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迪斯尼集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迪士尼公司)
迪斯尼集团(Disney)

迪斯尼集團(Disney)——全球最大的娛樂傳媒帝國

目錄

迪斯尼集團簡介

  迪斯尼公司創立於1922年,由華特迪士尼(Walt D. Disney)及其哥哥羅伊迪士尼(Roy O. Disney)創建,當時叫做迪士尼兄弟工作室(Disney Brothers Studio),後來更名為華特迪士尼製作公司(Walt Disney Productions),在1986年2月6日,正是更名為現在的華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 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為一個成功的跨國集團,其業務涉及電影、主題公園、房地產以及其他娛樂事業等多個領域。目前,迪斯尼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技術系統,不僅包括硬體、設施、機器和過程,而且包括把這一切聯繫起來的運輸、傳播和信息網路以及高效運作的大批雇員和一系列規章制度。

  1919年,年僅19歲的窮畫家兼動畫製作者沃爾特·伊萊亞斯·迪斯尼和他的好友伊沃克用一架舊電影攝像機首次攝製了一部僅放兩分鐘的動畫故事片,接下來又製作出瞭如《三隻小豬》、《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阿拉丁》、《羅賓漢》等等一系列作品,形成了獨特的迪斯尼世界。1923年,沃爾特和他的兄弟羅伊創立了迪斯尼公司。1955年,迪斯尼把動畫片所運用的色彩、刺激、魔幻等表現手法與游樂園的功能相結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主題公園——洛杉磯迪斯尼樂園。1971年迪斯尼公司又在本土建成了占地130 平方公裡,由7個風格迥異的主題公園、6個高爾夫俱樂部和6個主題酒店組成的奧蘭多迪斯尼世界。1983年和1992年,迪斯尼以出賣專利等方式,分別在日本東京、法國巴黎建成了兩個大型迪斯尼主題公園。至此,迪斯尼成為世界上主題公園行業內的巨無霸級跨國公司。80年代,迪斯尼曾一度被認為是一個雖然偉大但已經失去光彩的企業,然而自從1984年邁克爾·艾斯納成為迪斯尼的CEO以後,公司的發展記錄已讓人另眼相看,迪斯尼公司創下了連續14年20%的年增長率和每年18.5%的資產回報率的成績。迪斯尼公司也從艾斯納1984年接手時資產為14億美元發展成為1998年年收入180多億美元的公司,到 1999年,迪斯尼公司的市場價值已經從原來的30億美元激增到700億美元。

  這樣的發展是怎樣取得的呢?艾斯納領隊的迪斯尼做了以下這些事:“讓動畫片複活”,有《小美人魚》、《阿拉丁》、《獅子王》、《玩具總動員》、《花木蘭》和《昆蟲的一生》等;“更新和擴展主題公園”,如巴黎迪斯尼樂園,開始時困難重重,現在已非常成功,美國本土的兩個迪斯尼也有了大的發展,如佛羅里達迪斯尼前幾年新建“動物王國”、洛杉磯迪斯尼“加州冒險” 開張;“增加配套產品”,為主題公園配套的飯店增加了數千個房間和數百家專賣迪斯尼產品的商店;“增設迪斯尼頻道”,這一有線電視頻道不但播放迪斯尼自己製作的動畫片,而且發揮“交叉促銷”效用,異常成功地促銷迪斯尼的各種商品;“兼併美國廣播公司(ABC)”,耗資190億美元,隨後,ABC又衍生出擁有眾多觀眾的ESPN電視頻道;“進入游船業”,迪斯尼游船公司以獨特的市場定位——家庭旅游——在擁擠的游船業市場奪得了自己的顧客;“成立迪斯尼網上公司、ESPN網上公司”等等。1999年1月,與Infoseek公司共同創辦了門戶網站GoCOM,通過這個互動式的服務網站,人們可以進入網際網路並獲取迪斯尼公司提供的信息、娛樂和消費晶。2001年1月30日,迪斯尼公司宣佈將關閉旗下網站——美國第4大門戶站點Go.com,並裁員400人,種種跡象表明,迪斯尼公司由傳統媒體向網路媒體轉型的計劃已一再受挫。2001年1月份正式開通時的確是趕上了全球互聯網的熱潮,但是,作為一個後發的門戶類型網站,Go.com比起競爭對手,落後的時間幾乎要用“年”來計算。時間的落後帶來了市場占有、註冊用戶、瀏覽人次、網路銷售等一系列的落後。所有的落後一開始都被網站的母公司迪斯尼濃厚的優勢意識所掩蓋,直到網站報告巨額虧損以前,才被一一曝光。迪斯尼過低估計了時間的延遲影響,過高估計了自己由傳統媒體向網路媒體轉型的成功可能性,這是一個致命傷。

  更大的風雨也曾經歷過,老沃爾特·迪斯尼有一句名言:嘗試一些似乎不可能的事是一種樂趣。雖然近年來迪斯尼出現經營滑坡,但仍然是全球第二大媒體娛樂公司。它已經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當代美國人都是和迪斯尼卡通人物一起長大的,迪斯尼是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迪斯尼的出現和興起源於美國文化,它的興衰也必定和美國經濟、美國文化共起落。

