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不穩定性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通貨不穩定性效應是指銀行危機會對通貨穩定帶來很大的衝擊,但是帶來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則要具體分析。
一般情況下,在銀行危機的爆發階段,受危機銀行和存款人行為的影響,貨幣供給出現下降,具有通貨緊縮傾向。但是在銀行危機的處理階段,則可能具有通貨膨脹傾向。最後貸款人手段是通過中央銀行擴張基礎貨幣來援助危機銀行的,通常會導致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當一國發生銀行危機時,本國貨幣可能會大幅貶值,而本國貨幣貶值後,在貨幣工資機制、生產成本機制、貨幣供應機制和收入機制的作用下,該國工資水平和物價水平有可能迴圈上升。
第一,從貨幣工資機制來看,若該國的進口物品被直接用做生活資料,則進口物品國內物價水平的上升會推動該國生活費用的上升,導致該國工資收入者要求更高的名義工資。依此迴圈,出口商品的價格、進口替代品的價格乃至整個經濟的一般物價水平都會上升。
第二,從生產成本機制來說,當進口商品成為出口商品的重要生產資料時,該國貨幣貶值會導致出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從而有可能惡化本國的貿易收支。
第三,從貨幣供應機制來看,本幣貶值後,由於貨幣工資機制和生產成本機制的作用,本幣的供應有可能增加,同時,在外匯市場上,該國中央銀行在結匯時被迫支出更多的本幣。
第四,從收入機制來看,如果一國對進口物品的需求彈性低且國外對進口產品的需求彈性也較低,那麼,該國貨幣的貶值將導致其貿易收支的惡化和物價水平的上漲。
正是因為銀行危機的龐大溢出效應導致每次銀行危機的發生都造成了巨大的成本,龐大的危機成本使得各國政府形成了一個經驗性認識:相對於危機的龐大成本,採取金融安全網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同時,20世紀80年代以後發達國家的金融安全網起到了積極作用,而未採取金融安全網的機構則對危機的成本控制較差,金融安全網開始在世界風行。接下來我們將一一論述保障銀行業穩定的政策機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