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43个条目

情緒ABC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ABC理论)

目錄

什麼是ABC理論

  ABC理論(ABC Theory of Emotion)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就是認為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只是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的第一個英文字母)的間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則是個體對激發事件A的認知和評價而產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個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於某一激發事件(A)直接引發的,而是由於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錯誤信念也稱為非理性信念

  情绪ABC理论

  如圖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後果,有前因必有後果,但是有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C1和C2。這是因為從前因到結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梁B(Bridge),這座橋梁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樣是報考英語六級,結果兩個人都沒過。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

  為什麼?就是誘發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係,下次可以再來。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麼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麼用啊,人家會怎麼評價我。於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徑庭。

常見的不合理信念

  • 自己應比別人強,自我價值過高;
  • 人應該得到生活中所有對自己重要的人的喜愛和贊許;
  • 有價值的人應在各方面都比別人強;
  • 任何事物都應按自己的意願發展,否則會很糟糕;
  • 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
  • 情緒由外界控制,自己無能為力;
  • 已經定下的事是無法改變的;
  • 一個人碰到的種種問題,總應該都有一個正確、完滿的答案,如果一個人無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 對不好的人應該給予嚴厲的懲罰和製裁;
  • 逃避挑戰與責任可能要比正視它們容易得多;

不合理觀念的特征

  依據ABC理論,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情況,我們不難發現人的不合理觀念常常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是絕對化的要求:是指人們常常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認為某事物必定發生或不發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現為將“希望”、“想要”等絕對化為“必須”、“應該”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須成功”、“別人必須對我好”等等。這種絕對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為每一客觀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不可能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對於某個人來說,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獲得成功,他周圍的人或事物的表現及發展也不會以他的意願來改變。因此,當某些事物的發展與其對事物的絕對化要求相悖時,他就會感到難以接受和適應,從而極易陷入情緒困擾之中。

  二是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它常常把“有時”、“某些”過分概括化為“總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話來說,這就好像憑一本書的封面來判定它的好壞一樣。它具體體現在人們對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評價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敗後,就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毫無價值”,這種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導致自卑自棄、自罪自責等不良情緒。而這種評價一旦指向他人,就會一味地指責別人,產生怨忿、敵意等消極情緒。我們應該認識到,“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可能性。

  三是糟糕至極:這種觀念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發生,那將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沒考上大學,一切都完了”,“我沒當上處長,不會有前途了。”這種想法是非理性的,因為對任何一件事情來說,都會有比之更壞的情況發生,所以沒有一件事情可被定義為糟糕至極。但如果一個人堅持這種“糟糕”觀時,那麼當他遇到他所謂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時,他就會陷入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當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緒失調,就應多檢查一下自己的大腦,看是否存在一些“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極”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識地用合理觀念取而代之。

基於ABC理論的合理情緒療法

  合理情緒療法是20世紀50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國創立,它是認知療法的一種,因此採用了行為治療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主要是ABC理論,這一理論又是建立在埃利斯對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

  埃利斯對人的本性的看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無理性的、不合理的。當人們按照理性去思維、去行動時,他們就會很愉快、富有競爭精神及行動有成效。

  2. 情緒是伴隨人們的思維而產生的,情緒上或心理上的困擾是由於不合理的、不合邏輯思維所造成。

  3. 人具有一種生物學和社會學的傾向性,傾向於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維和無理性的不合理思維。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維與信念。

  4. 人是有語言的動物,思維藉助於語言而進行,不斷地用內化語言重覆某種不合理的信念,這將導致無法排解的情緒困擾。

  為此,艾利斯宣稱:人的情緒不是由某一誘發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人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這就成了 ABC 理論的基本觀點。在ABC理論模式中, A是指誘發性事件; B是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之後相應而生的信念,即他對這一事件的看法、解釋和評價; C是指特定情景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人的情緒的行為反應是直接由誘發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論則指出,誘發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人們對誘發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釋B才是引起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兩個人一起在街上閑逛,迎面碰到他們的領導,但對方沒有與他們招呼,徑直走過去了。這兩個人中的一個對此是這樣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別的事情,沒有註意到我們。即使是看到我們而沒理睬,也可能有什麼特殊的原因。”而另一個人卻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頂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兩種不同的想法就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前者可能覺得無所謂,該乾什麼仍繼續乾自己的;而後者可能憂心忡忡,以至無法冷靜下來乾好自己的工作。從這個簡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緒及行為反應與人們對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關係。在這些想法和看法背後,有著人們對一類事物的共同看法,這就是信念。這兩個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緒療法中稱之為合理的信念,而後者則被稱之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會引起人們對事物適當、適度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而不合理的信念則相反,往往會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堅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將導致情緒障礙的產生。

情緒ABC理論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有一個年輕人,自我感覺很有才華,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於是便覺得活著沒有意思。有一天他決定跳海,但他剛跳下去就被一個老漁民用漁網撈了起來。

  他很生氣,衝著老漁民嚷道:“你什麼意思,把我撈起來乾什麼?”

  老漁民說道:“年輕人,為什麼跳海呀,你這麼年輕多可惜呀!”

  於是年輕人就對老人訴說了他懷才不遇的苦衷。

  老漁民聽完,說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運氣來了。我正好是治懷才不遇的專家,我幫你治治吧。”

  年輕人很詫異,急忙問老漁民醫治之法。

  老漁民說:“我有秘訣,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

  老漁民說著,順手從沙灘上揀起一粒沙子,往旁邊一扔,說:“年輕人,幫我去把我剛纔扔掉的那粒沙子揀過來,然後我就告訴你。”

  年輕人聽了很生氣,說道:“你想耍我呀?這麼多沙子,我怎麼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聽了,笑著說:“別生氣,我這還有個條件,如果你滿足了我這個條件,我也告訴你。我這裡有一顆珍珠,我把它扔到沙灘上,你去給我找回來。”

  很顯然,年輕人輕而易舉地把珍珠揀了過來,交給了老漁民,並很虔誠地說:“老人家,我把珍珠揀過來了,可以告訴我秘訣了吧?”

  老漁民一臉安詳,說道:“年輕人,秘訣我已經講完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更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案例二】有一個年輕人失戀了,一直擺脫不了事實的打擊,情緒低落,已經影響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沒辦法專心工作,因為無法集中精力,頭腦中想到的就是前女友的薄情寡義。他認為自己在感情上付出了,卻沒有收到回報,自己很傻很不幸。於是,他找到了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告訴他,其實他的處境並沒有那麼糟,只是他把自己想象得太糟糕了。在給他做了放鬆訓練,減少了他的緊張情緒之後,心理醫生給他舉了個例子。"假如有一天,你到公園的長凳上休息,把你最心愛的一本書放在長凳上,這時候走來一個人,徑直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把你的書壓壞了。這時,你會怎想?"

  "我一定很氣憤,他怎麼可以這樣隨便損壞別人的東西呢!太沒有禮貌了!"年輕人說。"那我現在告訴你,他是個盲人,你又會怎麼想呢?"心理醫生接著耐心地繼續問。"哦--原來是個盲人。他肯定不知道長凳上放有東西!"年輕人摸摸頭,想了一下,接著說,"謝天謝地,好在只是放了一本書,要是油漆、或是什麼尖銳的東西,他就慘了!""那你還會對他憤怒嗎?"心理醫生問。"當然不會,他是不小心才壓壞的嘛,盲人也很不容易的。我甚至有些同情他了。"

  心理醫生會心一笑:"同樣的一件事情--他壓壞了你的書,但是前後你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可能是因為我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吧!"對事情不同的看法,能引起自身不同的情緒。很顯然,讓我們難過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情緒ABC理論的觀點。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日積月累,還會引起情緒障礙。

  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看法和解釋;C表示個體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結果。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然而,同一件事,人們的看法不同,情緒體驗也不同。

  比如,同樣是失戀了,有的人放得下,認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有的人卻傷心欲絕,認為自己今生可能都不會有愛了。再比如,在找工作面試失敗後,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次面試只是試一試,不過也沒關係,下次可以再來,有的人則可能會想,我精心準備了那麼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麼用啊,人家會怎麼評價我。這兩類人因為對事情的評價不同,他們的情緒體驗當然不同。

  對於上面這個失戀的年輕人來說,失戀只是一個誘發事件A,結果C是他情緒低落,生活受到影響,無法專心工作;而導致這個結果的,正是他的認知B--他認為自己付出了一定要收到對方的回報,自己太傻了,太不幸了。假如他換個想法--她這樣不懂愛的女孩不值得自己去珍惜,現在她離開可能避免了以後她對自己造成更大的傷害,那麼他的情緒體驗顯然就不會像現在這麼糟糕。

  【案例三】我認識一個女孩小麗,她大學時學的是中文,後來,進入了一家廣告公司,擁有優越的工作環境和豐厚的年薪。按說,小麗應該過得不錯,不會有跳槽的念頭。

  一天,小麗為老總寫一個活動的演講稿,怎麼也不能讓老總滿意。小麗硬著頭皮改了七八次,可總被老總批得體無完膚,還說她完全不是搞文字的料。委屈的小麗不停地哭,想到了要跳槽。

  她認定是老總有意為難她。自己怎麼碰到這麼個挑剔的老闆呢?真是命苦啊!一連幾天,小麗都陷入這種痛苦又無法擺脫的情緒中不能自拔,當然,老總的發言稿也沒再讓她寫,而是讓比她早一年到公 司,跟她畢業於同一所學校的師姐代勞了。

  對此,小麗很不高興。一方面覺得老闆針對了她,另一方面又覺得師姐代勞她的工作傷了她的自尊。 我勸她說,工作上的困難,誰都遇到過。遇到了困難誰都不會高興,關鍵是你自己怎麼看待這個困難。沒有一個老闆會無緣無故地處處為難一個員工,他大不了可以開除你。這對你倒是一個磨煉的好機會,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本領都是在特定的情況下逼迫學到的。你不妨這樣想想,並虛心一點跟你的師姐好好學習一下。她聽從了我的意見。

  因此,當你情緒不好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不開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嚴重了,或是會錯了意。換個想法,就能換個心情!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5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696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情緒ABC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0.85.59.* 在 2011年6月14日 13:58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謝!

回複評論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回複評論
114.80.244.* 在 2012年3月5日 15:09 發表

非常有道理,任何事情,為什麼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正是如此。

回複評論
116.55.177.* 在 2012年3月5日 16:54 發表

說的沒錯

回複評論
Jackji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6日 12:42 發表

信念在大陸應該解釋為人生態度,或是觀點。事件→態度(觀點)→結果。也就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決定了結果是積極的人生。

回複評論
221.208.145.* 在 2012年3月6日 14:41 發表

有啟發

回複評論
61.188.187.* 在 2012年3月6日 20:07 發表

這種思維很好 。。。。。。。。。。

回複評論
61.155.206.* 在 2012年3月7日 15:01 發表

受益匪淺

回複評論
218.28.88.* 在 2012年3月7日 18:35 發表

很好,我想它會對我有所幫助

回複評論
183.57.128.* 在 2012年3月7日 20:24 發表

當事件發生時,應先要知道自己內在想法和信念,再給予調整?

回複評論
58.49.57.* 在 2012年3月8日 23:15 發表

學習中,有道理

回複評論
王男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9日 10:16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有的就是積極正面的反應,而有的就是消極怠慢的表現,所以應該隨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我想這就是ABC理論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回複評論
58.41.154.* 在 2012年3月10日 22:53 發表

very good. useful for everyone

回複評論
吴迪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11日 11:35 發表

有道理 受益了

回複評論
Becky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11日 20:38 發表

態度決定一切

回複評論
221.7.207.* 在 2012年3月11日 20:59 發表

謝謝

回複評論
221.212.113.* 在 2012年3月12日 19:38 發表

回複評論
61.189.50.* 在 2012年3月13日 09:23 發表

“創造環境”讓沙子變成珍珠。

回複評論
183.1.61.* 在 2012年3月13日 13:17 發表

又學到不錯的東西了~

回複評論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回複評論
陈超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14日 21:55 發表

120.85.59.* 在 2011年6月14日 13:58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謝!

非常有幫助,感謝!

回複評論
124.8.196.* 在 2012年3月15日 08:07 發表

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因為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回複評論
乔林木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15日 11:12 發表

人因定位而卓越。相同的天空,不同的太陽?我們的觀念偉大嗎?

回複評論
121.57.135.* 在 2012年3月16日 09:32 發表

註意員工的思想情緒變化 我們要成為催化劑型的領導

回複評論
M C Bob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16日 18:15 發表

思維是情緒的催化劑

回複評論
117.87.10.* 在 2012年3月16日 22:27 發表

全面、客觀、積極的分析處理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回複評論
125.86.200.* 在 2012年3月17日 17:36 發表

最後一個列子非常的形象!

回複評論
王毅明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19日 09:31 發表

很深刻的故事

回複評論
61.188.187.* 在 2012年3月19日 19:58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唯心主義

回複評論
202.106.107.* 在 2012年3月20日 13:43 發表

關於人是意識生命的認識,真的很讓人感到處理意識情緒信息的規律讓人能明白人的可貴

回複評論
202.106.107.* 在 2012年3月20日 13:44 發表

而ABC的理論更是讓人感覺你不是孤單的,是真的有人在和你一塊努力探索發展著

回複評論
fafa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0日 14:23 發表

而ABC的理論更是讓人感覺你不是孤單的,是真的有人在和你一塊努力探索發展著 是這樣的嗎???

回複評論
刘振华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0日 23:15 發表

什麼樣的心態,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回複評論
王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1日 19:33 發表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先作用於人,再由人對該事物進行析分,這個分析得到結果,多半與自己經歷有關,擁有越多成功經歷的人在分析這個事件越是自發的向積極方向思考,從而得出最後情緒表達和行動。這是我對abc理論的認識,大家是否認同呢?

回複評論
孛儿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2日 14:41 發表

有點幫助

回複評論
219.149.223.* 在 2012年3月22日 17:26 發表

自命不凡,只能增加煩惱!

回複評論
峰峰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3日 13:26 發表

回複評論
Feekk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3日 14:53 發表

重要的是把握自己,對自己想要的非常清楚

回複評論
王娜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3日 15:11 發表

這就是態度決定一切嗎?

回複評論
114.89.41.* 在 2012年3月23日 16:54 發表

不錯!

回複評論
111.175.52.* 在 2012年3月24日 14:27 發表

這個理念很不錯,現在工作上就是被情緒困擾著。很有幫助.

回複評論
113.68.196.* 在 2012年3月25日 13:43 發表

太好了

回複評論
113.68.196.* 在 2012年3月25日 13:44 發表

很受啟發

回複評論
119.97.202.* 在 2012年3月26日 10:46 發表

的確,有的時候,影響我們的心情和情緒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別人對這一事物的看法。所以,有的時候,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只要自己感覺舒服就好O(∩_∩)O~

回複評論
120.198.116.* 在 2012年3月26日 13:38 發表

要有好的正確的態度對待事物

回複評論
202.104.180.* 在 2012年3月26日 16:10 發表

人一定要學會自己減壓,心態很重要。這個理念讓我們能用平靜的心態來看待任何事情,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

回複評論
120.206.24.* 在 2012年3月26日 16:32 發表

說的挺不錯,確實一件事情的好壞主要看人的行為和態度,事件本身不能決定結果怎樣。

回複評論
183.63.198.* 在 2012年3月26日 19:43 發表

態度決定一切,努力創造財富。

回複評論
124.8.196.* 在 2012年3月27日 07:32 發表

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因為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回複評論
121.37.36.* 在 2012年3月27日 09:11 發表

自我認知更重要

回複評論
116.48.191.* 在 2012年3月27日 15:58 發表

每當遇到不好的事情的時候,首先蹦出來的一般都是消極的思維~然後在不斷的自我調節,調整到正面的思維~希望等到以後,我所有的下意識思維都是積極的!!!