  迪斯尼公司現在是世界第三大娛樂公司,主要在美國、歐洲、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加拿大等國家運營。公司的主要業務有四項:影視娛樂(Studio Entertainment),媒體網路(Media Networks),主題公園和度假村(Parks & Resorts),消費產品(Consumer Products)。

  影視娛樂業務包括生產製作和購買各種電影電視節目及動畫片,並將其產品向影院、家庭錄像和電視市場銷售。公司的媒體網路業務包括:ABC電視網路 (ABC Television Network),截止到2001年9月30日,擁有226家附屬的電視臺;ABC廣播網路,目前擁有超過8 900個節目和4 600個附屬廣播台,大約覆蓋50%的美國市場。同時,迪斯尼公司還擁有ES—PN、DisdeyChannel等有線電視網路(Cable Network)以及數家迪斯尼公司的網站,如:Disney·com、ABC.com、ABC news.com、ESPN.com等。主題樂園和度假村業務包括各類迪斯尼主題樂園及旅游設施的建設與管理。消費品業務包括迪斯尼動畫形象專有權的使用與出讓、品牌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相關書刊和音樂作品的出版發行等。

  迪士尼影視娛樂

  整個華特迪士尼公司都是在這部分業務的基礎上建立的。這部分業務的核心是世界著名的動畫長片和真人電影業務。該部門負責包括迪士尼、試金石、米拉麥克斯等多品牌電影全球發行,公司DVD錄像帶的發行。並且同時負責音樂劇、冰上世界等舞臺劇的製作、發行以及迪士尼多品牌唱片的發行。2016年上海迪斯尼樂園將正式開園,它將會是中國大陸第一個、亞洲第三個,世界第六個迪士尼主題公園。

  迪士尼主題樂園度假區

  該部門負責全球迪士尼主題樂園的運營、設計和建造。除了全球5個迪士尼度假區,11個主題樂園之外, 同樣擁有兩艘巨型油輪——迪士尼海上巡航線。 另外迪士尼區域娛樂負責運營 ESPN Zone 主題餐館,而阿納海姆運動公司 ( Anaheim Sports, Inc. )則負責運營迪士尼的NHL冰球隊“巨鴨隊 (The Mighty Ducks) ”。

  迪士尼消費品

  該部門開始於在1929年主要負責迪士尼周邊消費品的授權,作為全球最大的品牌消費品授權商,迪士尼和全球廣泛的授權商合作推出包括服飾、玩具、食品等各種消費品。另外迪士尼全球出版部門也在該部門旗下。而博偉游戲集團負責迪士尼互動軟體的開發和發行。迪士尼直銷業務包括直銷網站和迪士尼專賣店。

   迪士尼媒體網路

  該部門負責運營迪士尼的各種媒體網路資產,包括迪士尼1996年完成收購的ABC集團業務,具體包括了電視節目的製作和電視臺的運營。同樣負責廣播的製作和廣播台的運營,具體包括Radio Disney等。 另一個亮點ESPN,也是迪士尼控股的。公司的有線網路部分掌控者全球的迪士尼頻道(The Disney Channel)以及一些其他擁有股份的頻道。而負責運營迪士尼互聯網資產的迪士尼互聯網集團也在此部分當中。

迪斯尼公司發展歷程

  華特·迪斯尼在他22歲時,隻身從老家堪薩斯來到好萊塢闖天下,當時誰也沒想到會因此造就一個娛樂王國的誕生!半個多世紀以來,迪斯尼的動畫電影一直帶給全世界觀眾歡樂,儘管娛樂的本質不變,但在拍攝技巧、內容取材、音樂等方面,迪斯尼的動畫作品也有頗多的變化,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不同的時期:

  開創時期(1937-1942)

  華特·迪斯尼的成功可說是好萊塢影史上一大佳話,當年他憑著本身創意起家,在22歲時單身從老家堪薩斯來到好萊塢闖天下,當時電影仍是黑白、無聲階段,卡通片則只不過是放在電影開演前的娛樂節目,都只有短短十幾分鐘而已。迪斯尼一開始沒沒無聞住在單身公寓,處女作是1923年一系列由真人和動畫共同合演的《愛麗斯在卡通國》(Alice Comedies)黑白、無聲短片,他還製作過如《小歡樂》(Laugh-O-Grams)、《小紅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等短篇卡通,華特迪斯尼早期作品還處於兜售才有公司願意買來播映的。

  在1927年,華特迪斯尼終於創出一個頗受歡迎的卡通人物《幸運兔奧斯華》(Osward, the Lucky Rabbit),當時得不少迴響。1928年2月,華特迪斯尼信心滿滿地與太太莉莉蓮搭火車趕到紐約,要與發行人 Charles Mintz 洽談奧斯華卡通下一期的合約,華特原本計劃要提高價格賣出,不料發行人在此時告訴華特一個殘酷的事實:他已經高價買通所有奧斯華的幕後人員!照樣可以繼續推出奧斯華,而華特卻已無法擁有奧斯華了……奧斯華是華特迪斯尼心底永遠的痛,在此事件中華特嘗到被下屬背叛的滋味!經此慘痛經驗後華特·迪斯尼學到一個教訓:一定要本身擁有影片的版權!從紐約回途火車上,華特·迪斯尼腦中萌發了另一個卡通主角的靈感,那就是:一隻老鼠!華特馬上幫這隻老鼠取名位 "Mortimer Mouse",不過迪斯尼夫人莉莉蓮卻想到一個更好的名字:"Mickey Mouse"!

