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薩斯主義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馬爾薩斯主義以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為代表的資產階級學派。產生於18世紀,馬爾薩斯在其代表作《人口原則》和《政治經濟學原理》中提出了“馬爾薩斯人口論”,第一次明確地把人口問題同社會狀況聯繫起來進行研究。
他認為,人口是以幾何級數比率增長,而糧食和其他生產卻是以數字級數比率增長的,因而人口增長的速度永遠超過糧食同其他生產增長的速度,由此推出,人類必須控制人口的增長。否則,貧窮是人類不可改變的命運。他還提出了讓渡利潤論和第三者理論。即由於存在著由地主、官僚和牧師等組成的“第三者”,他們只買不賣,才支付了資本家的利潤,才避免了社會消費不足而導致的生產過剩的危機。
馬爾薩斯以兩個假設為前提:
(1)人的性本能幾乎無法限制;
(2)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須。
基於這兩個假設,他論斷人口是按幾何級數,例如1,2,4,8……2”增加,而食物只是按算術級數,例如1,2,3,4……n增加,因而食物供應量的增加永遠趕不上人口的增加。他認為,防止人口過快的方法在歷史上有兩種:
(1)積極性抑制,如饑荒、災害、疾病、戰爭等;
(2)預防性抑制,如禁欲、晚婚、不結婚等。
馬爾薩斯斷言,人口的繁殖超過生活資料的增長是任何社會都存在的一種“自然規律”。
馬爾薩斯人口論後來曾以各種新的形式不斷出現。1822年,英國的F.普雷斯發表了《人口原理的說明和例證》一書,被稱為新馬爾薩斯主義的代表作。
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一度成為帝國主義戰爭政策的理論根據之一。當然,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也有其合理的因素,他所提出的人口增長和生活資料增長的關係問題和節育、晚婚等問題,值得人們註意和研究。如果對人口增長不加控制,無疑會造成社會的沉重負擔。但是,它沒有看到人口的增長不是純生物的自然過程,而是同一定的生產方式相聯繫的社會歷史過程。離開一定的生產力狀況和具體的生產方式去研究人口增長的規律性,這正是馬爾薩斯人口論在理論上的主要錯誤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