回複評論
金云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8日 08:46 發表

受用了,但不知如何才能把自己變成一顆珍珠,才能吸引伯樂

回複評論
haha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8日 10:56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很有幫助 謝謝 !

回複評論
180.175.167.* 在 2012年3月28日 17:52 發表

上面主要說明意念可以決定行為的結果。現實世界中,事情發生的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和認知,進而產生相應的結果。至於懷才不遇的歷史上也有,像屈原、李白,能說他們沒才華嗎?有些人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比較強,能在逆境中重新找回自我。當今社會,沙子經過包裝也會變成珍珠,珍珠經過洗禮也會變成沙子。

回複評論
117.136.36.* 在 2012年3月29日 14:38 發表

是的,只有與眾不同才能被伯樂發現 ,所以要努力最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回複評論
58.20.15.* 在 2012年3月29日 16:07 發表

前幾天第一次進這個網站,非常喜歡,認清自己,這很重要

回複評論
58.20.15.* 在 2012年3月29日 16:16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信念的合理與不合理,這又好比是一個誘發事件,堅持自己認為的合理,還是屈服於眾人的合理,這就要看他自己了。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說有些事情還真是說也說不清,很微妙的

回複評論
58.20.15.* 在 2012年3月29日 16:19 發表

王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1日 19:33 發表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先作用於人,再由人對該事物進行析分,這個分析得到結果,多半與自己經歷有關,擁有越多成功經歷的人在分析這個事件越是自發的向積極方向思考,從而得出最後情緒表達和行動。這是我對abc理論的認識,大家是否認同呢?

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成功最後還是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你這種理解是把信念的形成具體了

回複評論
117.85.198.* 在 2012年3月29日 22:50 發表

十分受益

回複評論
冉微微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31日 11:03 發表

先把自己從沙子變成珍珠再說話吧。。。

回複評論
王治会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31日 11:37 發表

如果自己不是珍珠呢

回複評論
115.239.232.* 在 2012年3月31日 12:24 發表

很不錯,最後一句是不是有語病“但如果因為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我們。”

回複評論
180.156.240.* 在 2012年3月31日 20:58 發表

遇事生思,理性思考,調整情緒,久之,習慣必養成!

回複評論
Jixiang 03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1日 22:25 發表

謝謝~

回複評論
王奇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2日 17:11 發表

謝謝,你提出的不正確的信念我覺得很有用,我一後一定會不斷反省自己是否陷入了不正確的信念之中!

回複評論
lixiaoy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4日 15:31 發表

很實用

回複評論
117.66.240.* 在 2012年4月4日 16:33 發表

是金子,終究要發光的

回複評論
175.148.97.* 在 2012年4月7日 08:51 發表

國外的思想家做的研究真不錯

回複評論
27.196.35.* 在 2012年4月7日 18:42 發表

樓上的信念是否有偏頗,我國兩千年前就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論斷,這與國外近年的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我們真的迷失了自己的文化。

回複評論
220.231.135.* 在 2012年4月9日 10:51 發表

c應該a的直接原因,b才是a簡介原因 這樣才對吧

回複評論
222.88.251.* 在 2012年4月9日 17:40 發表

驗證中國一句古話,事在人為

回複評論
113.142.17.* 在 2012年4月9日 21:02 發表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並且很有實用性質的理論。但是,它在給我們帶來了幫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疑問……

回複評論
118.112.186.* 在 2012年4月10日 10:23 發表

幾乎所有人在處理問題時,99%的時間用來處理的都不是問題,而是情緒。這種情緒往往來自於人們的患得患失。

回複評論
114.251.65.* 在 2012年4月10日 15:07 發表

其實即使你是千里馬,伯樂也看到了,但是拉一個破車,伯樂覺得千里馬和一般的馬也沒什麼區別。所以選了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是伯樂的兒子。

回複評論
222.223.21.* 在 2012年4月11日 09:02 發表

講的太好了,謝謝!

回複評論
222.223.21.* 在 2012年4月11日 09:06 發表

114.251.65.* 在 2012年4月10日 15:07 發表

其實即使你是千里馬,伯樂也看到了,但是拉一個破車,伯樂覺得千里馬和一般的馬也沒什麼區別。所以選了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是伯樂的兒子。

您說的是伯樂嗎?是“伯樂”吧!

回複評論
221.234.254.* 在 2012年4月11日 12:12 發表

源於信念

回複評論
27.148.80.* 在 2012年4月11日 16:32 發表

明知道情緒可以決定很多,但卻不知道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回複評論
郑泽彬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12日 09:56 發表

有感悟!

回複評論
119.108.56.* 在 2012年4月12日 11:14 發表

很淺顯的道理,經你這麼一解釋,變得不那麼空洞了。

回複評論
李焕玉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12日 13:04 發表

沒必要一直強調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伯樂會告訴我們 我們是個什麼樣的人

回複評論
119.62.30.* 在 2012年4月12日 16:32 發表

180.175.167.* 在 2012年3月28日 17:52 發表

上面主要說明意念可以決定行為的結果。現實世界中,事情發生的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和認知,進而產生相應的結果。至於懷才不遇的歷史上也有,像屈原、李白,能說他們沒才華嗎?有些人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比較強,能在逆境中重新找回自我。當今社會,沙子經過包裝也會變成珍珠,珍珠經過洗禮也會變成沙子。

順便再補充一點:意念在某些時候也不是固定的,在現實世界,利益的驅動力從不同程度上也影響著人的意念。

回複評論
218.205.181.* 在 2012年4月12日 19:26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回複評論
61.190.42.* 在 2012年4月14日 23:26 發表

看了很多的評論,有一點是有必要的 ,在遇到不快或者挫折時,或者在任何狀態下,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事前事後,反思,總結,經驗,樂觀!!!不要帶著情緒去工作,要把工作看成是一份事業去努力經營。

回複評論
27.17.219.* 在 2012年4月15日 10:18 發表

有意思,頂

回複評論
黄松丹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16日 04:04 發表

這個網站最近才發現的,強烈推薦 中國就應該多一些像這樣的好網站~~~

回複評論
202.108.36.* 在 2012年4月16日 18:19 發表

很受啟發

回複評論
58.62.22.* 在 2012年4月17日 11:15 發表

受益

回複評論
61.130.101.* 在 2012年4月17日 13:02 發表

61.188.187.* 在 2012年3月19日 19:58 發表

唯心主義

錯,這個叫意識的能動作用,屬於唯物主義吸取的唯心主義中合理的部分!

回複評論
113.240.234.* 在 2012年4月17日 16:39 發表

態度決定高度。

回複評論
219.136.166.* 在 2012年4月17日 18:13 發表

很有參考價值,要慢慢消化,謝謝!

回複評論
lynn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18日 11:11 發表

要從沙子變成珍珠~

回複評論
张萌萌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18日 17:31 發表

心態決定一切

回複評論
117.9.91.* 在 2012年4月18日 21:14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說的很好,根據實際情況變化,沒有絕對的合理和不合理

回複評論
120.37.0.* 在 2012年4月18日 22:17 發表

看不懂,主要是那情緒不是用說的

回複評論
222.81.173.* 在 2012年4月19日 12:12 發表

222.223.21.* 在 2012年4月11日 09:06 發表

您說的是伯樂嗎?是“伯樂”吧!

這個評論更讓我受啟發,更讓我有了些新的思考。

回複評論
222.81.173.* 在 2012年4月19日 12:14 發表

其實即使你是千里馬,伯樂也看到了,但是拉一個破車,伯樂覺得千里馬和一般的馬也沒什麼區別。所以選了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是伯樂的兒子。

這更讓我思考

回複評論
113.118.54.* 在 2012年4月19日 23:10 發表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我們的孔子千年前也說過這個理論,一個意思

回複評論
116.231.124.* 在 2012年4月20日 09:54 發表

情緒控制很重要,但是我隱約感覺到阿Q精神的延續。。。

回複評論
219.137.167.* 在 2012年4月20日 16:07 發表

222.81.173.* 在 2012年4月19日 12:14 發表

其實即使你是千里馬,伯樂也看到了,但是拉一個破車,伯樂覺得千里馬和一般的馬也沒什麼區別。所以選了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是伯樂的兒子。

這更讓我思考

關係決定命運

回複評論
季风明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23日 10:30 發表

Nice.

回複評論
221.218.218.* 在 2012年4月24日 09:55 發表

有幫助,剛好碰到這樣的問題。

回複評論
wuy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24日 10:29 發表

很好,適合

回複評論
飞扬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24日 16:53 發表

ABC理論:事物的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務的看法的影響。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對己應該多換角度去看待問題,對他人應該積極找原因改變別人的認知

回複評論
范钦胜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25日 00:00 發表

不錯,學習了。

回複評論
117.32.188.* 在 2012年4月25日 16:53 發表

覺得這就像潛意識、心理暗示,向壞的方面想了,事物就會向不好的方面發展

回複評論
114.224.223.* 在 2012年4月26日 13:22 發表

只要你計較的比別人少 那你得到的也不一定會比別人少

回複評論
74.125.158.* 在 2012年4月26日 22:08 發表

關鍵在於改變不合理的B 即 觀念 這樣C 行為也會隨之改變。 ABC理論在心理咨詢上也有重要應用。

回複評論
蔡燕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26日 23:16 發表

好的信念、、會讓我們輕鬆的生活下去、

回複評論
傅伟梁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29日 11:18 發表

受益!

回複評論
58.255.12.* 在 2012年5月2日 11:04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說的很好。

回複評論
119.184.251.* 在 2012年5月2日 16:08 發表

受益匪淺,真正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情的不正確的解釋和評價!

回複評論
219.146.4.* 在 2012年5月2日 16:15 發表

深受啟發,我也要調整自己的心理。

回複評論
陈丹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3日 11:00 發表

信念!!你認為世界是美好的,那麼你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回複評論
干罗坤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3日 16:32 發表

什麼叫合理?什麼叫不合理?請問能否給出答案?

回複評論
221.176.33.* 在 2012年5月3日 16:41 發表

我有時候就會產生不合理的信念和想法,我覺得挺不好的,並且不會反省,所以下一次還是會這樣子,今天看了這篇文章,我會好好思考一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回複評論
周诗宇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4日 19:14 發表

其實我覺得存在即合理 關鍵是哪種思想哪種觀念能讓你的生活更順暢 最近為感情有了些不開心的情緒 看了這篇文章很有感觸 看來我該好好調整下自己了

回複評論
118.113.89.* 在 2012年5月4日 20:28 發表

性格和經驗很重要

回複評論
120.39.86.* 在 2012年5月5日 23:46 發表

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才是糟糕至極,除非我們的大腦不能正常工作。

回複評論
112.96.96.* 在 2012年5月6日 22:34 發表

太好了,可以學到這麼好的知識

回複評論
小鱼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7日 13:41 發表

學習了

回複評論
Dyzh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7日 14:10 發表

很好,在遇到問題要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

回複評論
121.28.142.* 在 2012年5月7日 16:34 發表

這些可以應用一下

回複評論
218.75.46.* 在 2012年5月8日 17:14 發表

一開始覺得很抽象,看下來其實簡單易懂,很好

回複評論
202.1.96.* 在 2012年5月9日 11:47 發表

看起來"阿Q精神"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還是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回複評論
59.37.58.* 在 2012年5月9日 15:16 發表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被人認可的感覺。

回複評論
xiaoli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11日 14:51 發表

情緒由信念引起,而信念是可以教育的,就是說我們從小的生活環境決定了我們的情緒反映。

回複評論
218.29.47.* 在 2012年5月12日 19:19 發表

那又咋樣啊?生活就是這樣啊,沒辦法啊。人總是被這或那所困惑著!總之,活著就是煩啊!如果沒太多的牽掛,如果...............................,還這不如~~

回複評論
14.219.199.* 在 2012年5月14日 17:02 發表

a Q精神勝利法...

回複評論
蔡美林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15日 08:22 發表

說的很好

回複評論
61.150.96.* 在 2012年5月15日 10:39 發表

我認為這不是啊Q精神勝利。而是讓我們不被自己的個人經歷迷惑,面對真實的情況作出正確的評價的方法。

回複評論
124.126.46.* 在 2012年5月15日 17:05 發表

道理很通俗,理論是發現,深度不同,受教了!

回複評論
58.248.7.* 在 2012年5月16日 08:39 發表

121.57.135.* 在 2012年3月16日 09:32 發表

註意員工的思想情緒變化 我們要成為催化劑型的領導

能想到這一點,你一定是很不錯的領導

回複評論
58.248.7.* 在 2012年5月16日 08:42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非常贊成您的觀點。所謂戰略上偏執、戰術上中庸,也是說的這個意思。人在執行上更容易受到人際互動中的情緒影響,所以心態上更加中庸會有利於正確決策。但在大方向上需要一定的理想主義和堅持,所以所謂偏執。

回複評論
Stefanie Sun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16日 09:43 發表

很有用,特別是舉得例子自己也經歷過,精心準備的考試沒有通過,很難過,對自己產生了懷疑,覺得自己太笨了,看看別的同學好像當沒事發生似的,所有障礙都是人自己給自己設定的心魔。。

回複評論
125.114.140.* 在 2012年5月17日 19:11 發表

凡事有度,適可而止~

回複評論
Anna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17日 21:41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同意!

回複評論
Anna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17日 21:59 發表

58.20.15.* 在 2012年3月29日 16:16 發表

信念的合理與不合理,這又好比是一個誘發事件,堅持自己認為的合理,還是屈服於眾人的合理,這就要看他自己了。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所以說有些事情還真是說也說不清,很微妙的

都有道理啊!

回複評論
Anna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17日 22:09 發表

干罗坤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3日 16:32 發表

什麼叫合理?什麼叫不合理?請問能否給出答案?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回複評論
Anna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17日 22:17 發表

李焕玉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12日 13:04 發表

沒必要一直強調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伯樂會告訴我們 我們是個什麼樣的人

智慧!

回複評論
183.162.22.* 在 2012年5月18日 23:33 發表

114.251.65.* 在 2012年4月10日 15:07 發表

其實即使你是千里馬,伯樂也看到了,但是拉一個破車,伯樂覺得千里馬和一般的馬也沒什麼區別。所以選了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是伯樂的兒子。

當伯樂想賽馬的時候,他會想到你的,絕對不是他兒子

回複評論
113.88.81.* 在 2012年5月20日 21:04 發表

一個美國佬研究的東東在我們幾千年傳承的文明中早有體現,不必頂禮膜拜!

回複評論
58.222.195.* 在 2012年5月21日 14:04 發表

同意

回複評論
74.72.106.* 在 2012年5月22日 07:32 發表

感謝!