  有了奧斯華慘痛的經驗,迪斯尼這回可學乖了,老鼠的計劃是在自家車庫中秘密進行的,在迪斯尼與伙伴 Ubbe Iwerks 努力趕工下,第一部米奇卡通《飛機迷》(Plane Crazy)終於完工!迪斯尼將成品拿給一些片商看,但沒有人感興趣,華特·迪斯尼並不因此放棄,繼續再推出《飛奔的高卓人》(Gallopin' Gaucho),反映仍是很冷淡!在當時有聲電影的時代剛開始,於是迪斯尼興起把卡通拍成有聲片的念頭!因此第三部製作的米奇卡通《汽船威利號》 (Steamboat Willie)就被製作成有音效卡通,本片也成為影史上第一部有音效卡通影片!1928年11月18日《汽船威利號》在紐約市的殖民大戲院隆重舉行首映,反應空前熱烈,許多人涌進戲院不是為了看當天上映的電影《幫會血門》,而是為了看電影前播出的迪斯尼卡通--《汽船威利號》!米老鼠讓迪斯尼首次嘗到名利雙收的滋味。

  繼1928年創作出世界第一部有音效卡通《汽船威利號》後,迪斯尼又在1932年推出世界第一部彩色卡通《花與樹》 (Flower and Tree),他所創作出的米老鼠、唐老鴨更是從此家喻戶曉,然而華特·迪斯尼卻並未因此而滿足,他有一個更大的夢想,那就是拍一部完全是卡通的電影,在此以前卡通不過是在電影開演前的娛興節目,只有短短十幾分鐘,當華特·迪斯尼決定開拍《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時,許多影評都嗤之以鼻,認為沒有人會願意花錢看一部都是卡通的電影,沒想到本片一上映就空前成功,在好萊塢 Cathay Circle戲院首演時,獲得包括卓別林等名人觀眾起立鼓掌,片中歌曲也成為人們朗朗上口的旋律。《白雪公主》成功開啟動畫史新頁,從此卡通不再只是卡通,而成為動畫!

  到了1940年迪斯尼又推出第二部動畫片《木偶奇遇記》(Pinocchio),首次拿下奧斯卡金像獎兩項音樂大獎,在美國依然獲得不錯的票房,但是卻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得歐洲市場頓失,本片製作的高成本讓迪斯尼無法獲利,早期迪斯尼片場的財務情況始終是捉襟見肘頗為難堪。不過由於華特·迪斯尼的不斷創新,在此時期就已奠定動畫龍頭的地位;在1940年的古典音樂動畫電影《幻想曲》(Fantasia)里,迪斯尼使用了世界最早的立體音響來拍片,還因此引起美國軍方的高度關切。

  儘管失去了歐洲市場的支持,但是迪斯尼之後推出的《小飛象》 (Dumbo)、《小鹿斑比》(Bambi)都在美國獲得不錯的票房,甚至當時1941年"TIME"雜誌原本還要把迪斯尼的《小飛象》當作新一期的封面,後來卻因為有更重要的新聞而臨時變卦,那就是當時日本突然偷襲珍珠港,美國因此宣佈參戰,一夕之間美國也卷入了世界大戰。

  “It all started with a mouse !”是華特·迪斯尼生前常說的一句話,一隻老鼠的確造就了整個迪斯尼王國的誕生!然而,其實在米奇老鼠之前,迪斯尼還製作過一系列《小歡樂》(Laugh -O-Grams)、《愛麗斯在卡通國》(Alice Comedies)、《小紅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幸運兔奧斯華》(Osward, the Lucky Rabbit)等黑白短片,不過讓迪斯尼真正嘗到功成名就、名利雙收的卻是米奇老鼠!

  米奇自從進電視後作品就減少了,後來再推出的新作品只有1983年的《米奇的快樂聖誕》(Mickey's Christmas Carol),這是一部聖誕節應景的電視中篇動畫片;還有就是在1990年時和迪斯尼經典年度動畫片電影《救難小英雄澳洲歷險記》(The Rescuers Down Under)搭配推出的《乞丐王子》(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不過在這兩部片里米奇都只能算是扮演世界名著中的角色而已;1995年的《飛奔的大腦》(Runaway Brain)則是和模型動畫片《飛天巨桃歷險記》(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搭配推出,可以說是一部風格最另類的米奇作品!

