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證對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鑒證對象是指鑒證對象信息所反映的內容(如:年報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
鑒證對象與鑒證對象信息的區別: 鑒證對象信息是指按照標準對鑒證對象進行評價和計量的結果(如:年報),而鑒證對象是指鑒證對象信息所反映的內容(如:年報反映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
鑒證對象具有不同的特征,可能表現為定性或定量、客觀或主觀、歷史或預測、時點或期間。這些特征將對下列方面產生影響:
1.按照標準對鑒證對象進行評價或計量的準確性;
2.證據的說服力。
通常,如果鑒證對象的特征表現為定量的、客觀的、歷史的或時點的,評價和計量的準確性相對較高,註冊會計師獲取證據的說服力相對較強,相應地,對鑒證對象信息提供的保證程度也較高。
鑒證對象是否適當是註冊會計師能否將一項業務作為鑒證業務予以承接的前提條件。適當的鑒證對象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鑒證對象可以識別;(商譽)
2.不同的組織或人員對鑒證對象按照既定標準進行評價或計量的結果合理一致;
3.註冊會計師能夠收集與鑒證對象有關的信息,獲取充分、適當的證據,以支持其提出適當的鑒證結論。
不適當的鑒證對象可能會誤導預期使用者。如果註冊會計師在承接業務後發現鑒證對象不適當,應當視其重大與廣泛程度,出具保留結論或否定結論的報告。不適當的鑒證對象還可能造成工作範圍受到限制。如果註冊會計師在承接業務後發現鑒證對象不適當,應當視工作範圍受到限制的重大與廣泛程度,出具保留結論或無法提出結論的報告。在適當的情況下,註冊會計師可以考慮解除業務約定。
鑒證對象信息是按照標準對鑒證對象進行評價和計量的結果。如責任方按照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標準)對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鑒證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列報(包括披露)而形成的財務報表(鑒證對象信息)。
1.當鑒證對象為財務業績或狀況時(如歷史或預測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鑒證對象信息是財務報表;
2.當鑒證對象為非財務業績或狀況時(如企業的運營情況),鑒證對象信息可能是反映效率或效果的關鍵指標;
3.當鑒證對象為物理特征時(如設備的生產能力),鑒證對象信息可能是有關鑒證對象物理特征的說明文件;
4.當鑒證對象為某種系統和過程時(如企業的內部控制或信息技術系統),鑒證對象信息可能是關於其有效性的認定;
5.當鑒證對象為一種行為時(如遵守法律法規的情況),鑒證對象信息可能是對法律法規遵守情況或執行效果的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