回複評論
张晟坤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22日 16:33 發表

這個理論是從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那裡來的,在他的哲學里,也是近似的一個這麼公式。只要有益於人的幸福,切實的幸福,一切發現都是有價值珠。

回複評論
rose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24日 11:28 發表

要想從沙子變成一顆珍珠,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的,就像黑與白之間有著漫長的灰色地帶一樣。學習啦,怒力中。

回複評論
115.152.76.* 在 2012年5月24日 16:59 發表

ABC法則在中國老早就有了:孔子有個弟子背著一個瓦罐,瓦罐不小心摔壞了,他看都沒看,孔子問他為何不看,他說:瓦罐已經壞了,如果一味地為此事而苦惱、甚至責怪自己,不但耽誤行程還會讓自己心情變糟。因此孔子認定他是個可造之才!!! 這就是對待事情的兩種看法,看到“棺材”有人認為是霉運到來,有人卻喜出望外,因為他說那是“官財”既可升官又可發財!!

回複評論
211.161.172.* 在 2012年5月26日 15:44 發表

2012年研究生入學考試 英語作文題呀

回複評論
61.152.124.* 在 2012年5月29日 09:05 發表

珍珠和沙子的比喻太不恰當 人都是比珍珠還珍貴的 誰會是沙子呢? 明明是老闆不會用人卻要別人自己想象自己是沙子,培養奴性思維 小女孩寫發言稿的事情也是,內心強大的人怎麼會在乎環境中別人的不恰當評論呢? 今天是老總的批評讓她茶飯不思,明天搞不好又有什麼別的事情讓她鬱悶不已。 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強壯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一些所謂的技巧!!!!

回複評論
115.200.250.* 在 2012年5月29日 14:17 發表

120.85.59.* 在 2011年6月14日 13:58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謝!

做事情不要主觀的理解,要客觀的的去分析

回複評論
王欢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30日 12:22 發表

又有一個勸解朋友的理論了。

回複評論
63.217.87.* 在 2012年5月30日 13:14 發表

精辟 深刻 學習了

回複評論
Zhaiyue 1988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30日 14:47 發表

凡事樂觀

回複評論
116.247.110.* 在 2012年5月30日 15:15 發表

不要為過往哭泣,只要能總結經驗就好,每次開始的時候要告誡自己,然後再去做!

回複評論
118.250.7.* 在 2012年5月30日 16:22 發表

情緒ABC理論,對於我們管理自己的情緒,提高情商非常的有幫助。遇到不順的事情,想想自己的B是怎樣的,換種信念,換種心態!

回複評論
125.74.179.* 在 2012年5月30日 20:14 發表

謝謝,說的太好了

回複評論
min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30日 21:00 發表

和其它的扯蛋,也沒有什麼兩樣。沒有前提,沒有語境,模棱兩可的詞語,自以為是的結局。

回複評論
221.218.252.* 在 2012年5月31日 10:29 發表

不錯 很有學習的必要 希望你們做的更好 我頂你 呵呵

回複評論
刘文彬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31日 17:05 發表

情緒ABC,很受用,謝了

回複評論
222.205.126.* 在 2012年6月1日 22:36 發表

27.196.35.* 在 2012年4月7日 18:42 發表

樓上的信念是否有偏頗,我國兩千年前就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論斷,這與國外近年的研究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我們真的迷失了自己的文化。

說的好

回複評論
116.252.209.* 在 2012年6月3日 19:59 發表

很有用

回複評論
117.92.151.* 在 2012年6月3日 20:02 發表

很受啟發!非常感謝

回複評論
222.132.95.* 在 2012年6月3日 23:24 發表

222.205.126.* 在 2012年6月1日 22:36 發表

說的好

好!要找回我們的文化。

回複評論
49.141.87.* 在 2012年6月4日 10:10 發表

啟迪了我,謝謝。

回複評論
117.64.137.* 在 2012年6月5日 10:34 發表

內心強大,善於總結教訓,勇敢面對未來!

回複評論
王娟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6月5日 13:40 發表

很好,受益匪淺。例子很深刻!!!!!!

回複評論
116.22.203.* 在 2012年6月5日 16:39 發表

從理論上說明瞭心態決定一切。

回複評論
59.53.183.* 在 2012年6月8日 08:59 發表

58.248.7.* 在 2012年5月16日 08:39 發表

能想到這一點,你一定是很不錯的領導

註意員工思想、生活、愛好、信念會更好的。

回複評論
林东兴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6月8日 16:20 發表

我覺得廢話,事事不都是如此麽,每個人的經歷不同,看法就不同了,結局當然不一樣了。

回複評論
112.116.91.* 在 2012年6月8日 20:41 發表

認知,而感悟!

回複評論
121.41.236.* 在 2012年6月10日 17:13 發表

1、文章所講都是由C分析B? 2、那如何培養至關重要的B?解決了這個也就可以獲得好的C

回複評論
117.15.191.* 在 2012年6月10日 19:53 發表

以良好的心態對待發生的每一件事,遇事切記三思。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回複評論
117.15.191.* 在 2012年6月10日 19:57 發表

淡定,樂觀。

回複評論
121.34.67.* 在 2012年6月11日 08:31 發表

117.15.191.* 在 2012年6月10日 19:57 發表

淡定,樂觀。

說的容易做的難。

回複評論
124.133.247.* 在 2012年6月12日 10:18 發表

挺有收穫的!

回複評論
218.80.192.* 在 2012年6月12日 16:19 發表

116.231.124.* 在 2012年4月20日 09:54 發表

情緒控制很重要,但是我隱約感覺到阿Q精神的延續。。。

偶也覺得

回複評論
shasha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6月13日 10:41 發表

確實 人的認知害死人

回複評論
122.139.105.* 在 2012年6月16日 13:48 發表

三個案例,多種情緒和心境,深刻,讓我頓悟,謝謝。

回複評論
魏俊彬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6月17日 16:28 發表

思則變,變則通,通則立

回複評論
113.106.212.* 在 2012年6月17日 23:45 發表

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讓自己不困惑。有容乃大,太自我的時候容易極端。

回複評論
丁瑜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6月19日 10:30 發表

學會從自我尋找問題的根源,人生不知道自己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不知道自己有毛病才是最大的毛病!

回複評論
183.160.63.* 在 2012年6月19日 16:35 發表

很多事情都不是事情本身的原因,而是你的脖子上面那微妙而複雜的思維作怪。希望我們的腦袋可以經常打開曬曬太陽,這樣我們的理性,合理的思維會更多一點吧。

回複評論
121.235.78.* 在 2012年6月22日 11:21 發表

同一件事情,會因不同人的信念、解釋、評價產生不同的後果。意念很重要,受益了,謝謝

回複評論
183.60.101.* 在 2012年6月22日 13:04 發表

受教了,嗯嗯,謝謝。

回複評論
115.238.235.* 在 2012年6月23日 12:56 發表

一個生活態度

回複評論
117.68.174.* 在 2012年6月23日 15:43 發表

多上網多受益

回複評論
180.124.105.* 在 2012年6月24日 06:47 發表

會說寬心話,也算MBA管理?那麼殺豬和殺雞哪個管理層次高? 把MBA搞成大雜燴,忽悠人的!

回複評論
180.124.105.* 在 2012年6月24日 06:51 發表

mba的教授都去當 漁夫啦,怪不得。。。。。。。

你看,打個魚都是MBAd 導師,。。。。。

回複評論
180.124.105.* 在 2012年6月24日 06:54 發表

Becky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11日 20:38 發表

態度決定一切

好的態度,可以數月不食而不死,別說“一切”啦! 哈哈

回複評論
小欣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6月26日 14:28 發表

良好的心態很重要呀

回複評論
118.249.175.* 在 2012年6月28日 14:35 發表

心態決定一切

回複評論
219.133.0.* 在 2012年6月29日 10:32 發表

說得真好

回複評論
115.225.213.* 在 2012年7月1日 15:26 發表

哦學習了控制情緒,謝謝!

回複評論
14.215.217.* 在 2012年7月2日 23:14 發表

c的好和壞,體現出個人品德。品德決定一切

回複評論
183.144.91.* 在 2012年7月3日 13:17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嗯。。。。。說的好! 正麵價值與思考模式會讓你的問題迎刃而解 如果真的夠正面思考,世界上就沒有問題或困難了 因為所有的問題與困難都是為了下一步做準備

回複評論
221.232.96.* 在 2012年7月3日 17:00 發表

還沒看正文,是評論在引導我去窺視正文。 請問這個理論它最適用於哪個環境

回複評論
袁革芳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7月4日 11:27 發表

學習了。。。慢慢消化並應用到實踐中。。。受益了!謝謝!

回複評論
1.83.82.* 在 2012年7月4日 12:20 發表

純粹是扯淡,按照這種邏輯,人家拍你一磚,經過思維,你笑臉相迎,如果人人都這麼想,我就提板磚上路,見誰不爽就拍誰。這世界能和諧嗎?我的觀點是,誰拍我一磚,我回敬兩磚。呵呵

回複評論
rex周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7月4日 17:01 發表

有道理,學習了!

回複評論
202.127.20.* 在 2012年7月5日 15:45 發表

主觀能動性會影響,客觀存在性會影響,沒有辦法一分為二,

回複評論
许诺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7月6日 15:24 發表

回複評論
163.13.250.* 在 2012年7月8日 10:09 發表

Jackji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6日 12:42 發表

信念在大陸應該解釋為人生態度,或是觀點。事件→態度(觀點)→結果。也就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決定了結果是積極的人生。

呵...心理學用理論數據繞來繞去,最終還是繞來這麼簡單的結果。 就像用統計與極端方法醫治同性戀一樣,最後還是結論出:同性戀很正常。

回複評論
116.24.73.* 在 2012年7月9日 01:20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嗯,說的很好。

回複評論
Eric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7月9日 02:57 發表

人類發展,把簡單的東西複雜了,再把複雜的東西簡單了。 我們其實都是在繞圈子,那些跟不上的人就迷失了。 那些跟的上,最後也明白了。 其實生活很簡單.....

回複評論
119.253.36.* 在 2012年7月9日 17:44 發表

客觀看待問題還是挺重要的

回複評論
58.216.148.* 在 2012年7月10日 12:37 發表

虛偽的成功學,典型的唯心主義。 還有那麼多愚民捧臭腳。

回複評論
221.194.236.* 在 2012年7月10日 21:26 發表

這類型哲學 告訴我們內心的強大 才是真正的強大

回複評論
222.76.53.* 在 2012年7月15日 09:40 發表

不錯,不僅對工作上有幫助。還對想談戀愛或正在談戀愛的人,覺得心裡平和些

回複評論
毕东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7月15日 13:44 發表

good!

回複評論
221.232.120.* 在 2012年7月19日 10:42 發表

謝謝,很有道理。

回複評論
218.90.153.* 在 2012年7月19日 15:27 發表

心態決定一切!

回複評論
119.86.233.* 在 2012年7月20日 18:31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精辟,就是這個意思

回複評論
伍汉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7月21日 00:21 發表

B1,B2~~~~~~BN,C可以做引導。預測A可能帶來的結果,做結果引導。

回複評論
183.62.203.* 在 2012年7月25日 17:59 發表

受益了。以後有機會分享給大家。

回複評論
陈林波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7月28日 11:37 發表

這個是經典。。受益了。。謝謝MBA智庫

回複評論
222.191.249.* 在 2012年7月30日 14:21 發表

學習總是有益的

回複評論
222.72.134.* 在 2012年8月1日 10:45 發表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或和同事朋友發生矛盾的時候都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觀念不合理,讓自己往好的方面去想,人也會變得寬容,心情也會好起來。學習了。感謝。

回複評論
阿麦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8月1日 11:22 發表

情緒控制很重要

回複評論
邵天瑜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8月3日 11:05 發表

在情緒中B其實很重要的

回複評論
202.82.184.* 在 2012年8月4日 13:51 發表

我明白了.但是事情發生到自己身上卻無法平靜下來!安慰得了別人的話始終安慰不了自己.

回複評論
杨师榕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8月4日 17:24 發表

看來,我也積累的錯誤的信念已經夠多了,難怪有時會不快樂,看來要好好清除一下這些垃圾了,O(∩_∩)O哈哈~!!

回複評論
李好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8月11日 00:31 發表

同樣的事情發生,導致了不同的結果。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個人對待事情本身的看法不同所以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回複評論
fish苏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8月16日 10:13 發表

這種思想很重要,我幾年前就有這種想法,沒想到前人竟然總結的如此有理論性,確實很厲害

回複評論
沧海一粟 逐流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8月17日 16:24 發表

人們的心理、想法、信念其實都是一種習慣,是長年累月中積累下來的。他們已經成為了一種應激反應,很多人一生都生活在自己的那種消極的、不合理的怪圈中而不自知。這就需要有些人有些道理去點醒他。道理自古就有,缺的是人們把它總結出來,把它展示與人。

回複評論
115.80.139.* 在 2012年8月20日 21:40 發表

習慣成自然 正常但不正確 不合理的信念

回複評論
110.55.108.* 在 2012年8月23日 15:17 發表

我懂了,謝謝

回複評論
119.147.151.* 在 2012年8月23日 15:49 發表

我認為漁夫還有另一層意思:因為你是珍珠,所以你被我發現並撈上來(救上來)了,不是嗎?請不要對自己灰心哦。

回複評論
112.248.100.* 在 2012年8月26日 10:06 發表

以前感覺保持樂觀不過是讓自己強顏歡笑而已,現在才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會讓我們痛苦,前提是,要有對事情正確的解釋和評價!很受用,謝謝分享!

回複評論
113.97.32.* 在 2012年8月28日 22:18 發表

想法不同所以窮富也就不會相同

回複評論
119.1.10.* 在 2012年8月29日 16:51 發表

創造奇跡,沙子會變珍珠

回複評論
生田湾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8月30日 20:17 發表

合理的信念,積極的心態,改變自己,跟進卓越。

回複評論
陈志磊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9月6日 11:18 發表

太對了,早看這篇文章的話,或許我就不會那麼衝動,一下子就辭職了。

回複評論
陈志磊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9月6日 11:21 發表

58.216.148.* 在 2012年7月10日 12:37 發表

虛偽的成功學,典型的唯心主義。 還有那麼多愚民捧臭腳。

你厲害,那你提一個好的理論啊?裝得跟磚家一樣!!

回複評論
222.209.200.* 在 2012年9月6日 19:03 發表

生活中其實我們都會遇到一些困擾,換一種方式思考,換一種心境,換一種理念,你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所以有些東西要麼堅持,要麼改變,要麼換一種心境,這才會找到生活真正的樂趣啊。

回複評論
廖杨孚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9月6日 20:48 發表

世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是正確的

回複評論
183.12.163.* 在 2012年9月7日 14:45 發表

換個想法,就能換個心情

回複評論
220.162.133.* 在 2012年9月7日 15:16 發表

當你的情緒不好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麼不開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嚴重了,或是會錯意了,換個想法,就能換個心情。謝謝這句話。

回複評論
刘松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9月10日 18:29 發表

大家去看看:秘密吸引力法則。調節心態的。也不錯

回複評論
183.67.57.* 在 2012年9月11日 13:19 發表

我就是這麼做的,所以一直堅持在一個公司上班,五年了,我一直以為是我臉皮厚的原因,原來是一種叫合理信念來著。說穿了,就是樂觀!