  另外,隨著高飛狗、唐老鴨都先後推出TV版影集,米奇也在1999年推出最新的TV版影集《Mickey Mouse Works》,更在1999年聖誕檔期推出一部全新的錄影帶《Mickey's Once Upon A Christmas》!讓所有老朋友、新朋友再次一睹這位迪斯尼巨星的風采!

  二戰間調整時期(1943-1949)

  在1940年代初期,歐亞各國正為二次大戰打得如火如荼,當時美國原本希望孤立於戰火外免受波及,因此當時美國非常重視與中南美洲的鄰邦關係,期待讓泛美洲國家能維持和平的局面。迪斯尼之前的幾部電影《木偶奇遇記》、《小飛象》……等尚無緣與歐亞地區的觀眾見面,但是在拉丁美洲早已熱烈上映,米老鼠、唐老鴨更已經風靡當地的觀眾,因此美國國務院就邀請華特·迪斯尼代表國家到中南美親善訪問,以睦彼此邦交。1941年,迪斯尼花了約六周的時間走訪中南美各國,並且也順便拍攝了許多當地的風土民情,回國後迪斯尼將這些影片剪接製作成兩部類似紀錄片性質的動畫電影,分別是《致候吾友》(Saludos Amigos)和《三騎士》(The Three Caballeros),都是由唐老鴨獨挑大梁。但是沒想到當這兩部電影推出之前,美國卻早已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儘管如此,這也是迪斯尼經典動畫中頗有時代意義的兩部作品。

  美國參戰之後,迪斯尼片廠一半的員工都被征兵去了,片廠大部分也被美國政府借去作為軍事用途,因此這時期迪斯尼無法再拍像《白雪公主》、《小鹿班比》那樣的長篇動畫,迪斯尼原本的一些長篇動畫片計劃因而停止,參戰後迪斯尼也接受政府的委托拍一些倡導從軍、徵稅之類的短片,例如在一部勸人納稅的短片中,唐老鴨不納稅最後卻自討苦吃,呈現納稅的重要,迪斯尼以唐老鴨這種“逆向宣導”的手法收到很大的效果!

  此時期由於戰爭的關係迪斯尼無法繼續推出長片,但是迪斯尼卻必須維持推出動畫作品以跟片商、支薪的員工交代,所以迪斯尼就把一些短篇組合起來,成為一部動畫長片。所以從1942年的《小鹿班比》之後,迪斯尼接下來所推出的六部動畫電影都不是長篇劇情片,它們包括之前所說的兩部紀錄片《致候吾友》和《三騎士》,以及兩部短篇合輯音樂片《為我譜上樂章》(Make Mine Music)和《旋律時光》(Melody Time)、兩部中篇合輯劇情片《米奇與魔豆》(Fun and Fancy Free)和《伊老師與小蟾蜍大歷險》(The Adventures of Ichabod and Mr. Toad)。其中《米奇與魔豆》、《旋律時光》、《伊老師與小蟾蜍大歷險》正式在美國劇院推出時,都已經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了。

  當二次大戰漸趨尾聲,戰況也逐漸樂觀,再加上迪斯尼於大戰期間幫國家拍了不少宣傳影片,因此許多當初被徵召的員工相繼都被國家派回迪斯尼片廠協助拍片,迪斯尼於是開始計劃再拍長篇動畫電影,迪斯尼動畫也從此進入黃金時期。

  黃金時期(1950-1966)

  迪斯尼動畫王國在黃金時代首部推出的動畫片是1950年的《仙履奇緣》(Cinderella),本片構想其實在二次大戰期間就已經產生,但是一直到了戰後才正式開拍,片中的主題曲"A Dream is a Wish Your Heart Makes"被視為是祈求和平反戰的代表作。之後迪斯尼又推出當初因為戰爭緣故而停擺的《愛麗絲夢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小飛俠》(Peter Pan);更在1955年的《小姐與流氓》(Lady and the Tramp)里,首度把動畫場景由幻想王國搬到現實都會當中。在此一黃金時期,迪斯尼動畫幾乎拍遍了所有童話題材,無論是以王子公主為題材的《睡美人》 (Sleeping Beauty),以動物角色為題材的《101忠狗》(101 Dalmatians),或是改自歷史傳奇故事的《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處處顯示出迪斯尼動畫取材的多元性。

  在這黃金時期,迪斯尼還拍了許多真人主演的電影,以及許多關於野生動植物的紀錄片,1950年推出的《金銀島》(Treasure Island)是迪斯尼影史上第一部完全由真人主演的電影。華特·迪斯尼也成為每年奧斯卡金像獎的常客,其中在1964年迪斯尼推出一部由真人及動畫合演的電影《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一舉獲得奧斯卡十三項提名、五項得獎,其中包括茱莉·安德魯絲拿下的最佳女主角獎。《歡樂滿人間》也成為迪斯尼影史上成就最高的電影。

