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IPO基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Pre-IPO基金,顧名思義,是指投資於企業上市之前,或預期企業可近期上市時,其退出方式上市後,從公開資本市場出售股票退出。同投資於種子期、初創期的風險投資不同,Pre-IPO基金的投資時點在企業規模與盈收已達可上市水平時,甚至企業已經站在股市門口。因此,Pre-IPO基金的投資具有風險小,回收快的優點,並且在企業股票受到投資者追崇情況下,可以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在近幾年,Pre- IPO基金髮展很快。在美國、歐洲、香港等資本市場上,已經有基金管理公司專註投資於上市前期企業。規模較大的投資基金,如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在其投資組合中,Pre-IPO投資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對於Pre-IPO基金對企業股票價格的作用,主要通過兩種途徑來實現。
第一種途徑是提高企業自身的能力。一些實力較強的投資基金或戰略型的投資基金,還會為企業引入管理、客戶、技術、上市服務等資源,為保護自身利益,也會要求企業建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如投資無錫尚德的高盛可以為其提供高質量投資銀行服務,投資於李寧公司的SGIC幫助李寧公司實現家族式管理向規範化管理的過渡,投資於百度的GOOGLE、建設銀行的美國銀行可以為其提供專業經驗等,這些也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與資本市場運作能力。
第二種途徑是提高企業的資本市場形象。從Pre-IPO基金的投資管理流程上講,Pre-IPO基金為了控制自己的投資風險,在投資之前,將會對企業的業務、法律、財務、管理團隊、上市的可能性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並且Pre-IPO基金作為專業機構,具有強於普通投資者的行業分析與價值判斷能力,因此Pre-IPO在對普通投資者起到了“先吃螃蟹”的示範作用,特別是聲譽良好的一些基金會提升企業的資本市場形象,如摩根士丹利對於蒙牛乳業,這些均有助於提升公開市場上投資者的信心。
首先,投資者會根據目標企業所在行業,分析本行業中企業近幾年上市的市盈率倍數。由於Pre-IPO基金的獲利性,參照上市價格,通常會在這個市盈率基礎上做一定的降低,國內的Pre-IPO基金出價大約降低30%左右,平均標準約為市盈率的6倍;現在香港和新加坡的情況都是對上市的價格打約5折,如上市市盈率為8,則私募融資的市盈率為4;強有力的投資人會提升企業上市發行的價格,彌補企業在私募折扣上的損失。
然後,根據目標企業的凈資產及現金流,分別對企業的投資價格確定出一個估值區間;之後,投資者會根據這三個主要指標,再會同其他一些影響PRE-IPO私募融資中的定價因素,包括公司所處發展階段、投資方回報要求、股權比例、資金周期、私募融資費用、中介費、佣金等,確定出一個建議出價。
最後,Pre-IPO投資者會基於這個建議價格與目標企業商議,針對企業的人力資源水平、運營狀況、應收賬款規模等進行調整,確定一個最終的Pre-IPO進入價格。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