回複評論
183.67.57.* 在 2012年9月11日 13:21 發表

我一直是這麼做的,堅持在一個公司上班,五年了,我一直以為是我臉皮厚的原因,原來是一種叫合理信念來著。說穿了,就是樂觀!

回複評論
CaiTianhui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9月12日 14:43 發表

視界決定心態,心態決定事態。。。

回複評論
孙万平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9月20日 13:58 發表

句句在心,受益斐然

回複評論
221.224.80.* 在 2012年9月20日 16:12 發表

受益斐然

回複評論
钱顶维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9月26日 16:13 發表

折服了

回複評論
沈蓓峰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2日 09:29 發表

太及時了,在我最失落的時候看到了這篇,我想我知道以後應該怎麼面對問題了~~

回複評論
袁光明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4日 12:26 發表

態度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成果。

回複評論
聂浩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4日 17:49 發表

受益匪淺

回複評論
14.124.55.* 在 2012年10月5日 13:17 發表

61.188.187.* 在 2012年3月19日 19:58 發表

唯心主義

這叫充分發揮意識的主觀能動性,不是唯心主義。

回複評論
221.11.20.* 在 2012年10月6日 20:30 發表

有時候自己想的卻是比較消極,總是想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其實有時別人為什麼這麼做根本就和我無關,反而把自己弄的愁眉苦臉。

回複評論
116.55.177.* 在 2012年10月7日 16:01 發表

最終還是歸功於一個,意識決定形態, 有怎樣的態度就決定了,你看實物的態度和覺果, 凡事不要想的太多, 打開自己的眼睛, 讓世界更寬闊, 我想我們的生活會更加沒好, 世界是一個相對體, 在每一個美好實物的背後都有一個與它相反的矛盾體 , 所以我們應該勇於面對我們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 努力找到失敗的突破體, 人無完人,放過自己吧, 加油朋友們

回複評論
112.96.128.* 在 2012年10月7日 23:58 發表

心態決定出路

回複評論
xiejun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8日 19:22 發表

第一個例子不能說明情緒ABC的。沙與珍珠,已經是二個A了,當然會有不同的心境。

回複評論
61.177.133.* 在 2012年10月9日 00:23 發表

凡是必須做出正確的判斷,誰也不能說誰的對或者錯,因為每個人有他的審視角度和處理方法,也就是說對和錯沒有根本上的區別

回複評論
唐爱灵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9日 14:50 發表

GOOD IDEA!!!

回複評論
123.14.91.* 在 2012年10月10日 12:46 發表

120.85.59.* 在 2011年6月14日 13:58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謝!

很受益,謝謝專家的分享!

回複評論
119.53.199.* 在 2012年10月11日 00:00 發表

說的很對

回複評論
朱春林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11日 13:33 發表

慣性思維會引導我們進入情緒陷阱

回複評論
124.172.168.* 在 2012年10月11日 18:44 發表

很不錯,很有幫助

回複評論
183.15.43.* 在 2012年10月12日 03:34 發表

王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1日 19:33 發表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先作用於人,再由人對該事物進行析分,這個分析得到結果,多半與自己經歷有關,擁有越多成功經歷的人在分析這個事件越是自發的向積極方向思考,從而得出最後情緒表達和行動。這是我對abc理論的認識,大家是否認同呢?

作為我一個做業務的來說的話我是非常整體的

回複評論
鱼鱼儿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13日 14:11 發表

感覺學到了東西。充實自己,讓自己變成珍珠;好的人生態度會讓人進步。

回複評論
112.193.46.* 在 2012年10月15日 23:59 發表

荷花很香,只給懂的人

回複評論
xiongzhibi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17日 13:32 發表

A是客觀因素;B才是直接導致C結果的主觀因素。

回複評論
60.191.146.* 在 2012年10月17日 16:26 發表

思路決定出路,信仰成就未來,新中國時期我們的信仰是社會主義好,而今天我們的信仰是什麼呢?

回複評論
113.240.224.* 在 2012年10月18日 15:53 發表

這個理論的介紹,還是有些簡單。導致B環節對事件的認知的原因狠複雜,影響因素太多,不只是簡單的信念問題。當然,這篇文章對我還是很有幫助。這可以看做是情緒C的結果吧。

回複評論
58.65.12.* 在 2012年10月26日 11:16 發表

114.251.65.* 在 2012年4月10日 15:07 發表

其實即使你是千里馬,伯樂也看到了,但是拉一個破車,伯樂覺得千里馬和一般的馬也沒什麼區別。所以選了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是伯樂的兒子。

想提醒一句,這是不是也是一個不合理信念?呵呵,自醒一下!

回複評論
58.65.12.* 在 2012年10月26日 11:18 發表

27.148.80.* 在 2012年4月11日 16:32 發表

明知道情緒可以決定很多,但卻不知道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先發現自己的情緒,你能感覺到自己的情緒嗎?

回複評論
58.65.12.* 在 2012年10月26日 11:28 發表

1.83.82.* 在 2012年7月4日 12:20 發表

純粹是扯淡,按照這種邏輯,人家拍你一磚,經過思維,你笑臉相迎,如果人人都這麼想,我就提板磚上路,見誰不爽就拍誰。這世界能和諧嗎?我的觀點是,誰拍我一磚,我回敬兩磚。呵呵

哈哈,你這麼陽光的人不會得抑鬱症,也用不著這個理論,按你的活法活下去吧。。。。

回複評論
163.125.35.* 在 2012年10月28日 21:41 發表

也用不著這個理論,按你的活法活下

回複評論
113.24.167.* 在 2012年10月30日 07:52 發表

min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5月30日 21:00 發表

和其它的扯蛋,也沒有什麼兩樣。沒有前提,沒有語境,模棱兩可的詞語,自以為是的結局。

自然界的結局在哪裡?

回複評論
何劲科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30日 11:55 發表

強迫症算不算這個裡面的啊! 看了這個感覺還是要從自己身體上找原因的啊!

回複評論
61.152.122.* 在 2012年10月30日 14:11 發表

謝謝,我也很受益!!

回複評論
郑晓珍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1月1日 15:40 發表

棒!!!

回複評論
180.169.117.* 在 2012年11月2日 17:36 發表

贊同,但還覺得C不僅由於B影響。A事件也是有前提性的,盲人的例子可見, 如不是盲人,大多數人會首先產生負面情緒,但這是人正常反應。那如何說他是不合理的觀念呢?

回複評論
180.169.117.* 在 2012年11月2日 17:39 發表

116.55.177.* 在 2012年10月7日 16:01 發表

最終還是歸功於一個,意識決定形態, 有怎樣的態度就決定了,你看實物的態度和覺果, 凡事不要想的太多, 打開自己的眼睛, 讓世界更寬闊, 我想我們的生活會更加沒好, 世界是一個相對體, 在每一個美好實物的背後都有一個與它相反的矛盾體 , 所以我們應該勇於面對我們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 努力找到失敗的突破體, 人無完人,放過自己吧, 加油朋友們

感覺越來越接近佛學 、哲學了或者根本就是。

回複評論
111.253.133.* 在 2012年11月3日 10:50 發表

A B C A B 是會循環的,因為可能C 結果會令A更合理化

回複評論
蔡承勳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1月7日 11:26 發表

很棒的文章,感謝分享喔!

回複評論
218.19.51.* 在 2012年11月8日 22:51 發表

一是絕對化的要求 二是過分概括化 三是糟糕至極 仔細一看其實都可以歸為絕對化

回複評論
黄先生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1月11日 13:44 發表

不錯 還有感觸!

回複評論
60.8.83.* 在 2012年11月15日 16:13 發表

能有效調理自己的情緒也是一種素質

回複評論
23.30.126.* 在 2012年11月16日 01:49 發表

很不錯的理論

回複評論
118.171.43.* 在 2012年11月17日 09:14 發表

xiejun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0月8日 19:22 發表

第一個例子不能說明情緒ABC的。沙與珍珠,已經是二個A了,當然會有不同的心境。

他說的沙與珍珠是B的情況 A是要尋找 B是找尋的是什麼 C是結果

同樣是要尋找自己的內心深處 把自己當成沙子/珍珠 就有不同結果

回複評論
118.171.43.* 在 2012年11月17日 09:18 發表

1.83.82.* 在 2012年7月4日 12:20 發表

純粹是扯淡,按照這種邏輯,人家拍你一磚,經過思維,你笑臉相迎,如果人人都這麼想,我就提板磚上路,見誰不爽就拍誰。這世界能和諧嗎?我的觀點是,誰拍我一磚,我回敬兩磚。呵呵

人家拍你一磚,你回敬兩磚,他再來四磚,你再去八磚,看誰先被打懵。呵呵 伸手不打笑臉人,施主別打我

回複評論
111.30.128.* 在 2012年11月22日 17:43 發表

61.152.124.* 在 2012年5月29日 09:05 發表

珍珠和沙子的比喻太不恰當 人都是比珍珠還珍貴的 誰會是沙子呢? 明明是老闆不會用人卻要別人自己想象自己是沙子,培養奴性思維 小女孩寫發言稿的事情也是,內心強大的人怎麼會在乎環境中別人的不恰當評論呢? 今天是老總的批評讓她茶飯不思,明天搞不好又有什麼別的事情讓她鬱悶不已。 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強壯自己的內心。而不是一些所謂的技巧!!!!

同意,世界如此險惡,我們要內心強大

回複評論
221.7.7.* 在 2012年11月24日 14:21 發表

學習了,謝謝分享!

回複評論
123.203.94.* 在 2012年11月25日 11:45 發表

這個現象在我身上真的是太真實了,我就經常處在矛盾之中,雖然也經常會有些自我調節,但是仍然找不到問題根本所在。我偶然讀到了這個ABC理論,我就豁然開朗了。謝謝!

回複評論
110.53.188.* 在 2012年11月26日 22:30 發表

很有收穫!

回複評論
196.201.132.* 在 2012年11月30日 18:42 發表

是不是應該加個B3--然後有不同的結果,例如提到的考試: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係,可能運氣不好,下次可以再來(可是下次來了結果還是一樣)。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麼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麼用啊,人家會怎麼評價我。還有一個可能說:為什麼我這次的考試會考不過呢?那裡出了問題?我必須更加努力學習。

回複評論
113.142.233.* 在 2012年12月7日 23:47 發表

很不錯,可以讓人理性思考。

回複評論
125.71.231.* 在 2012年12月9日 10:49 發表

理論很好。 但是,有沒有一種調整態度的方法,總向好的一方面發展。

回複評論
唐海兵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2月13日 14:54 發表

很好!謝謝分享!

回複評論
116.117.46.* 在 2012年12月13日 16:48 發表

心靜,淡定,無論什麼事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順其自然比較好,靜靜的觀察的事態的發展,看看局面,或許轉機就來了,就在冷靜的思索中。

回複評論
221.1.33.* 在 2012年12月14日 09:18 發表

非常受用

回複評論
119.60.101.* 在 2012年12月14日 11:52 發表

傳說中的成佛成魔一念間?

回複評論
1.183.15.* 在 2012年12月15日 20:36 發表

其實,簡單的事情要經歷很多的痛苦,才能悟透

回複評論
220.181.146.* 在 2012年12月17日 17:31 發表

信念或許可以理解為信仰,一個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解釋為對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看法和觀點,每個人從小到大習慣的養成,思考或者無思考狀態下的一言一行,眼睛看到後眨眼間的光芒

回複評論
121.229.88.* 在 2012年12月18日 11:46 發表

很收益,謝謝!

回複評論
27.184.106.* 在 2012年12月18日 15:37 發表

受益匪淺

回複評論
113.140.84.* 在 2012年12月21日 08:45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好的信念會讓心越來越開,路也就越走越寬。所謂不要固執已見,跳出自己已有的成見和偏見。

回複評論
113.140.84.* 在 2012年12月21日 08:48 發表

王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1日 19:33 發表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先作用於人,再由人對該事物進行析分,這個分析得到結果,多半與自己經歷有關,擁有越多成功經歷的人在分析這個事件越是自發的向積極方向思考,從而得出最後情緒表達和行動。這是我對abc理論的認識,大家是否認同呢?

閱歷很重要。經的事多了,人就慧心漸開。

回複評論
113.140.84.* 在 2012年12月21日 08:57 發表

沧海一粟 逐流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8月17日 16:24 發表

人們的心理、想法、信念其實都是一種習慣,是長年累月中積累下來的。他們已經成為了一種應激反應,很多人一生都生活在自己的那種消極的、不合理的怪圈中而不自知。這就需要有些人有些道理去點醒他。道理自古就有,缺的是人們把它總結出來,把它展示與人。

我最近也悟到自己一直處於怪圈之中,我當時認為是本我的原因,綜合看,負面習慣的應激性不可忽視,建立一些正面的習慣看來是必須的。

回複評論
Lxg jy9326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2月23日 21:46 發表

收藏,學習

回複評論
Bond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12月28日 08:36 發表

113.140.84.* 在 2012年12月21日 08:57 發表

我最近也悟到自己一直處於怪圈之中,我當時認為是本我的原因,綜合看,負面習慣的應激性不可忽視,建立一些正面的習慣看來是必須的。

我深處這種情緒得怪圈中,一直很困擾,也讓身邊的人很緊張,看了這篇文章,才發現自己的問題的嚴重性,“絕對化”、“概括化”、“糟糕至極”,三類不合理信念特征在我身上表露無疑,我找到了我一直以來困擾的問題癥結,現在堅持每天看幾遍這篇文章及類似的合理化情緒療法,我希望通過不斷的學習、訓練逐漸根除在腦海裡的不合理信念,過開心幸福的生活。

回複評論
119.184.250.* 在 2012年12月29日 12:17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改成好的信念還會毀你的一生麽...

回複評論
李星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2日 19:59 發表

之前看《你的內心如此強大》一書中也有提到過類似相關的理論,當時覺得作者真的很牛,能夠看通透這些,但看完文章後,也就覺得它沒什麼很高深的了,就是一些原理,然後再加上自身的感悟,於是便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與思維,中間變數B的出現,讓我想通了些許問題

回複評論
Dr. Chang Kun Jen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3日 16:24 發表

中國五千年的儒家思想,再加上本篇的論述...值得思考!!! A:家庭教育 B:學校養成教育 C:社會大學環境影響 試著思考一下...很有意思

回複評論
皮聚华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4日 08:53 發表

現在這個社會,想不通的人太多了,同樣一件事,多是往壞處想,極少數人向好的方向想,這個跟中國社會的現狀和教育有很大關係,有點像小農意識。國內要想發展起來,還是要解決思想問題,這方面好像管的比較嚴,這麼多年沒出一個思想家、哲學家。

回複評論
李李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7日 17:24 發表

說得很好哦,我就常陷入這種認知錯誤中,只是反反覆復,時間不長!

回複評論
BiG Qi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10日 21:00 發表

有所感悟,很多時候人的情緒會左右一切

回複評論
刘波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13日 09:02 發表

很受啟發,謝謝分享。

回複評論
27.38.10.* 在 2013年1月15日 13:12 發表

有多種原因放射出屬於自己的困擾,自己先分析如何控制事態,帶動雙贏的局面,為下一回合作打好基礎。

回複評論
张庚辉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15日 13:15 發表

看著各種評論,讓我感到團隊的存在!