  另外,此一時期迪斯尼的娛樂王國擴張的更大,在1955年加州迪斯尼樂園(Disneyland)正式開幕,1954年時迪斯尼為了要幫即將開張的迪斯尼樂園宣傳,就在美國國家廣播公司(ABC)買下一時段,每周播出一名為《Disneyland》的節目,每集都是在介紹迪斯尼樂園的所有一切。後來迪斯尼在ABC這個時段就一直持續播映下去,但是節目名稱也由原來的《Disneyland》先後換了好多個名字,內容也不再只是介紹樂園而已,甚至包括迪斯尼動畫、公司的介紹,甚至還拿來播映一些早期的作品、專門拍來首播的劇情片……等等,後來這節目也從ABC換到其它的頻道播出,到了1961年,這節目換到NBC頻道的時段播出時,才正式更名為《彩色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Disney),這一系列的迪斯尼電視節目在美國一播就播出26年。

  華特·迪斯尼晚年把重心都放在籌劃佛羅里達州的新樂園《迪斯尼世界》,當他染上肺癌不得不躺在病床上時,還望著天花板的方格,利用方格來"規劃"未來的EPCOT中心,不料他還是在1966年12月15日上午9點35 分與世長辭。《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便成為他最後的一部遺作。當《森林王子》在1967年上映時,立刻開出空前亮麗的票房,對於影迷來說,這也是為動畫史上這位不朽人物的一種悼念吧!

  蟄伏摸索時期(1967-1988)

  在華特·迪斯尼還在世時,迪斯尼動畫拍攝過程都不須編劇,華特·迪斯尼總是把所有工作伙伴召集到一個房間,然後花將近四、五個鐘頭,他一下扮演小矮人,一下扮演老巫婆……把整部電影情節手舞足蹈地呈現出來,整個劇本都在華特的腦海裡!迪斯尼本人是一位夢想實現家,而且他也是公司的創意來源。然而,當迪斯尼於1966年去世後,迪斯尼公司頓時面臨失去創意的窘局,1971年華特的兄長洛伊·迪斯尼在完成華特建造佛羅里達迪斯尼世界的夢想後也相繼辭世,公司頓時陷入前人不在的困境,動畫工作也為了尋找新方向而必須摸索。

  華特·迪斯尼去世後,原本視為迪斯尼公司非凡成就的動畫電影,也隨著華特迪斯尼的去世而減少量產,在70年代,迪斯尼僅僅推出四部動畫片,其中還包括只是集結舊作而成電影的《小熊維尼歷記》(The Many Adventures of Winnie the Pooh)。其它的作品如《貓兒歷險記》(The Aristocats)以及《羅賓漢》(Robin Hood),都還保有早期迪斯尼動畫片詼諧及音樂等特質;至於1977年的《救難小英雄》(The Rescuers)則是一部轉型期的迪斯尼作品,片中可以看到傳統迪斯尼動畫討喜的人物情節,也可以聽到流行感十足的主題曲。此時期隨著動畫片減產,迪斯尼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於主題樂園,因此迪斯尼公司才會決定遠渡重洋授權日本OLC成立東京迪斯尼樂園(Tokyo Disneyland),以增加公司穩定營收。

  到了80年代,當初與華特迪斯尼一同打天下的動畫家們都到了退休年紀,公司積極培養新的接棒者,1981年推出的《狐狸與獵狗》(The Fox and the Hound)就是由兩代動畫家共同完成的作品。新人一接手總是想有新的作風,因此1985年推出的《黑神鍋傳奇》(The Black Cauldron)可說是迪斯尼動畫最另類的作品,片中不但沒有任何歌曲,而且有許多黑暗面的表現方式,以當時美國標準不太適合兒童觀賞。儘管題材取向還在摸索階段,但拍攝技巧卻是持續在進步,《黑神鍋傳奇》第一次採用電腦動畫輔助,不過只是短短幾個畫面而已;到了1986年的《妙妙探》(The Great Mouse Detective),迪斯尼才第一次用電腦動畫製造出倫敦鐘樓的場景。之後1988年的《奧麗華歷險記》(Oliver & Company)更利用電腦做出不少精采的畫面。

  然而除了動畫作品方向還在摸索之外,此時期迪斯尼內部的派系之爭更是愈演愈烈,當時的企業執行長 Ron Miller(華特·迪斯尼的女婿)將經營重心轉向不動產的投資、刪減創意部門,此舉激怒了華特的侄子Roy Disney(他跟他父親同名),他認為若繼續如此經營下去,公司將只會變為華特迪斯尼的"紀念館",電影一直是創意理念的基礎,沒有 Snow White、 Cinderella 等,就沒有 Disneyland 。Ron Miller 與 Roy Disney 理念的不合,造成一些購併野心家因此有機可稱,一場迪斯尼爭奪戰就此展開。

