概念,就是強調企業不是孤立的行動個體,而是與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面發生種種聯繫的企業網路上的紐節。西方經濟學主流觀點一貫認為,行動者的行為選擇是個體特征與目的的函數,只受價格信號的支配,在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前提下進行選擇。但是實際上不管個人還是企業都嵌入在社會網路之中,各種價格信號經常因社會性因素的干擾使個人或企業的理性選擇出現偏差,必須輔以內外部的各種關係網路、信任機制來對錯綜複雜的價格信號進行甄別,個人和企業才能做出正確而且有效率的決策。在實踐上,越來越多管理者承認,最重要的工作不再是決策,也不是高瞻遠矚,而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的重點不在於管理人,而在於建立人際關係。管理者不應該總是把目光停留在如何提高個人的績效,而應該關註如何在人與人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繫。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可分為企業內社會資本理論和企業外社會資本理論,企業外社會資本指企業從外部獲取稀缺資源的能力,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融合社會金融資本人力資本,企業能否有效融合社會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是企業能否成長壯大的關鍵,而企業對它們的融合是以社會網路資本為中介的,社會文化資本通過對交往交易中的共識規則的達成和互助行動的預期來影響企業的成長效率。在此基礎上,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除了不斷融合社會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外,還有社會信息資本,在現實生活中網路傳遞的信息比市場獲得的信息更密集,比等級溝通獲得的信息更自由。企業內部社會資本指的是企業內員工間和部門間的信任和行為規範,從理論上講,企業內社會資本可以增強生產要素組合的效率,增加人力資本和實物資本的回報。企業內社會資本就像機器的潤滑劑,有利於加強企業成員的信任與合作,促進企業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所以強大的企業內社會資本可以大大減少企業內的監督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的發展趨勢

  不管是社會資本理論還是他的衍生物企業社會資本理論,都還處於他的草創階段,在很多方面還不夠成熟規範,在理論體繫上還不夠完善。但是,他使經濟學從高不可攀的神台走向現實世界,所以這種研究方法必將是未來經濟管理研究的主流。筆者認為,從企業社會資本的理論體繫上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有待完善:

  (1)企業如何投資構建企業社會資本到現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眾多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已經指出,社會資本可以是有目的的投資產物,例如布迪厄指出:“關係網路是投資策略的產物,這些策略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的,它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針對某些社會關係的確定或再生產,而這些關係則是在短時期內或很長一段時期內直接用得著的社會關係,即把那些偶然的關係,諸如鄰居關係、工作場所的關係、甚至親屬關係,轉變成既必須又有選擇性的關係,轉變成從主觀上感到有必要長久維持其存在的關係,轉變成在體制上得到保障的關係。” 著名經濟學家青木昌彥稱,社會資本可以由個人投資和占有,個人為了從中獲益,必須通過社會交換對此投資和維護。現在的問題是企業如何投資購建社會資本。

 (2)既然社會資本可以通過私人有目的的投資購建,那麼把它納入財務體系、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將是十分必要的。從財務的角度講,任何投資都應該在事前進行項目評估,預測未來的收益和成本,這樣在實際投資時才有據可依、心中有數。企業進行社會資本投資的收益表現為企業效率的提高,而成本表現為除了物質投資以外,還包括諸如犧牲短期利益、謀求長遠利益這樣的非直接性質的投資和看不見摸不著的感情投資、時間投資等。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衡量成本效益,從而作出企業社會資本投資的正確決策。

  (3)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對員工的激勵也應由單純的物質激勵轉為多種形式的激勵,包括以員工之間的合作與信任為基礎的激勵。基於信任的激勵與其他形式的激勵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交易費用,是管理激勵的發展趨向。決定一個企業發展狀況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物質資本的數量和質量,而是能使人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的組織結構企業文化,即企業社會資本。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的主要內容[1]

企業社會資本的基本概念

  近年來,隨著社會學概念與經濟學概念的交叉和滲透,社會資本已成為經濟與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熱點之一。社會資本是新經濟社會學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以社會關係網路為載體的一種促進合作的資源。美國社會學家科爾曼是第一位有影響力地提出社會資本理論框架的學者,他對社會資本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他把社會資本界定為個人擁有的社會結構資源,認為社會資本是根據其功能來定義的,和其他形式的資本一樣,社會資本是生產性的,能夠伎某些目的的實現成為可能。羅納德·伯特提出著名的結構洞理論,認為社會資本是一種結構競爭優勢的隱喻,他把社會資本定義為一種能帶來接近資源和控制資源的結構。林南從社會資源的角度研究社會資本,他指出社會資本是投資在社會關係中並希望在市場上得到回報的一種社會資源,是一種鑲嵌在社會結構中並可以通過有目的的行動來獲得流動的資源。普特南認為社會資本是一種組織特點,如信任、規範和網路等,它是生產性的,能夠通過對合作的促進而提高社會效率。綜上所述,社會資本的各種觀點之間雖然有所差異,但都認為社會資本是一種社會資源。