回複評論
刘伟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15日 13:25 發表

也許不是很準確,古人曾經說過“上修其身,下善其行”,就是這個道理吧。

回複評論
黄维盛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17日 13:15 發表

態度決定結果

回複評論
122.226.146.* 在 2013年1月24日 08:45 發表

態度決定結果的道理基本上誰都能懂, 生活中卻又無法面面俱到, 是因為未深刻領悟,本文通俗易懂,實在是給力!

回複評論
double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24日 12:46 發表

還好還好。。呵呵

回複評論
麻建科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24日 23:45 發表

很好的網站。學習了。

回複評論
维克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月31日 11:44 發表

果然要多多學習,多多看書,多多跟進時代 一個錯誤的觀點,可能會錯過一生,影響一生。

回複評論
121.33.248.* 在 2013年2月1日 10:28 發表

118.112.186.* 在 2012年4月10日 10:23 發表

幾乎所有人在處理問題時,99%的時間用來處理的都不是問題,而是情緒。這種情緒往往來自於人們的患得患失。

這個99%是怎麼推導出來的?

回複評論
王采子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2月2日 09:03 發表

學習中,謝謝。

回複評論
张雁鹏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2月2日 10:50 發表

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改變自己的信念和價值觀,也許自己會覺得會更幸福些,

回複評論
Apears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2月6日 16:04 發表

科技是生產力呀,懂的越多,看的越遠,對事務的看法和評價B就越理性,做起事來,應該可以事半功倍吧!

回複評論
邓学松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2月13日 20:00 發表

由A而特定,經B而加工,出C的產品。加工過程中會出現一些瑕疵品,而那麼不合理的信念就像這些瑕疵品樣要丟棄,但要記住為什麼它是瑕疵的,這就是B所處的環境。

回複評論
小马哥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2月13日 21:37 發表

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因此,事情發生的一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受益匪淺,我對事物的解釋經常影響我、困擾我。

回複評論
123.53.225.* 在 2013年2月15日 18:19 發表

提高自身素質,改善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看法!

回複評論
杨瑞卿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2月17日 11:26 發表

很有用,改善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或許讓我從最近的事情中走出!

回複評論
211.72.92.* 在 2013年2月20日 14:51 發表

受益良多...早一點看到這個理論該有多好,不用走那麼多冤枉路了。

回複評論
221.224.56.* 在 2013年2月21日 09:52 發表

我覺得ABC理論的精髓就是“換個想法,就能換個心情!”

回複評論
218.5.136.* 在 2013年2月25日 16:45 發表

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去考慮,結果完全不一樣

回複評論
吕生辉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2月28日 15:22 發表

非常好呀,對我們能理性看待問題非常有幫助。

回複評論
王威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3月1日 17:34 發表

mba智庫 給力的網站

回複評論
李御臣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3月4日 19:43 發表

124.8.196.* 在 2012年3月27日 07:32 發表

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因為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是的

回複評論
211.138.31.* 在 2013年3月5日 17:59 發表

如果你是珍珠,很容易被藏起來。連沙子都不如,至少沙子還能曬到陽光.

人類最可笑的就是以偏頗之心看待他人行為

回複評論
112.119.167.* 在 2013年3月6日 00:30 發表

人是感情動物 如果想他寫的把事情看那麼開 世界沒有仇恨

回複評論
222.178.109.* 在 2013年3月8日 18:44 發表

在我們的生活中最讓人感動的日子總是那些一心一意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奮鬥的日子,哪怕是為了一個卑微的目標,最終你會成為千里馬的。

回複評論
58.61.136.* 在 2013年3月16日 09:49 發表

剛剛接觸此網站內容,感覺比其它網站強悍百倍!!!各樓的評論對原文有註悉功效,值得百看思索!!!

回複評論
113.140.84.* 在 2013年3月20日 10:07 發表

113.140.84.* 在 2012年12月21日 08:57 發表

我最近也悟到自己一直處於怪圈之中,我當時認為是本我的原因,綜合看,負面習慣的應激性不可忽視,建立一些正面的習慣看來是必須的。

觀念很重要,習慣很重要。用正面觀念引導正面習慣。充滿正能量。

回複評論
李丽蓉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3月20日 14:11 發表

很不錯,值得學習

回複評論
58.211.180.* 在 2013年3月20日 15:04 發表

mark

回複評論
220.181.146.* 在 2013年3月26日 10:56 發表

怎麼早沒有看見呢

回複評論
120.42.36.* 在 2013年3月29日 15:20 發表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外面都是要有一個合理,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提高個人對事物的認知能力,不要以為的去鑽牛角而進入死衚衕。每一件事情都是2面的,既然都是要一樣度過,為什麼不朝好的方向去看?

回複評論
124.128.160.* 在 2013年3月30日 11:53 發表

116.117.46.* 在 2012年12月13日 16:48 發表

心靜,淡定,無論什麼事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順其自然比較好,靜靜的觀察的事態的發展,看看局面,或許轉機就來了,就在冷靜的思索中。

不要自認是珍珠,大家認為你是珍珠才行,否則自尋煩惱。

回複評論
124.128.160.* 在 2013年3月30日 11:53 發表

116.117.46.* 在 2012年12月13日 16:48 發表

心靜,淡定,無論什麼事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順其自然比較好,靜靜的觀察的事態的發展,看看局面,或許轉機就來了,就在冷靜的思索中。

不要自認是珍珠,大家認為你是珍珠才行,否則自尋煩惱。

回複評論
183.63.32.* 在 2013年3月30日 16:14 發表

要不要註冊

回複評論
139.170.2.* 在 2013年3月30日 16:28 發表

很好,得好好學習學習。

回複評論
175.140.88.* 在 2013年3月31日 17:49 發表

很好的一篇文章 ~ 同一件事情但不同的想法導致不同的結果 現在想起來 之前的想法還真的是充滿著{絕對、必須} 換個角度來看待事情,真的就會有不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結果 反正可以選,為什麼就不選樂觀的一面呢? 讓自己過得去呢?

回複評論
59.42.191.* 在 2013年4月2日 20:35 發表

還不錯 但很多的時候很多的事 都是成敗論英雄

回複評論
今朝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4日 13:13 發表

嗯,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回複評論
钟永乐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8日 14:34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謝!

回複評論
116.231.96.* 在 2013年4月8日 16:37 發表

王男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9日 10:16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有的就是積極正面的反應,而有的就是消極怠慢的表現,所以應該隨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我想這就是ABC理論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有道理

回複評論
117.136.30.* 在 2013年4月9日 09:52 發表

很好,學習了

回複評論
14.145.226.* 在 2013年4月11日 16:17 發表

很好,學習了。調整還需閱歷。

回複評論
付水霞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11日 20:07 發表

值得學習與收藏。

回複評論
114.112.37.* 在 2013年4月12日 21:52 發表

這倒與佛家精髓神似!妙哉! 、

回複評論
赵苡婉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17日 10:04 發表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只不過有人在意它的反面,有人在意它的正面罷了!

回複評論
110.80.86.* 在 2013年4月17日 14:02 發表

行之有效的有效的溝通,才是解決事情的好辦法。 是什麼原因讓你不能成為最佳選擇?! 這才是你所要思考的問題。

回複評論
朱翔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17日 23:39 發表

近端時間有很多困惑,喊了這篇明白了很多

回複評論
宋毅立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18日 11:40 發表

在情緒不好的時候不要急於做決定!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回複評論
xietaotao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19日 04:56 發表

非常棒噢,深受啟迪。

回複評論
113.143.208.* 在 2013年4月19日 11:21 發表

對事情的認知影響情緒,進而影響事情的結果,所以情緒不好時不能急於做出判斷,而應該冷靜下來瞭解實情。

回複評論
116.247.111.* 在 2013年4月19日 15:56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是的,應該是相對的,和場景化的。相同的事件在不同的環境中發生,應該有的合理的新年可能會有不同。關鍵看對整體的影響。

回複評論
86.11.233.* 在 2013年4月19日 19:11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真理 關鍵是建立積極樂觀的思維模式和自我意象 那麼就會形成正迴圈不斷的自我加強

回複評論
114.92.232.* 在 2013年4月21日 18:26 發表

無論什麼事情,它的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麼看。

回複評論
183.9.131.* 在 2013年4月22日 15:04 發表

情緒很重要

回複評論
向林国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23日 16:03 發表

张萌萌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18日 17:31 發表

心態決定一切

同感,態度決定一切!

回複評論
121.15.253.* 在 2013年4月23日 22:49 發表

看到右邊那個小小的滾動條以為內容很多,我就很粗心的看了;看到右邊那個小小的滾動條以為內容很精彩,我就細心的看了。。。我選擇了後者,沒想到的是三個案例就沒了,,,

回複評論
114.230.121.* 在 2013年4月24日 03:39 發表

事件只是誘因,自身的認知與觀念才是決定到達最終結果的橋梁。

回複評論
轩言涛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24日 10:46 發表

受益

回複評論
fangcuicui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4月28日 10:18 發表

換個想法,就能換個心情。

回複評論
171.217.70.* 在 2013年4月28日 14:54 發表

我希望能看到 MBA智庫的官方安卓版應用上線

回複評論
218.29.68.* 在 2013年5月1日 21:59 發表

實用!

回複評論
121.250.216.* 在 2013年5月1日 23:05 發表

信念不是那麼容易改變的,但是我可以使自己不再那麼極端。

回複評論
官晶戌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3日 13:19 發表

太啰嗦了點,不過說得還是蠻合理的。

回複評論
218.83.212.* 在 2013年5月4日 17:32 發表

跟投資市場的預期差不多。

回複評論
113.111.121.* 在 2013年5月6日 17:06 發表

很好!

回複評論
183.30.201.* 在 2013年5月7日 21:59 發表

有收穫,態度決定一切,保持自信微笑

回複評論
纪丽莹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8日 22:57 發表

意識反作用於物質? 額 偶爾考試失敗自我安慰還過得去 最怕已經麻木了 換位思考未嘗不能解決問題

回複評論
113.16.243.* 在 2013年5月9日 14:08 發表

真的很不錯。不過也明白了一點:出了問題,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因為也只有自己才能調整改變自己的心態。

回複評論
61.144.218.* 在 2013年5月9日 16:26 發表

憤怒不會帶來理性的結果

回複評論
119.41.21.* 在 2013年5月10日 00:52 發表

深思眾觀,同悟不同,具體情況具體處理,正有正的效果,負有負的效果,看你想要那種效果了

回複評論
222.141.22.* 在 2013年5月10日 10:54 發表

沒有解決我的問題。

回複評論
1.202.254.* 在 2013年5月10日 12:44 發表

啥啥啥

回複評論
114.246.56.* 在 2013年5月10日 16:51 發表

受益匪淺

回複評論
吴敬之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12日 22:16 發表

這真是一個好地方。

回複評論
60.168.168.* 在 2013年5月13日 21:26 發表

受益匪淺,我們要學會控制思想,調節情緒,改變結果。

回複評論
汪汪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13日 21:40 發表

很不錯,很大收益

回複評論
218.92.41.* 在 2013年5月14日 13:20 發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回複評論
1.192.145.* 在 2013年5月14日 13:43 發表

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快速的成長

回複評論
117.136.11.* 在 2013年5月15日 13:09 發表

人就是要積極樂觀!

回複評論
康赢辉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16日 11:52 發表

我工作中就是老闆肩上的擔子很重

回複評論
14.106.10.* 在 2013年5月17日 15:30 發表

學習了

回複評論
Libre t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18日 20:45 發表

不錯,謝謝分享!

回複評論
老张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20日 15:58 發表

有道理,感謝分享

回複評論
58.221.230.* 在 2013年5月22日 16:45 發表

事物的兩面性!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積極面和消極面,要多去認識積極面!

回複評論
111.78.255.* 在 2013年5月22日 22:24 發表

讓我們喜怒哀樂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自身對事件的不同看法——情緒ABC

回複評論
101.174.166.* 在 2013年5月23日 08:05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如何培養好的信念? 或者說好的信念是如何形成 產生1 的?

回複評論
101.174.166.* 在 2013年5月23日 09:26 發表

183.15.43.* 在 2012年10月12日 03:34 發表

作為我一個做業務的來說的話我是非常整體的

寫的很好! 是對"ABC理論"認識的更深一層表現, "ABC理論"的實踐應用之一.

回複評論
218.241.233.* 在 2013年5月24日 14:16 發表

偶然看見這篇文章,相信會讓我受益終生。非常感謝!

回複評論
183.191.183.* 在 2013年5月24日 19:23 發表

如何做到這些呢???

回複評論
张雪雷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26日 17:35 發表

124.8.196.* 在 2012年3月15日 08:07 發表

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因為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伯樂到處都是,千里駒則寥寥無幾?各有道理,不置可否!

回複評論
124.134.114.* 在 2013年5月26日 21:11 發表

受益匪淺,態度決定一切。

回複評論
118.161.36.* 在 2013年5月27日 15:46 發表

心轉 念就轉

回複評論
119.146.193.* 在 2013年5月27日 20:49 發表

追求更好的結果、讓事情更好的發展

回複評論
kevin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27日 21:01 發表

有道理啊。。。。。。。

回複評論
袁修明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5月30日 04:38 發表

這個網站讓人受益的真實頗多啊!

回複評論
124.133.204.* 在 2013年5月31日 14:53 發表

180.175.167.* 在 2012年3月28日 17:52 發表

上面主要說明意念可以決定行為的結果。現實世界中,事情發生的好壞,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和認知,進而產生相應的結果。至於懷才不遇的歷史上也有,像屈原、李白,能說他們沒才華嗎?有些人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比較強,能在逆境中重新找回自我。當今社會,沙子經過包裝也會變成珍珠,珍珠經過洗禮也會變成沙子。

自己認為是沙子還是珍珠又回到了自我認知層面,有人認為自己現在時沙子,經過磨練會成為珍珠,有人是珍珠,但又擔心不是最美麗的珍珠。總之,不要讓消極的評價影響了我們今後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回複評論
陈伟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6月2日 16:20 發表

路過

回複評論
智本加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6月2日 20:44 發表

值得借鑒學習

回複評論
CDN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6月6日 20:49 發表

If you wanna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take a look at yourself,and then make a change.

回複評論
14.104.19.* 在 2013年6月7日 19:14 發表

很有價值

回複評論
218.14.228.* 在 2013年6月7日 22:45 發表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個理論可以用來引導別人,可是當自己陷進去的時候,腦袋就會變漿糊了。

回複評論
124.207.3.* 在 2013年6月8日 15:09 發表

我犯了普通人大多會犯的錯誤,自覺懷才不遇,其實自己不是珍珠而是沙子,自我反省的覺悟讓我尋求答案,包括自己的原因。這篇行為分析文章讓人受啟發,雖然只是只是看了幾個小故事。

回複評論
118.171.144.* 在 2013年6月11日 09:49 發表

態度真的決定高度。

回複評論
118.75.81.* 在 2013年6月11日 13:50 發表

這是告訴我們,要發揮精神戰鬥法,其實也是阿甘精神啊。

回複評論
219.150.58.* 在 2013年6月13日 09:14 發表

擁有好的信念對我們很重要,要有自我認知能力

回複評論
125.89.68.* 在 2013年6月13日 10:38 發表

有道理

回複評論
wuyinlg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6月13日 10:48 發表

認清自己,認清別人

回複評論
陈杨明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6月16日 14:59 發表

人要學會給自己減壓,心態很重要。理念能讓我們能用平靜的心態來看待任何事情,保持一顆自信,樂觀向上的心。

回複評論
182.129.94.* 在 2013年6月18日 12:55 發表

受益匪淺

回複評論
124.165.208.* 在 2013年6月21日 08:53 發表

太好了

回複評論
60.10.198.* 在 2013年6月22日 10:57 發表

因為信念,人生才不會倒!