  美國娛樂界80年代中期被一股購併熱趨勢橫掃,許多公司以橫跨各型態媒體的經營方式來擴大影響力,例如時代-華納、新力-哥倫比亞等等,但是反觀迪斯尼,在這股購併歪風侵襲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處境,企業執行長 Ron Miller 最後終於辭職下臺,總裁 Ray Watson 於是力邀已離職的董事 Roy Disney 重返公司解除困境, Roy 為瞭解決長期以來家族式管理造成的危機,於是延攬了專業企業管理人 Michael Eisner 接管公司才輓回頹勢,迪斯尼公司的全名也從原本的Walt Disney Picture Company更改為The Walt Disney Company,朝多元化經營邁進。而原本的動畫部門則改以一般電影製作流程來進行,有劇本、導演等要素,維持傳統迪斯尼動畫的高品質。之後迪斯尼又成立了好萊塢和正金石兩家子電影公司,以拍攝更多角度的電影。Michael 入主迪斯尼後,是這家公司第一次由外人經營,卻可能是除了華特·迪斯尼本人外,讓迪斯尼表現最令人激賞的時期!

  第二黃金時期(1989以後)

  隨著電影市場主流更替,百老匯式的歌舞片在80年代逐漸失去光環,迪斯尼電影也因此面臨瓶頸。到了80年代晚期,即使《奧麗華歷險記》依然賣座,片中也依舊充滿音樂歌曲的成份,但卻總感覺還是缺少些什麼。直到《小美人魚》(The Little Mermaid)製作時,迪斯尼找來音樂劇創作家亞倫孟肯(Alan Menken)和霍華愛許曼(Howard Ashman),才真正找到問題所在,那就是歌曲音樂與劇情的統一性,故劇情與音樂在《小美人魚》製作過程是緊密結合的,而不是分開作業最後才湊在一起。

  儘管1990年迪斯尼仍推出一部沒有歌曲的動畫片《救難小英雄澳洲歷險記》(The Rescuers Down Under),但前一年的《小美人魚》已經成功定出未來的走向,百老匯歌舞片因此在迪斯尼動畫里獲得重生!《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更成功與流行音樂結合,從此以後的迪斯尼動畫都有流行版的主題曲,並且《美女與野獸》也是影史上到目前唯一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動畫片。

  在拍攝的技巧方面,迪斯尼的電腦動畫技術愈益靈活,在《美女與野獸》、《阿拉丁》(Aladdin)都還只能繪製場景而已,到了《獅子王》(The Lion King)開始用在有生命的動物身上,《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更將其用在人物群眾身上,尤其在1995年還與PIXAR公司一同推出一部完全用電腦製作的電影《玩具總動員》(Toy Story),之後繼續推出的《蟲蟲危機》(A Bug's Life)、《玩具總動員》(Toy Story 2)都有很好的成績,並且在2000年,迪斯尼耗資甚巨的自製電腦動畫《恐龍》(Dinosaur)頗讓人關註。另外迪斯尼也嘗試用陶土模型走出新的動畫方向,《聖誕夜驚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和《飛天巨桃歷險記》(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都有不錯的成績。

  在故事取材方面,迪斯尼動畫題材走向也愈來愈多元,除了改編自神話的《阿拉丁》、《大力士》(Hercules)外,迪斯尼並嘗試取材自歷史傳奇故事,如《風中奇緣》(Pocahontas)、《花木蘭》(Mulan);或自名著取材,例《鐘樓怪人》(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泰山》(Tarzan);甚至也嘗試原創故事,例如《獅子王》、《太陽王國》(The Emperor's New Groove)等。並且迪斯尼也替這些經典動畫片開創新的出路,例如改編成音樂劇、冰上表演、電視影集等,或是直接就以錄像帶推出續集,像《阿拉丁》的續集《賈方復仇記》(The Return of Jafar)及《阿拉丁和大盜之王》(Aladdin and the King of Thieves)、獅子王的續集《獅子王2 辛巴的榮耀》等等,都在錄像帶銷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迪斯尼從沉潛到重生,開創出第二個黃金時代,不但繼續穩占動畫王國版圖,更成功跨入各娛樂領域,從樂園到游輪、從電視到網站、從冰上表演到音樂劇,其它還有專賣店、互動式游樂場、運動球隊等,迪斯尼已成為娛樂界的龍頭!迎接千禧年同時,迪斯尼推出古典音樂動畫《幻想曲2000》(Fantasia/2000)跨越新世紀,之後新片題材還包括探索沉沒大陸亞特蘭提斯之謎的《Atlantis》、把故事背景移到外層空間的《Treasure Planet》等等,然而,隨者迪斯尼動畫市場的成功經營,福斯、華納、夢工廠、哥倫比亞等公司也想分杯羹,紛紛開始籌拍動畫片,迪斯尼新的挑戰才剛開始!