  企業的社會資本是指那些能夠被企業所控制的,有利於企業實現其目標和實現目標活動的,嵌入於企業網路結構中顯在的和潛在的資源集合。企業社會資本是權變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關係資源始終會作為企業的社會資本存在,只有那些在一定條件下能夠有利於企業目標實現的,而不是約束和限制企業目標實現的網路資源才能稱為企業的社會資本。企業目標的變化、外在環境的變化都會使得關係資源的社會資本性質發生改變。企業社會資本作為資本的一種新形式,具有資本的特征,實質上屬於資源的範疇,企業社會資本可替代或補充其他資源。作為一種替代,企業有時可通過緊密的聯繫彌補人力或金融資本的缺乏。在更多的情況下,企業社會資本可補充其他形式的資本。例如,企業社會資本可通過減少交易費用從而提高經濟資本的效率。在Bourdieu識別的幾種形式的資本中,經濟資本是最為易變的,它可較為容易地轉換為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對比而言,社會資本直接轉換為經濟資本的可轉換率較低,因為社會資本不僅富於易變性而更富於粘質性。總而言之,社會資本落在寬泛且異質的資源範疇之中。企業社會資本的主體是企業而非個人f目前,在企業社會資本的有關研究中,對其行為主體的界定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性。由於社會資本的研究最初源於對個人層面一一社會資本的研究,一些研究將企業的社會資本與企業內個人的社會資本(企業家的社會資本或企業員工的社會資本)混同起來。雖然企業社會資本的累積與企業內成員個人的社會交往是分不開的,但若將企業內成員所擁有的社會關係網路(包括企業家社會資本)納入企業社會資本的範疇,可能會模糊企業社會資本的主體。當然,企業層面和個人層面的社會資本並非是嚴格區分開來的,兩者之間存在一定的交互關係。

  在企業社會資本概念層次上,目前有兩種不同的思路:基於資源與基於能力的企業社會資本概念界定。基於資源的企業社會資本將社會資本視為企業的一種資源。1997年Nahapiet和Ghoshal首次明確地將企業層面的社會資本定義為嵌入於企業的、可利用的、源於個體或社會單元擁有的關係網路中的、實際的和潛在的資源。此後Leenders和Gabbay提出,社會資本是根植於關係網路內部、可通過關係網路利用的資產,並將企業社會資本界定為企業擁有的有形或虛擬的資源,它們可通過促進目標達成的社會關係而增加。同時他們闡明瞭社會資本觀點的三個因素:

  一是將社會資本視為具有目標特殊性,社會網路和社會資本是不同的,如果社會聯繫有益於目標的達成。那麼社會網路僅僅是轉移社會資本;

  二是個體未必知道它所擁有的社會資本,個體所根植的社會結構會將優勢轉移給它,而個體可能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三是為實現特定目標帶來機會的社會結構不必建立在追求這些目標的基礎之上,社會資本通常是其他社會活動的副產品。如同其他形式的資本——樣,社會資本是生產性的,在缺乏社會資本的情況下可能無法實現目標。基於能力的企業社會資本概念則將企業社會資本視為企業獲取網路關係中資源的能力。邊燕傑等人將企業社會資本定義為企業通過與經濟領域中的各個方面建立起的各種網路來攝取稀缺資源的一種能力,正如企業的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一樣,企業的社會資本也需要經過積累和再生產,它是企業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他們認為,企業的社會資本理論強調了企業不是孤立的行動個體,而是與經濟領域的各個方面發生種種聯繫的企業網路上的節點。

企業社會資本與競爭優勢

  企業社會資本是對社會資本主體的企業化,對企業社會資本的研究主要是兩方面:即企業內部社會資本和企業外部社會資本。企業內部社會資本是由企業內部的員工、管理者、部門、團隊之間的社會關係網路形成的社會資本,企業外部社會資本是企業在外部關係網路中形成的社會資本。

  企業是各種資源(資金資本、人力資本、知識資本、信息等)的集合體,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而形成的一個組織。從企業內部社會資本層次看,企業是一個制度化的組織,個人要進行有效的交流和共用企業內部專業化的技術知識,就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知識網路。而企業內部的社會資本可以促進這一知識網路的建立,企業內部的社會資本所形成的信任規範、位置、結構等可以提高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與傳遞的效率;從企業外部社會資本層次看,企業處在由無數組織體形成的一個網路中,企業的競爭優勢就是企業在這個網路中的位勢,這種位勢可以分為橫向和縱向兩種。橫向位勢指橫向企業間的關係,這些企業是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同等的伙伴合作關係,他們可以通過社會資本形成某種形式的社會關係,容易將各自擁有的互補資源結合在一起,加速技術、信息、知識的轉移與擴散,也有利於降低技術成本和創新風險。縱向位勢指企業上下游之間形成的供應鏈關係,企業通過對供應鏈上價值鏈的分析,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確定核心能力所在。相關文獻研究表明,企業的社會資本具有促進企業內外部的集體行為、知識信息及其他資源流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進創新等效果,正是企業社會資本產生的這些效果,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優勢。