回複評論
218.18.249.* 在 2013年6月23日 16:55 發表

受益

回複評論
124.65.34.* 在 2013年6月24日 10:44 發表

高考作文題沙子和珍珠的故事,原來就是這個

回複評論
183.47.235.* 在 2013年6月24日 14:59 發表

正好派上用場!

回複評論
118.116.76.* 在 2013年6月24日 15:18 發表

今天受教了

回複評論
115.32.2.* 在 2013年6月27日 16:12 發表

很幸運今天打開了這個網頁,所有情緒低落的人都應該來瞭解一下,找一找自己身上的原因在那裡,正視它,解決它或者接受它。

回複評論
112.64.139.* 在 2013年6月30日 00:39 發表

正確的對待事物的態度很重要!

回複評論
124.64.218.* 在 2013年6月30日 16:04 發表

正確的看待事情的本質。不盲目下結論

回複評論
222.78.231.* 在 2013年6月30日 23:11 發表

222.223.21.* 在 2012年4月11日 09:06 發表

您說的是伯樂嗎?是“伯樂”吧!

讓自己變成沙子中的珍珠,讓伯樂找到自己,也許被沙埋的很深,要用好多時間才能找到。但是讓自己變成珍珠,總比沙子好找。呵呵,也許這輩子也不一定會變成珍珠,才被伯樂找到,重要瞭解自己要什麼,不讓不變成珍珠了或者你是沙子被伯樂找到了,你有不能被好好的利用,又有多難過啊。

回複評論
123.12.181.* 在 2013年7月2日 17:27 發表

阿Q是此理論的愛好者。

回複評論
210.22.126.* 在 2013年7月5日 13:34 發表

事物的本質是沒有情感的只因為接受者的思維定勢為它賦予了情感

回複評論
211.152.34.* 在 2013年7月9日 16:08 發表

好的心態會導向好的結果

回複評論
周亚宝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7月11日 12:06 發表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回複評論
59.42.207.* 在 2013年7月14日 08:50 發表

受教了。。。想想為什麼會不開心,哈。。。

回複評論
202.111.32.* 在 2013年7月15日 14:33 發表

相信本篇的道理大家都非常瞭解,但往往總是在遇到事情後又難以釋懷。不過,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更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希望大家都能幸福、快樂。

回複評論
黄建平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7月16日 22:46 發表

嗯,不錯的帖子.....

回複評論
59.61.72.* 在 2013年7月17日 12:42 發表

例子舉得不錯

回複評論
113.118.205.* 在 2013年7月17日 13:40 發表

怎樣的心態,怎樣的人生,嗯,凡事往好的方面想

回複評論
陈嘉源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7月18日 13:09 發表

好思想應該發揚光大,這樣人的思維會變得豁達些,想不開的人不會走入死衚衕,不會做出極端的事情,社會將會更加和諧繁榮!!!

回複評論
110.83.100.* 在 2013年7月18日 15:03 發表

看來有好些地方要改正了,不能偏執。

回複評論
曾鸣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7月19日 11:29 發表

分析得特別好,很多事情就是這樣的。人總是太過主觀!

回複評論
222.210.218.* 在 2013年7月20日 10:09 發表

222.81.173.* 在 2012年4月19日 12:14 發表

其實即使你是千里馬,伯樂也看到了,但是拉一個破車,伯樂覺得千里馬和一般的馬也沒什麼區別。所以選了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是伯樂的兒子。

這更讓我思考

不是所有的馬都是伯樂的兒子,也不是所有兒子的爸爸都是伯樂。

回複評論
121.205.39.* 在 2013年7月21日 22:57 發表

事情沒有好壞之分 好壞的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認知最後導致結果也就不同 同樣的每個人也差不多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敗 關鍵也就是觀念不同 因為成功和失敗都是咱時的

回複評論
李玲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7月23日 11:51 發表

回複評論
222.247.53.* 在 2013年7月23日 17:42 發表

很好的知識,善於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結果就有多個可選擇導向。

回複評論
27.155.102.* 在 2013年7月23日 20:12 發表

遇到困難,遇到讓自己煩悶的事情,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或許得到的會很不一樣

回複評論
还婧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7月24日 13:40 發表

正所謂一百個讀者一百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決定了看待事物和行為方式的不一樣。記得不要鑽了牛角尖就行了。

回複評論
119.103.144.* 在 2013年7月27日 11:36 發表

對同樣的A ,會有不同的B

回複評論
王云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7月28日 12:43 發表

呃,其實是這樣的,近來老是覺得工作上不太順利,比如做了一個方案,可是老闆不喜歡,又得逼著自己改。如不是自己比較想得開,早就臉了長了N個豆豆了。

回複評論
59.108.92.* 在 2013年7月29日 11:32 發表

其實我覺得這個很常識性啊...

回複評論
111.85.236.* 在 2013年7月31日 19:54 發表

受益匪淺,學習了

回複評論
58.48.76.* 在 2013年8月2日 16:13 發表

很不錯

回複評論
徐培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8月5日 13:21 發表

學習。 對某件事情,總表現出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態度都會通過不同的行為反應出來,也就是產生不同的結果。

回複評論
218.86.1.* 在 2013年8月6日 09:21 發表

阿Q精神原來在國外也這麼流行

回複評論
118.186.153.* 在 2013年8月6日 12:42 發表

以前知道一些,不過這個講的更詳細,進一步學習了

回複評論
58.19.126.* 在 2013年8月6日 16:14 發表

王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1日 19:33 發表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先作用於人,再由人對該事物進行析分,這個分析得到結果,多半與自己經歷有關,擁有越多成功經歷的人在分析這個事件越是自發的向積極方向思考,從而得出最後情緒表達和行動。這是我對abc理論的認識,大家是否認同呢?

有道理呵呵

回複評論
逝去的 永恆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8月9日 09:24 發表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回複評論
183.17.86.* 在 2013年8月11日 08:30 發表

寫的非常好!受益匪淺。特別是那個沙子,珍珠的故事,真的發人深省。

回複評論
1.207.149.* 在 2013年8月11日 18:19 發表

受益匪淺!

回複評論
KiCa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8月16日 22:57 發表

做人,一定要用陽關心態。

回複評論
118.186.153.* 在 2013年8月20日 16:35 發表

怎麼回事呢

回複評論
113.119.120.* 在 2013年8月22日 16:37 發表

是的,心態很重要!今天我受益匪淺!

回複評論
112.96.170.* 在 2013年8月24日 17:04 發表

王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1日 19:33 發表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先作用於人,再由人對該事物進行析分,這個分析得到結果,多半與自己經歷有關,擁有越多成功經歷的人在分析這個事件越是自發的向積極方向思考,從而得出最後情緒表達和行動。這是我對abc理論的認識,大家是否認同呢?

你的總結很全面,完全同意

回複評論
丁刚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8月26日 11:45 發表

情商需要磨練,心態很關鍵,這個內容看了之後很受啟發。謝謝

回複評論
宋爱民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8月27日 11:06 發表

感覺有點抄襲 佛家思想,中庸之道

回複評論
124.65.75.* 在 2013年8月28日 14:38 發表

很受益,調整好心態,好好把握一生

回複評論
bqy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8月31日 01:10 發表

哇,受益匪淺

回複評論
119.147.225.* 在 2013年9月3日 12:45 發表

61.188.187.* 在 2012年3月19日 19:58 發表

唯心主義

人的思維意識對於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製作用。不調整好狀態就不能集中精神辦成事。想想總是悶悶不樂怎麼……此處省略一萬字。懶得廢話

回複評論
汪大才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3日 15:44 發表

很受益!

回複評論
汪大才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3日 15:46 發表

很道理!心態決定所產生的結果

回複評論
恋雪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4日 14:19 發表

豁然開朗,真心覺得心態很重要!

回複評論
徐艳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13日 16:32 發表

很喜歡這個帖子 贊

回複評論
江培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14日 12:26 發表

調整心態,很多事就沒那麼難處理了

回複評論
58.56.53.* 在 2013年9月16日 14:18 發表

調整心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回複評論
58.56.53.* 在 2013年9月16日 14:19 發表

218.80.192.* 在 2012年6月12日 16:19 發表

偶也覺得

同意

回複評論
58.56.53.* 在 2013年9月16日 14:20 發表

222.141.22.* 在 2013年5月10日 10:54 發表

沒有解決我的問題。

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回複評論
闫旭涛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17日 10:50 發表

58.56.53.* 在 2013年9月16日 14:20 發表

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這是方法論,不是直接幫你解決問題,問題千變萬化,這隻是方法論,所以還需要找到基於這個方法論的適當方式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至少讓我明白了,A --- C之間還是有B的存在,這樣我會註意到B。

回複評論
175.2.42.* 在 2013年9月21日 18:43 發表

很 不錯的理論,讓我明白了不少,其實很多事情抱著談然的心態來對待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複評論
匡匡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25日 10:01 發表

自我的正向思維 很重要

回複評論
58.57.31.* 在 2013年9月25日 16:01 發表

說的很好啊

回複評論
windrunner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26日 09:59 發表

態度決定一切,知識改變命運

回複評論
221.234.46.* 在 2013年9月26日 15:51 發表

非常有道理了,學習了

回複評論
121.10.248.* 在 2013年9月26日 16:28 發表

說的好。

回複評論
182.243.60.* 在 2013年10月8日 12:54 發表

埃利斯 ABC理論 ,例子很生動,很受啟發。

回複評論
14.223.167.* 在 2013年10月11日 15:46 發表

闫旭涛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9月17日 10:50 發表

這是方法論,不是直接幫你解決問題,問題千變萬化,這隻是方法論,所以還需要找到基於這個方法論的適當方式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至少讓我明白了,A --- C之間還是有B的存在,這樣我會註意到B。

是的,智庫裡面的文章只是工具,並沒有好壞之分。使用得當,能解決很多麻煩。而無法使用這些工具的話。上面那堆文字只是垃圾。看了還浪費時間呢……不要將自己的失敗歸結到工具上。請多從自身出發想問題。並找到合適的工具,這樣就離成功不遠了。

回複評論
Mr w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0月14日 11:41 發表

第一個和最後一個例子都很好,很不粗!

回複評論
211.99.134.* 在 2013年10月17日 13:12 發表

每次看到這個理論,都會反思自己最近的過失,想更好發展,一段時間反思自己過失並逐步糾正是成熟的表現。

回複評論
218.84.179.* 在 2013年10月22日 13:28 發表

最近我也受到情緒的困擾,發完脾氣或者是抱怨完之後,發現其實換個想法就會過去,看了這個之後,很受教!

回複評論
吕赫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0月22日 20:34 發表

角度改變觀念

回複評論
219.154.33.* 在 2013年10月23日 19:38 發表

角度改變觀念,太有用了,愛麗絲

回複評論
183.19.103.* 在 2013年10月27日 15:15 發表

生活正正如此,很多我們以為過不去的事情,其實換個角度思考,結果就不一樣了

回複評論
李英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0月31日 16:21 發表

有用

回複評論
122.227.232.* 在 2013年10月31日 22:54 發表

有意思!

回複評論
60.191.241.* 在 2013年11月3日 14:03 發表

很有用 謝謝

回複評論
60.191.241.* 在 2013年11月3日 14:05 發表

58.56.53.* 在 2013年9月16日 14:18 發表

調整心態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人本來就不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只要調整好心態儘力就行了

回複評論
123.6.233.* 在 2013年11月6日 10:43 發表

正的很好,這幾天正想辭職呢,自己想了想覺得有點衝動了。現在看看這片文章感覺自己確實有點魯莽,被片面的情緒耍了一回。

回複評論
陈小姐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6日 19:40 發表

很好!

回複評論
Sarah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7日 17:48 發表

很有幫助,謝謝~

回複評論
Mr Jonah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9日 19:14 發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說的就是這個。

回複評論
218.64.17.* 在 2013年11月9日 22:45 發表

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你遇到的困難 相信沒什麼可以阻你前進的腳步

回複評論
218.22.226.* 在 2013年11月11日 12:08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說得好

回複評論
盘古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18日 11:40 發表

受教了!

回複評論
刘晓辉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20日 14:17 發表

張德芬老師有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也提到這個法則的應用及介紹,回過頭來再來看這個法則,我又有很多理解!發現這個法則的實際意義很好!!!

回複評論
118.186.153.* 在 2013年11月21日 21:43 發表

上次在做Assertiveness的培訓,提到了這個概念,B是核心,每個人都有很多limited Brief,首先需要自己去挖掘和發現。

回複評論
117.132.9.* 在 2013年11月22日 08:36 發表

117.9.91.* 在 2012年4月18日 21:14 發表

說的很好,根據實際情況變化,沒有絕對的合理和不合理

對啊,應該很多是靠結果才知道,當初的選擇是對還是錯。

回複評論
Hmq123 2013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22日 10:16 發表

非理性信念過多造就了企業中的政治文化。

回複評論
fangxifu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22日 10:22 發表

如此說來高人把人生的喜怒哀樂的怒和哀都可以剔除掉啦! 個人感覺:A—C 唯物論 ;B—C 唯心論

回複評論
58.23.18.* 在 2013年12月2日 22:52 發表

非常棒

回複評論
63.217.87.* 在 2013年12月3日 15:04 發表

回複評論
58.251.181.* 在 2013年12月4日 17:00 發表

非常 有幫助,非常好

回複評論
123.150.183.* 在 2013年12月11日 16:46 發表

感觸頗深,謝謝

回複評論
115.60.172.* 在 2013年12月11日 20:40 發表

Jackji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6日 12:42 發表

信念在大陸應該解釋為人生態度,或是觀點。事件→態度(觀點)→結果。也就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決定了結果是積極的人生。

回複評論
吕蓝樱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12日 10:56 發表

的確,在生活中會很多左右我們心情的B信念,不過只要我們多往好處想想,會有不同的看法。

回複評論
218.1.30.* 在 2013年12月12日 13:12 發表

生活中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有各種情緒,怎樣去平衡,讓自己好過,讓大家好過,這是個每個人都要去思考的問題

回複評論
221.9.20.* 在 2013年12月12日 14:22 發表

情緒ABC理論它能使那些處於情緒困擾中的人,忽然明白原來情緒變化是跟人對事物的認識有關,這樣他就能改變自己不良的情緒了。

回複評論
27.115.96.* 在 2013年12月16日 10:01 發表

有用

回複評論
Dabc OK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20日 12:07 發表

學習來了!

回複評論
223.203.186.* 在 2013年12月20日 15:12 發表

風不動,幡不動,仁者心在動。這個艾利斯參過禪?