迪斯尼運營模式

  迪斯尼是一個“品牌乘數型企業”,即用迪斯尼的品牌做乘數,在後面乘上各種經營手段以獲得最大的利潤。這種經營思想的定形,讓迪斯尼開始把大部分利潤徹底轉向影視產品製作之外。迪斯尼在快樂文化背後附加上了完整的商業文化,將藝術徹頭徹尾地商業化。迪斯尼不斷推出一部部製作精美的卡通片,每一部影片推出後都要大力宣傳去打票房,通過發行拷貝和錄像帶,賺進第一輪。然後是後續產品的開發,主題公園是其一,每放一部卡通片就在主題公園中增加一個新的人物,在電影和公園共同營造出的氛圍中,讓游客高高興興地去參觀主題公園,迪斯尼由此賺進第二輪。接著是品牌產品,迪斯尼在美國本土和全球各地建立了大量的迪斯尼商店,通過銷售品牌產品,迪斯尼賺進第三輪。這還不夠,迪斯尼還在不斷地收購電視頻道,已經有了卡通電影頻道、家庭娛樂頻道,甚至還買了新聞頻道。藉助電視的觸角,迪斯尼佈下它的天羅地網。去迪斯尼樂園,買迪斯尼卡通,這是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之一。所以,迪斯尼能否走出目前的低谷,全看美國的整體經濟前景如何,如果美國經濟能撐得住,久經考驗的迪斯尼就有喘息和發展的空間。

  從迪斯尼集團公司的運營方式看,公司的四個主要業務領域的運營如下:

  第一,影視娛樂。負責生產各種影片、動畫片、電視節目,錄製和上演舞臺劇。迪斯尼公司在這個產業里屬於龍頭老大,擁有若幹子公司和一批著名品牌,下屬的電影製片廠和各種影視機構是美國四大電視網的主要節目供應商,每年共生產50多部故事片,還創作大批含有角色形象的電視節目。除自己創作的作品外,公司還購買其他廠商的影視片向影院、電視臺和家庭錄影帶市場銷售。集團名下的各個發行、錄像、國際公司代理迪斯尼擁有或授予使用權的電影、電視、音像節目在美國和世界各國發行的業務。

  第二,媒體網路。公司通常自己出資生產製作節目,或者從其他節目廠商購買節目播放權,並且為播放這些節目的附屬台站支付數額不等的補償金。公司的收入則來自出售節目中的商業廣告時間。

  第三,主題樂園和游樂場。公司通過各種國內的、國際的廣告與促銷活動對整個迪斯尼世界的各種游樂項目進行市場營銷,以吸引來自各地的游客。每個主題樂園還通過長期協議形式與迪斯尼的其他各公司建立起業務關係。

  第四,相關消費產品。公司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公司創造的各種形象的知識產權交易,並出版圖書和雜誌。許可發放的品種包括與迪斯尼有關的玩具、禮品、傢具、文具、體育用品等。出版類的許可證包括連環畫、藝術圖畫書和雜誌的。許可證經營活動的利潤主要依靠從批發和零售產品的銷售定價中提取固定比例的使用費。除提取使用費外,公司還積極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品,不斷尋求可以用於許可證產品的新角色形象,並參與具有許可證意義的出版物的寫作和插圖的創意工作。此外,公司以“迪斯尼專賣店”向市場直接推出與迪斯尼有關的產品。截至1999年9月30日,專賣店的總數已達728家。公司擁有出版社為兒童和家長提供各種圖書,出版《趣味家庭》、《迪斯尼歷險》和科普雜誌《發現》等期刊。公司下屬的軟體商迪斯尼互動公司,則主要從事開發和營銷家庭和學校使用的電腦教育與娛樂軟體以及游戲軟體。公司還生產教育用的視聽產品,其中包括錄影帶和電影、招貼畫和其他教具

  運用現代企業的管理手段,迪斯尼編織了一個龐大的有機網路,在這個網路中充分發揮領導者巨集觀統攝全局的作用,為整個跨國公司的發展指明方向與目標。利潤,利潤,還是利潤,迪斯尼仿佛是一個高速滾動的雪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充分體現了跨國壟斷資本的特色。

迪斯尼製作特點

  1、不斷創新,順應時代潮流。動畫片要發展,必須順應時代潮流,不能光吃老本,只有不斷創新、調整,符合不同時期孩子們的口味,才能始終贏得孩子們的心。贏得了孩子的心,也就贏得了家長的心。贏得的觀眾越多,成功的繫數就越大。比如最近推出的《星際寶貝》,故事中的外星狗就非常現代,集科幻意識、家庭意識和動物保護意識為一體。不僅符合現代孩子的胃口,也符合家長的胃口,這是迪斯尼發展的方向。

  2、全球化定位與本土化的結合。迪斯尼必須從各種不同的背景和文化中尋找新的和有趣的人物,只有這樣才不至於使所有的影片流於雷同。千篇一律地去到歐洲的各個城鎮尋找經典故事是不夠的;對外國故事的改編至少可以滿足兩種組織功能:一是它可以增加迪斯尼產品的多樣性,使迪斯尼產品給人一種全球化的印象;另外,由於這些故事在當地早已經歷了時間的考驗,可以減低製作風險。