企業社會資本的功能

  一是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所處的經營環境也變得更為複雜。如果企業遭遇到一些突發性的事件或是企業在經營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無法輓回的後果,這無疑加大了企業的經營風險,而企業的社會資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的作用。如現在很多企業在經營中都會面臨所謂財務風險,短期內的資金短缺可能會將企業推向破產的邊緣。如果企業能夠和銀行供貨商利益相關者保持較好的關係,銀行允許企業延期支付債務、供貨商也同意企業推遲支付貨款,企業就有可能在非常時期獲得寶貴的喘息之機,避免由此引發的經營風險。

  二是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在當今高度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創新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基礎和根本動力。由於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一方面,新產品、新技術的生命周期日益縮短,市場要求的創新頻率在不斷加快;另一方面,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所需的投資日益增大。在這種情況下,依靠傳統企業閉門造車的方式從事創新活動已遠遠不能滿足企業和市場的要求。企業必須在充分發揮其自身創造能力的同時,積極與外界合作,才能夠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如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與合作伙伴和供應商保持良好的、積極的關係是推動企業創新的重要動力。以往這些關係多是用合同進行規範,企業的管理者將大量的精力花費在管理和控制這些關係,以及應付由於出現合同中未觸及到的問題而導致的衝突上,大大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目前,環境的變化要求這種合作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推動創新活動,這就需要建立一種在信任基礎上的更為靈活的合作關係來促進知識的分享與合作,而企業社會資本的積累就可以實現這一目的。

  三是積累企業聲譽資本。聲譽資本是決定企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Cone等人1997年在對美國消費者態度的一項研究中發現,76%的消費者在選擇購買商品時傾向於那些具有良好聲譽的品牌,而這一比例在1993年是63%。再如,近年來美國一些諸如默克、時代華納等知名的大公司紛紛傳出業績造假醜聞,導致公司的股價大跌。這些例子都說明聲譽對企業的影響日趨重要。隨著網路的日漸普及,媒體對企業聲譽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強,因而培育企業良好的聲譽資本也顯得越來越緊迫,同時企業社會資本的培育有助於企業聲譽資本的積累。企業社會資本產生於企業社會網路中不同主體問的信任與合作,因此,在企業社會資本的培育過程中,企業也逐漸在網路成員中樹立了良好的聲譽,並能通過網路向社會傳遞,最終有助於企業聲譽資本的積累。

  四是增加企業市場機遇。企業的成功有賴於各種重要資源的有效組合,如生產資源、政府行政資源等。企業的社會資本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它可以幫助企業獲得所需的各種市場資源,如從網路伙伴那裡得到有價值的市場信息,或者建立重要的聯繫等,促進企業市場份額的擴大和經營績效的提高。根據Burt(1992)的“結構洞”觀點,行為主體可以通過占據其他末聯結節點之間被稱為結構洞的位置在網路中獲取稀缺資源,而其他主體只有通過他才能獲取相應的資源。從企業的角度來分析,一方面企業處於其自身構建網路的核心位置,占據了網路的結構洞,因而可以享用網路中的各種資源來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另一方面,企業還處於由其他企業構建網路的從屬位置,雖然該企業不能像利用自身網路那樣獲取充足的資源,但他還是可以通過處於結構洞的其他企業得到一些對企業發展有用的資源。

  五是降低企業交易成本。在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機會主義行為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交易費用。這些交易成本對企業無疑是一種負擔,而企業社會資本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首先,企業的社會網路建立在信任與合作基礎上,網路間的成員已經培育起良好的伙伴關係。發生在網路間的交易信息不對稱的狀況較低,機會主義行為發生的概率也較小,企業間社會網路產生的社會資本有效地阻止了上述情況的發生,相應降低了由此帶來的交易成本。其次,由於企業社會資本可以培育企業良好的市場聲譽,有利於減少交易時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同時,企業社會資本還有助於企業獲取更多的市場信息,增加企業的市場機遇,減少企業的搜尋成本。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的分類[1]

  企業社會資本理論可分為企業內社會資本理論企業外社會資本理論。企業外社會資本指企業從外部獲取稀缺資源的能力。企業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融合社會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企業能否有效融合社會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是企業能否成長壯大的關鍵,而企業對它們的融合是以社會網路資本為中介的,社會文化資本通過對交易中共識規則的達成和互助行動的預期來影響企業的成長效率。在此基礎上,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除了不斷融合社會金融資本和人力資本外,還要融合社會信息資本。在現實生活中網路傳遞的信息比市場獲得的信息更密集,比等級溝通獲得的信息更自由。企業內部社會資本指的是企業內員工間和部門間的信任和行為規範。從理論上講,企業內社會資本可以增強生產要素組合的效率,增加人力資本和實物資本的回報率。企業內社會資本就像機器的潤滑劑,有利於加強企業成員的信任與合作,促進企業各部門間的溝通與協調。所以強大的企業內社會資本可以大大減少企業內的監督成本和信息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1.0 1.1 郝鴻毅.第二章 企業軟實力相關理論.《企業軟實力》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企業社會資本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