回複評論
孙文皓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23日 10:58 發表

有道理。有助於分析自己的情緒和心理。

回複評論
陈明鑫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23日 16:08 發表

刘振华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20日 23:15 發表

什麼樣的心態,決定什麼樣的人生

心態決定一切

回複評論
陈芳芳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24日 16:39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觸頗深

回複評論
李晓琼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24日 23:11 發表

要學會情緒管理

回複評論
27.210.95.* 在 2013年12月28日 02:04 發表

人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何為性格?鄙人覺得就是人們的情緒,源於對事物的不同看法,從而在腦海中產生不同的信念,怎樣才能有一個正確的信念?取決於每個人的對人對事大腦能有一個良好的思維,這就是為什麼要受教育、懂生活,學習、磨煉。

回複評論
十年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2月30日 21:35 發表

喜歡

回複評論
116.228.143.* 在 2014年1月6日 15:31 發表

很棒的文章

回複評論
114.244.212.* 在 2014年1月8日 10:38 發表

58.61.136.* 在 2013年3月16日 09:49 發表

剛剛接觸此網站內容,感覺比其它網站強悍百倍!!!各樓的評論對原文有註悉功效,值得百看思索!!!

同感

回複評論
118.122.94.* 在 2014年1月10日 09:48 發表

相當受益,謝謝

回複評論
118.122.94.* 在 2014年1月10日 09:49 發表

fangxifu (討論 | 貢獻) 在 2013年11月22日 10:22 發表

如此說來高人把人生的喜怒哀樂的怒和哀都可以剔除掉啦! 個人感覺:A—C 唯物論 ;B—C 唯心論

我到不覺得B-C是唯心論,只是在唯物論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回複評論
郭倩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月16日 18:51 發表

有時候確實是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在影響著我們的情緒,換個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還是態度決定一切啊

回複評論
123.7.30.* 在 2014年1月21日 09:38 發表

在生活中,往往會有許多不如意的事,遇到問題的時候,換個角度,換個心態,換個信念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回複評論
27.11.50.* 在 2014年1月23日 10:05 發表

對事情的看法的確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好的信念才會過的快樂

回複評論
118.187.35.* 在 2014年1月25日 11:07 發表

切入哦卻哦惡評顧客破讓我看為我40-噢日日哦為勞動撒卡佛可怕地哦哦三, 哦哦哭哦的我我我據說上午去完全自救惡意統一432他坦然345源5權隔熱條一臺如體育慰問伺服器額外請問

回複評論
李金方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月27日 16:21 發表

寫的非常好

回複評論
梁卉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月29日 12:43 發表

不合理信念的英文翻譯是什麼?是不是非理性信念會比較好?

回複評論
116.55.232.* 在 2014年2月15日 12:51 發表

有啟發,第一次在這裡發言

回複評論
124.156.1.* 在 2014年2月19日 14:26 發表

伯樂看到它,它樂開了花。從此它心海都是伯樂呀!!!不好意思腦子裝的是漿糊。

回複評論
124.156.1.* 在 2014年2月19日 14:40 發表

生活的艱辛,使得M常丟失了伯樂。偷哭了!

回複評論
120.202.69.* 在 2014年2月25日 16:00 發表

不錯不錯 人都是平凡的,但不平庸就好。

回複評論
Longzhou73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26日 13:14 發表

所以就是說外在的誘因是次要的,而主體的感覺和判斷才是主要的。

回複評論
周城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26日 17:31 發表

這對我很有幫助 謝謝

回複評論
49.114.14.* 在 2014年2月27日 22:21 發表

120.85.59.* 在 2011年6月14日 13:58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謝!

確實有用!

回複評論
Alan Titi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28日 14:23 發表

我覺得他在用案例分析的時候就犯了不合理的觀念特征第二條;過分概括化.

回複評論
李冰洁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3月1日 17:06 發表

很好的分析,可以幫助我更好的管理情緒

回複評論
116.247.107.* 在 2014年3月3日 13:55 發表

很有用,能幫助我自己開始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回複評論
182.32.49.* 在 2014年3月5日 22:16 發表

乔林木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15日 11:12 發表

人因定位而卓越。相同的天空,不同的太陽?我們的觀念偉大嗎?

人因定位而卓越,說得好。得找準自己的位置,不要為周圍環境所左右,我好像沒表達出來

回複評論
221.238.197.* 在 2014年3月25日 14:38 發表

113.68.196.* 在 2012年3月25日 13:44 發表

很受啟發

恩恩

回複評論
112.64.62.* 在 2014年3月27日 22:25 發表

120.198.116.* 在 2012年3月26日 13:38 發表

要有好的正確的態度對待事物

贊成,糟糕的心情都是不正確的解釋造成的,所以還是要自我開解

回複評論
张磊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3月28日 13:27 發表

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何必讓自己糾結呢

回複評論
朱国强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4月1日 11:19 發表

感謝!!!有道理

回複評論
Tina nj72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4月2日 15:51 發表

挺好的文章

回複評論
123.135.126.* 在 2014年4月9日 14:51 發表

傅伟梁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4月29日 11:18 發表

受益!

很好,人人都保持一顆快樂的心去生活

回複評論
223.64.61.* 在 2014年4月11日 10:29 發表

堅信,機會總有一天會降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拼搏,不後悔不怕累的等待著。。。。

回複評論
115.192.148.* 在 2014年4月20日 09:44 發表

好.

回複評論
61.140.168.* 在 2014年4月20日 10:05 發表

很受啟發

回複評論
支冬谊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4月21日 08:31 發表

一個人首先要正確的認識自己,然後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才是基本的東西,不要去抱怨社會的不公,那是你還努力的不夠!

回複評論
刘敬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4月22日 13:06 發表

原來這種情緒有這麼簡單的一個名字,ABC,學習了。我正處於這樣的狀態,事情想得很負面,情緒很低落。還要繼續深入的學習ABC情緒理論。

回複評論
183.61.17.* 在 2014年4月28日 16:43 發表

覺得很好很有用

回複評論
183.140.21.* 在 2014年4月30日 13:54 發表

嗯,覺得很有道理,非常感謝

回複評論
119.100.214.* 在 2014年5月3日 09:23 發表

受益匪淺!正在學習中····

回複評論
刘中奎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5月3日 18:54 發表

之前就一直有這種控制心情,思想的嘗試,現在更堅定了!

回複評論
李霖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5月6日 11:22 發表

心態很重要,虛心學習,逼迫自己一下,希望自己也能成功。

回複評論
58.213.152.* 在 2014年5月9日 17:08 發表

這個網站很有用,現在才發現這麼好的東東

回複評論
14.31.6.* 在 2014年5月13日 22:38 發表

感覺上了一課,很有幫助,但是不是政治,我討厭!

回複評論
117.28.235.* 在 2014年5月14日 10:39 發表

信念,價值觀影響了事情發展

回複評論
60.12.93.* 在 2014年5月14日 11:01 發表

心態決定所為。

回複評論
124.161.23.* 在 2014年5月14日 15:56 發表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關註點要積極。

回複評論
向秀成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5月15日 16:46 發表

心態。情緒很重要

回複評論
刘跃文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5月16日 19:42 發表

116.24.73.* 在 2012年7月9日 01:20 發表

嗯,說的很好。

很精辟

回複評論
1.196.214.* 在 2014年5月16日 19:59 發表

人的觀念,果然是根深蒂固的 不容易改變啊

回複評論
59.45.73.* 在 2014年5月18日 14:21 發表

就是……艾裡斯的理情療法吧。。

回複評論
Beanon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5月20日 17:34 發表

事物出發點不同,結果就不同。

回複評論
218.86.107.* 在 2014年5月21日 11:13 發表

受益匪淺

回複評論
张月美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5月22日 22:36 發表

早就聽過這個觀念,積極的時候,覺得理所當然的,但是,當自己消極時,今天這個理論就非常重要了。 所謂,順境,逆境,完全兩種心態。

回複評論
123.151.136.* 在 2014年5月23日 09:58 發表

換個想法(立場),就能換個心情!

回複評論
阳光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5月26日 17:23 發表

情緒ABC理論,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學術從生活的角度去研究才有實際意義,不錯的文章。

回複評論
221.237.205.* 在 2014年6月2日 14:30 發表

202.104.180.* 在 2012年3月26日 16:10 發表

人一定要學會自己減壓,心態很重要。這個理念讓我們能用平靜的心態來看待任何事情,保持一顆樂觀向上的心。

回複評論
114.44.214.* 在 2014年6月10日 17:23 發表

very useful~

回複評論
175.167.128.* 在 2014年6月13日 09:22 發表

好玩~有意思,很好

回複評論
邬不了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6月18日 16:56 發表

這個理論很好

回複評論
113.110.248.* 在 2014年6月18日 21:22 發表

120.85.59.* 在 2011年6月14日 13:58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謝!

分享智慧。共同進步

回複評論
王寂寥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6月19日 14:32 發表

性情決定命運

回複評論
61.190.11.* 在 2014年6月21日 11:50 發表

誘發事件給人造成的直覺往往是錯誤的 經過大腦後對事情的看法和解釋非常重要和關鍵!

回複評論
60.172.47.* 在 2014年7月1日 17:53 發表

很棒! 遇事應冷靜以對,以合理、正面、積極的思維方式看待!

回複評論
Aimey926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7月11日 17:11 發表

遇事需要多分析,衝動時別做決定,以積極的態度看待,充滿正能量

回複評論
183.14.30.* 在 2014年7月18日 23:36 發表

嗯 ,很有用的理論!

回複評論
115.231.174.* 在 2014年7月22日 06:24 發表

有點像“羅生門”呵呵

回複評論
171.8.225.* 在 2014年7月26日 14:17 發表

凡事都是有多面性,想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結果就會不一樣。

回複評論
艾达牛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8月8日 13:28 發表

今天剛好跟領導聊過我入職情緒上的問題,很感謝這個資料的貢獻者,我學到了!

回複評論
60.176.103.* 在 2014年8月16日 15:47 發表

Jackji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6日 12:42 發表

信念在大陸應該解釋為人生態度,或是觀點。事件→態度(觀點)→結果。也就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決定了結果是積極的人生。

建議看看張明楷的書

回複評論
220.179.174.* 在 2014年8月17日 22:32 發表

很好很受用 領教了

回複評論
Jacky x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8月19日 10:21 發表

換個角度去看事情、、、

回複評論
14.23.162.* 在 2014年8月22日 08:55 發表

心態決定心情~

回複評論
121.15.130.* 在 2014年8月26日 17:03 發表

一切不好的都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過去的!

回複評論
1.169.249.* 在 2014年8月29日 23:14 發表

全力以赴不一定能得償所願,但不努力就一定沒有收穫,凡事盡力就好,還是不要得失心太重。回到源頭,盡心還是比盡力來得重要,笑看成敗吧!

回複評論
Saber FTD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9月5日 16:05 發表

218.205.181.* 在 2012年4月12日 19:26 發表

什麼是好的信念?什麼是壞的信念?自己堅信的價值觀,亦或是大眾的觀點,這都需要判別的,而且上文中的舉例有的合理與不合理區分不完全贊同。

回複評論
Saber FTD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9月5日 16:09 發表

118.171.43.* 在 2012年11月17日 09:18 發表

人家拍你一磚,你回敬兩磚,他再來四磚,你再去八磚,看誰先被打懵。呵呵 伸手不打笑臉人,施主別打我

我覺得的邏輯是:別人拍你一磚,合理的便是你拍回別人一磚,B的思維很關鍵。

回複評論
101.231.252.* 在 2014年9月24日 10:36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成功人士一般都是某一方面天賦、意志等特別強的人,所以對一般人來說的不合理的信念對他們來說就是合理的。非常贊成“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回複評論
58.255.202.* 在 2014年10月7日 17:20 發表

對我這個受傷的人來說很有益!!!1

回複評論
李婷娟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0月11日 10:06 發表

不錯,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回複評論
223.104.30.* 在 2014年10月20日 19:34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認同!

回複評論
106.39.255.* 在 2014年11月1日 09:53 發表

剛不久在朋友圈發表了一條心得,正是這個理論的體現,今天學習到正解了

回複評論
218.16.64.* 在 2014年11月7日 11:04 發表

有道理。 但用B屏蔽A,忽略A的作用,是不是太過唯心?

回複評論
106.39.39.* 在 2014年12月10日 14:13 發表

218.16.64.* 在 2014年11月7日 11:04 發表

有道理。 但用B屏蔽A,忽略A的作用,是不是太過唯心?

客觀條件是不容易改變的,就像是我們想改變整個世界,最終卻只能改變自己一樣。當然,一些偉人例外啦!

回複評論
123.0.201.* 在 2014年12月17日 19:07 發表

企業管理變成心靈雞湯了 有趣有趣~

回複評論
219.151.176.* 在 2014年12月23日 13:11 發表

我學到了乾貨。

回複評論
180.173.75.* 在 2015年1月10日 15:41 發表

回複評論
向莉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31日 14:01 發表

不錯,可以參考學習!

回複評論
59.58.7.* 在 2015年2月20日 14:35 發表

有些類似於一念之差,受教了。

回複評論
183.239.128.* 在 2015年3月9日 10:30 發表

經常說的一句話:改變不了世界,就要改變自己。運用ABC的意思:改變不了A,就要改變B。

回複評論
218.76.42.* 在 2015年3月15日 15:58 發表

很受益

回複評論
101.231.213.* 在 2015年5月7日 15:13 發表

不用糾結事實A到底是珍珠還是沙子,伯樂分得清或分不清。好在的是中間的B是可以操控的,不用逼得自己像人精一樣,事事正面事事玲瓏,重要的是這個C是你想要的還是不想要的,適當的調整B甚至想辦法改變A,這才是正道。

回複評論
58.99.123.* 在 2015年5月17日 10:37 發表

感謝,受益良多.年輕人和漁民的例子很活

回複評論
58.20.39.* 在 2015年5月20日 14:04 發表

120.85.59.* 在 2011年6月14日 13:58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謝!

ABC其實講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帶著一副眼鏡,所以我們看待以及對待這個世界不可避免的會收到我們的眼鏡的影響,往小的說是我們的情緒,往大的說其實就是我們自身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回複評論
刘中和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5月30日 16:00 發表

非常感謝,受益匪淺,以前只是隱約意識到,原來這個是個心理學研究課題。 誘因→理念→結果,這種方式很贊同,我們的很多行為來源於我們的認識,我們的情緒也是一樣。不過後面的結果,應該沒有明顯的好壞之分。我不認為生氣,沮喪,懊惱是不合理的情緒,只有長期如此,無法自拔,才是不合理的,也是脆弱的表現。 我們的生活軌跡跟這個類似,每一步都是來源於前一步所堅持的信念,有些東西我們看的更遠,我們就走的更遠,如果信念不定,來回搖擺,可能會一直原地打轉。

回複評論
123.152.35.* 在 2015年7月9日 16:26 發表

如何能夠穩定住自己的信念,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回複評論
121.33.205.* 在 2015年7月28日 11:26 發表

很簡單的道理,潛藏著很簡單的哲學

回複評論
110.80.33.* 在 2015年8月11日 17:27 發表

good

回複評論
110.80.33.* 在 2015年8月14日 09:52 發表

123.0.201.* 在 2014年12月17日 19:07 發表

企業管理變成心靈雞湯了 有趣有趣~

回複評論
218.13.34.* 在 2015年8月14日 17:33 發表

炒股虧錢療法

回複評論
丁昆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8月14日 19:46 發表

風吹帆動,是風動還是帆動?

回複評論
60.180.253.* 在 2015年8月21日 13:30 發表

丁昆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8月14日 19:46 發表

風吹帆動,是風動還是帆動?