  迪斯尼努力去將外國文化改編成美國的和全球的文化產品,其基本動力是追求全球市場。為使文化產品能打人美國乃至全球市場,異國的文化產品必須被美國化和普及化。一方面要保留產品的異域風味,另一方面又要為它註入美國文化元素。比如多加一些愛情情節,多來一些逗笑成分,但是又必須把握分寸。迪斯尼製作的基本原則是,給影片加入足夠的異域文化元素以表達一種獨特的文化經驗,但是不要太多,以免把觀眾都嚇跑了。

  全球化並不能脫離本土化,全球化與本土化都是相對的,是同一個硬幣的兩面。為了使全球化更有效,迪斯尼嘗試將市場策略本土化,在海外做廣告時起用當地的著名影視明星來做市場推廣和配音。專門聘請當地的著名明星為其配音,將主題歌曲根據當地的語言習慣重新作詞並請當地的知名歌手為其演唱。比如《木蘭》粵語版就起用成龍、陳慧琳擔任配音。

  3、精湛的製作技術。首先,迪斯尼網羅到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頂尖製作人才,比如《木蘭》的工作隊伍就有大約700個藝術家、動畫片製作者和技工。其次,迪斯尼擁有最先進的動畫製作設施。比如為了製作《木蘭》,奧蘭多工作室就進行了一年半的實驗,在電腦圖像 (CGl)上進行了幾次技術革新。正由於這些革新,觀眾才得以在銀幕上看到2000名騎在馬背上的匈奴士兵穿越雪山、全力進攻的扣人心弦的場景。第三,迪斯尼具備足夠的投資實力,這是其他競爭者所難與相比的。比如迪斯尼總共花費了一億美元和五年的時間來製作《木蘭》,這也是大多數製片公司都難以承擔的。當然,大量投資並不能保證所有的迪斯尼產品都能受到歡迎,但是,具備資金、專家和先進設備,迪斯尼在全球競爭上確實占有戰略優勢

迪斯尼發行模式

  1、轟炸式的宣傳。迪斯尼每次推出一部新片之前,整個集團上下一致,全力配合,利用所有宣傳機器和設施:迪斯尼電視頻道、所轄ABC電視網、迪斯尼網站、迪斯尼樂園、迪斯尼玩具專賣店,並與其戰略伙伴電影院、麥當勞和可口可樂公司等有關方面合作,進行宣傳。記者採訪時正值迪斯尼宣傳《星際寶貝》高潮, “寶貝”畫像到處都是,連公司大門口過去的米老滑鼠志也暫時換成了“寶貝”。

  2、全球化的發行網路。全球化是迪斯尼化的自然延伸。迪斯尼的全球化是通過它遍佈全球的發行網路實現的。因此,全球發行網路是全球化的基礎,若沒有全球發行網路,迪斯尼走不出美國。日本動畫片的質量有時也能夠與迪斯尼動畫媲美,但由於發行網路的局限,就不可能在全球範圍內與迪斯尼爭雄。除了影片的發行網外,迪斯尼還擁有商品、書籍、玩具、服裝、電視以及錄像帶等等其他商品的全球發行網路。所有這些構成了迪斯尼複雜完備的基礎設施。

  3、連環套式的發行。延伸“轟炸式”的宣傳,並不是把人們“轟”到影院了事。影片貨真價實的魅力自不用說,更重要的是要使它的生命得到長期延續。通常情況下,一部電影即使再轟動也只是“一時”,要讓它變得更為長久,迪斯尼采用了連環套:影院放過後,電視播,接著是錄像帶、光碟,書籍、出版物,同時將“明星”、“偶像”製成玩具,印在服裝上,讓它走進孩子和家長的內心深處。

提示 本條目僅是MBA智庫百科迪斯尼集團的介紹。若您需要與迪斯尼集團聯繫,請訪問迪斯尼集團官方網站。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8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14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迪斯尼集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21.227.5.* 在 2008年5月11日 11:14 發表

很好

回複評論
218.57.111.* 在 2008年7月31日 15:19 發表

非常好

回複評論
116.206.34.* 在 2008年8月23日 02:29 發表

thanks for the history

回複評論
222.90.120.* 在 2008年10月14日 23:35 發表

我想開一個迪斯尼專賣,該如何聯繫你們

回複評論
125.79.25.* 在 2008年12月16日 20:12 發表

very good!

回複評論
219.159.159.* 在 2008年12月20日 15:55 發表

太棒了!

回複評論
Attina (討論 | 貢獻) 在 2008年12月29日 13:18 發表

thank you very much!!!

回複評論
219.140.51.* 在 2009年2月23日 15:35 發表

useful for me,thank you.

回複評論
121.23.82.* 在 2009年2月25日 12:17 發表

ok!

回複評論
130.101.95.* 在 2009年4月12日 09:42 發表

Good!

回複評論
218.86.103.* 在 2010年6月14日 14:06 發表

謝謝你

回複評論
111.253.95.* 在 2012年2月5日 13:35 發表

太讚了~謝謝你們~

回複評論
119.8.145.* 在 2012年9月26日 17:34 發表

我想要的東西沒有。

回複評論
61.164.212.* 在 2015年11月10日 21:36 發表

l好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