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關心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過關心理已經成為一些人的常態行為:面對人生的一些關鍵點,只要能達到“過”的最終目的,中間環節做了什麼,都可忽略不計,甚至為此不惜突破法律底線。這種行為,就是過關心理的典型表現,也是社會急功近利思想的一種體現。 如有人為考級而抄襲作弊,有人為應付檢查而臨時突擊,也有人為找到好工作而簡歷造假……這種不擇手段、只為“過關”的現象,說到底就是“過關族”在為自己見不得光的行為尋找藉口。
很多游戲,不少玩家為了過關,到處查找攻略,尋求捷徑,甚至千方百計想作弊,目的就是先人一步達到自己的目的。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很多富有挑戰卻又牽涉切身利益的關口,努力想辦法通過是人之常情,倘若也像玩游戲一樣,不惜採取作弊等手段,則顯然是不可取的。調查發現,竟有84.2%的人坦言為了“過關”曾違反規則甚至突破底線。
78.0%的人認為,很多人為“過關”而不惜違反規則甚至突破底線,主要原因是整個社會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心理;73.6%的人覺得是“整個社會急功近利所致”;49.2%的人將原因歸結為“社會競爭激烈”。
學者分析,“過關”現象出現的主要責任不完全在個人,根本原因是社會大環境和機制存在問題。不可否認,當前社會有些領域缺少公平、公開的機制。有些人迫於壓力,或看到其他人破壞規則而沒有受到處罰,自己也選擇違規以求利益最大化。只要公平、公正的環境和制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過關”心理就難以避免。
“過關”心理大致有幾種表現:
一是不求上進“差不多”。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沒有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的想法,感覺過去工作還過得去,或者基本指標任務已經完成,於是躺在炕上睡大覺,等待上級檢查“過關”。
二是不願擔當“搞敷衍”。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缺乏擔當作為的意識、能力和作風,時間節點快到了,急於採取非常規手段,拼湊數字、拉攏關係、急上項目,為的是打擦邊球、矇混過關。
三是無能作為“真近視”。只看到眼前、只想到局部,見子打子、有事做事,沒有長遠打算和通盤考慮,似無頭蒼蠅到處亂飛,把“過關”當目的,必然本末倒置。
要消除過關心理,關鍵還在於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機制,改變“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
年輕人應該明白“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的道理和重要性,不要被一時利益沖昏頭腦,斷送美好的未來。人在任何時候,都應該學會選擇“對”的事情去做,不要老是責備環境使自己如何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