參考系的問題

回複評論
42.95.89.* 在 2015年9月4日 09:53 發表

換個想法,就能換個心情!!!

回複評論
39.82.77.* 在 2015年9月10日 17:30 發表

123.152.35.* 在 2015年7月9日 16:26 發表

如何能夠穩定住自己的信念,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666

回複評論
182.131.12.* 在 2015年10月7日 20:09 發表

有道理

回複評論
许远滨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1月25日 10:21 發表

中國人最難做到的就是,對事不對人。

回複評論
6102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1月21日 17:06 發表

心態要樂觀積極,哪有那麼容易做到

回複評論
丘維浩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3月5日 21:58 發表

這些內容都非常有價值.我自2014年開始接觸本論壇,並常將可借鏡的內容分享給員工,也希望先進前輩多提供寶貴的經驗,可使我輩受惠!

回複評論
117.136.92.* 在 2016年3月6日 17:32 發表

183.239.128.* 在 2015年3月9日 10:30 發表

經常說的一句話:改變不了世界,就要改變自己。運用ABC的意思:改變不了A,就要改變B。

回複評論
117.136.64.* 在 2016年5月27日 15:18 發表

丁昆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8月14日 19:46 發表

風吹帆動,是風動還是帆動?

不是風動,不是帆動,仁者心動。 (^_^)

回複評論
杜月衡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6月3日 16:20 發表

58.20.39.* 在 2015年5月20日 14:04 發表

ABC其實講的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帶著一副眼鏡,所以我們看待以及對待這個世界不可避免的會收到我們的眼鏡的影響,往小的說是我們的情緒,往大的說其實就是我們自身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很對

回複評論
宿管叔叔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6月30日 10:03 發表

【案例一】有一個年輕人,自我感覺很有才華,但在生活上遇到很多波折,於是便覺得活著沒有意思。有一天他決定跳海,但他剛跳下去就被一個老漁民用漁網撈了起來。

  他很生氣,衝著老漁民嚷道:“你什麼意思,把我撈起來乾什麼?”

  老漁民說道:“年輕人,為什麼跳海呀,你這麼年輕多可惜呀!”

  於是年輕人就對老人訴說了他懷才不遇的苦衷。

  老漁民聽完,說道:“哎呀,你今天遇到我,運氣來了。我正好是治懷才不遇的專家,我幫你治治吧。”

  年輕人很詫異,急忙問老漁民醫治之法。

  老漁民說:“我有秘訣,如果你想知道,就必須答應我一個條件。”

  老漁民說著,順手從沙灘上揀起一粒沙子,往旁邊一扔,說:“年輕人,幫我去把我剛纔扔掉的那粒沙子揀過來,然後我就告訴你。”

  年輕人聽了很生氣,說道:“你想耍我呀?這麼多沙子,我怎麼知道哪粒是你扔掉的呀?”

  老人聽了,笑著說:“別生氣,我這還有個條件,如果你滿足了我這個條件,我也告訴你。我這裡有一顆珍珠,我把它扔到沙灘上,你去給我找回來。”

  很顯然,年輕人輕而易舉地把珍珠揀了過來,交給了老漁民,並很虔誠地說:“老人家,我把珍珠揀過來了,可以告訴我秘訣了吧?”

  老漁民一臉安詳,說道:“年輕人,秘訣我已經講完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更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很有用 謝謝

回複評論
欧阳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7月27日 11:42 發表

人要學會在不同的環境中調節自己,尤其是負面情緒,需要學會釋放

回複評論
断壁战隼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8月27日 16:33 發表

去年考研就考了這一個 它只是書上列舉的挫折情緒產生源理論之一,然後考試上抓瞎了、

回複評論
Jade li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9月5日 17:47 發表

很喜歡第一則小故事,生動形象,容易理解!! “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因為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回複評論
Jade li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9月5日 17:50 發表

非常非常喜歡第一則沙子和珍珠的故事,生動形象,自從上周發現了這個智庫就深深的愛上了他!

回複評論
自然度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9月7日 14:47 發表

當事件發生時,改善你的解釋風格就等於降低事件對你的傷害,提升事件對你的積極意義!認識A,改善B,會有一個不一樣的C。

回複評論
Wy一点点足亦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9月18日 10:17 發表

是呀!都是對自己太苛刻和太溺愛造成的吧

回複評論
112.113.70.* 在 2016年10月23日 21:02 發表

61.190.42.* 在 2012年4月14日 23:26 發表

看了很多的評論,有一點是有必要的 ,在遇到不快或者挫折時,或者在任何狀態下,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事前事後,反思,總結,經驗,樂觀!!!不要帶著情緒去工作,要把工作看成是一份事業去努力經營。

其實困擾 迷失了的是因果’道 法 -思維-信念 乃人生軌跡。

回複評論
冷血无情的疯子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12月1日 20:22 發表

認同

回複評論
时代0413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12月14日 11:04 發表

Jade li (討論 | 貢獻) 在 2016年9月5日 17:47 發表

很喜歡第一則小故事,生動形象,容易理解!! “有些人之所以有懷才不遇的感覺,是因為自己是無數沙子中的一粒,跟旁邊的沙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如果因為自己是一顆珍珠,那麼伯樂就會很容易地發現我們。所以說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伯樂,而是因為自己不是一匹真正的在萬馬叢中能夠讓別人一眼就能辨認出來的千里馬。”

你好,對於你的見解我想有個深談,請問怎麼聯繫你呢?

回複評論
1.80.3.* 在 2017年1月6日 16:48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誠然,總結的很到位

回複評論
113.140.251.* 在 2017年1月6日 16:48 發表

121.15.2.* 在 2011年10月21日 05:59 發表

人們的情緒的誘發不是事務而誘發的 。而是人們自己的信念而誘發的。好的信念會讓你越來越好。壞的信念。會毀了人們的一生

誠然,總結的很到位

回複評論
219.142.20.* 在 2017年1月17日 14:54 發表

自己正處在不合理信念的支配下,看完了,感覺有些幫助

回複評論
徐俊采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1月21日 15:35 發表

事情本身沒有好壞,在於你怎麼看待事情

回複評論
约定233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2月3日 21:11 發表

本文闡述了控制情緒的方法,但很多時候最好的方法不是控制而是適度的展示甚至革命

回複評論
61.224.92.* 在 2017年5月21日 18:06 發表

B是信念(Belief),而不是橋梁的bridge

回複評論
111.207.194.* 在 2017年6月9日 09:14 發表

換個想法,換種心情

回複評論
玄逸Esn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6月9日 09:18 發表

換個想法,換種心情

回複評論
小笨笨鸟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6月16日 16:31 發表

事件A是不會變化的,變化的是我們對該事件的看法,那麼我們有什麼樣的看法想法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我們是不是可以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通過深層的知識儲備來提高我們對事件A反應的合理性!做到自己的情緒能夠自己掌控!

回複評論
蝈蝈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8月14日 15:10 發表

666666666666666

回複評論
180.169.87.* 在 2017年8月21日 15:16 發表

首先自我要積極進去,其次要善於調節心理

回複評論
yu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2日 16:32 發表

相由心生,境由心造

回複評論
Gnfa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3日 00:26 發表

陰陽平衡就好

回複評論
Mtwo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3日 02:30 發表

大多數人都對自己沒有一個清醒認識。

回複評論
Mtwo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3日 02:36 發表

我認為也不必這麼絕對,人都有對周遭的應激反應,危機意識,只要控制得當,當然,這是建立在足夠清醒的自我認知上的,(呵呵,你沒有的別看了)有時間翻這些的話,還不如把馬哲看一遍劃重點背下來比啥都強………

回複評論
迪士尼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10日 15:10 發表

哈哈,看完第一個案例感覺更絕望了。

回複評論
A0A☞许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18日 02:38 發表

受益匪淺!深入淺出,形神兼備。好故事,特別是盲人坐書的例子,不同環境下人的思想活動差別簡直是天翻地覆!

回複評論
桃园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19日 18:10 發表

180.169.87.* 在 2017年8月21日 15:16 發表

首先自我要積極進去,其次要善於調節心理

回複評論
170****6792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月21日 19:47 發表

佛系文章。。

回複評論
202.108.219.* 在 2018年1月30日 11:10 發表

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很早已前就知道,情緒是因個人看法決定的,所以一直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但這樣很容易得抑鬱症,你們信不?首先:你要控制情緒,不就改變自己的想法,儘量往樂觀的方面想,當你遇到不公的待遇時,現在社會,不公的地方多了,無能為力的地方更多,所以你不停的安慰自己,久而久之,你的上進心被這種安慰給弱化了,變成給自己找諸多藉口,只為求得一顆平靜清高的心,如果A是你不希望的事,但悲傷過後卻變成了你希望的事了,但你已習慣了不去悲傷,但恰恰不悲傷便得不到希望的結果,比如別人就是想看一下你對A事情的態度,而你表現得是十分無所謂,別人當然不會給你機會了,我這樣比喻大家懂了沒?

回複評論
106.38.115.* 在 2018年2月12日 17:55 發表

這是不是在說,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你以為的樣子

回複評論
117.158.2.* 在 2018年2月27日 12:35 發表

非常感謝,對自己有幫助

回複評論
NidhoggDJoki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6月8日 17:19 發表

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B從而得到改變的結果C,但是人們的思維方式存在慣性思維所導致的結果往往固定化。難以改變

回複評論
长野的天那么暖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6月29日 21:44 發表

說到底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

回複評論
124.74.134.* 在 2018年8月3日 10:07 發表

啊Q,看自己不看別人,改變不了別人,改變自己。

回複評論
192.168.1.* 在 2018年10月13日 22:25 發表

M C Bob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16日 18:15 發表

思維是情緒的催化劑

回複評論
152****9682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0月31日 10:18 發表

提高認知能力

回複評論
117.32.218.* 在 2018年11月25日 14:03 發表

Jackji (討論 | 貢獻) 在 2012年3月6日 12:42 發表

信念在大陸應該解釋為人生態度,或是觀點。事件→態度(觀點)→結果。也就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決定了結果是積極的人生。

贊同

回複評論
220.191.161.* 在 2019年1月15日 17:05 發表

61.188.187.* 在 2012年3月19日 19:58 發表

唯心主義

意識反作用於物質也屬於唯物主義的範疇

回複評論
/aiq小刘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3月6日 08:31 發表

居然有人研究我了?

回複評論
113.98.192.* 在 2019年3月12日 10:37 發表

案例二很有幫助,賞2元

回複評論
释中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3月23日 10:25 發表

同樣一件事,見識更高的人會有更客觀的看法。

回複評論
刘德华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3月26日 21:39 發表
釋中:不是
回複評論
221.176.33.* 在 2019年4月4日 16:30 發表

58.248.7.* 在 2012年5月16日 08:42 發表

非常贊成您的觀點。所謂戰略上偏執、戰術上中庸,也是說的這個意思。人在執行上更容易受到人際互動中的情緒影響,所以心態上更加中庸會有利於正確決策。但在大方向上需要一定的理想主義和堅持,所以所謂偏執。

哇 這個解釋受教了。戰略上偏執、戰術上中庸,很有格局。

回複評論
117.30.73.* 在 2019年4月28日 18:51 發表

长野的天那么暖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6月29日 21:44 發表

說到底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

對的

回複評論
27.201.203.* 在 2019年5月17日 22:36 發表

情緒的管理,應該先從認知自我開始,信念即自我認知!

回複評論
60.208.209.* 在 2019年7月24日 11:36 發表

124.207.223.* 在 2012年3月13日 14:45 發表

對於同一種事物,不同的思維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反應,很有道理。但是我感覺有些東西不是絕對的,那些成功的人士一開始大都被人們認為擁有一種不合理的信念,例如倔強,甚至偏執,固守自己的信念,表現的非常強勢。一個人應該擔心隨時可能發生災禍,可以理解成一種危機意識,只要別發展到杞人憂天即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都是相對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的關係也很微妙,如陰和陽的轉化。

那沒有什麼是一定的, 也不能稱之為合理與不合理嗎? 可以說ABC情緒定論在某些方面也是被稱為不合理的存在

回複評論
M id 235ae1f1dd2c544dd49c0989d1f6115f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8月26日 17:21 發表

轉念一想

回複評論
211.82.112.* 在 2019年10月6日 15:31 發表

情緒沒有好與壞,它就是發生了。請不要苛責你的情緒,包容它並學會與它好好相處,你會發現各種情緒都很美妙,都有意義。

回複評論
112.10.63.* 在 2020年3月5日 16:23 發表

當你迷惘無所適從時,換個角度吧

回複評論
M id d2db4b37a34ac6def8351a9f322d202b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3月18日 11:59 發表

好文章,學習了

回複評論
M id 64a02f2d69b7f873a7374445b61dc9aa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5月3日 15:28 發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回複評論
42.231.171.* 在 2020年5月19日 12:37 發表

一個人需要有自己的信念以及好的三觀。

回複評論
113.110.218.* 在 2020年7月31日 15:54 發表

222.223.21.* 在 2012年4月11日 09:06 發表

您說的是伯樂嗎?是“伯樂”吧!

他說的是大部分的社會現實,但是人還是要生活,不公和公平其實都是社會的少數

回複評論
219.232.196.* 在 2020年8月4日 08:54 發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回複評論
M id 86d3036e9902493681b3e41767ebfce9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9月5日 21:23 發表

這麼多評論,正反饋引導人們點擊。

回複評論
M id d627ed29baa2ec7cd8c603015c194924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9月23日 14:55 發表

有人知道阿德勒嗎,這個觀點和他的理論契合

回複評論
163.32.153.* 在 2020年9月24日 09:51 發表

120.85.59.* 在 2011年6月14日 13:58 發表

非常有幫助,感謝!

不客氣

回複評論
。。。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10月3日 01:31 發表

好文章

回複評論
M id ee7360c590ebac3046dd94aed4cff1a8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12月10日 16:39 發表

114.251.65.* 在 2012年4月10日 15:07 發表

其實即使你是千里馬,伯樂也看到了,但是拉一個破車,伯樂覺得千里馬和一般的馬也沒什麼區別。所以選了普通的馬,因為普通的馬是伯樂的兒子。

知音

回複評論
1.172.166.* 在 2021年2月12日 13:56 發表

很受用

回複評論
M id bd475f4cc7a0d53ae9317d5872616be9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4月14日 00:36 發表

案例二和我一樣

回複評論
my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9月28日 09:15 發表

比起事件本身,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從對事件的反應中覺知自己,觀察自己進而修正自己。

回複評論
M id a54c3fcb49b2add8a91858ffdd2a2575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9月28日 20:41 發表

my (討論 | 貢獻) 在 2021年9月28日 09:15 發表

比起事件本身,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從對事件的反應中覺知自己,觀察自己進而修正自己。

贊同

回複評論
M id a5c758a11a4d84e968b238bd7a790c98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3月1日 14:07 發表

已情緒而言,就我雞驗,真的環境順逆影響很重要。

回複評論
M id a5c758a11a4d84e968b238bd7a790c98 (討論 | 貢獻) 在 2022年3月1日 14:08 發表

大學課程商業科目會交到,我也學過.

回複評論
M id 35171c4d8c7f8a5d095f2b7a8c1966e8 (討論 | 貢獻) 在 2023年2月11日 15:10 · 浙江 發表

在什麼層次對事件的看法都有所不同,看法不同隨之行為與結果也會改變。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