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轉向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貿易轉向效應是指由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成員國之間相互取消了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擴大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規模,特別是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代替了一些成員國與非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產生的“貿易方向的轉變”。
反傾銷作為國際貿易中的救濟措施,會帶來多種經濟效應,其中尤以貿易轉向效應最為明顯。一國參加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的主要靜態尺度,就是權衡一個一體化組織給他帶來的貿易創造大、還是貿易轉向大,如果貿易創造大於貿易轉向,該國可以加入;如果一國從參加國際經濟一體化組織中得到的貿易轉向大於貿易創造,該國不應參加該一體化組織。從總體上說,如果一個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貿易創造大於貿易轉向,其吸引力就較大,反之吸引力比較小。
針對亞太地區興起的各種雙邊及區域談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事務主管普拉薩德認為,這些都是積極進展,清楚表明瞭每個國家都認識到更加自由和開放的貿易將帶來顯著的收益。
“從一定程度上講,每次只要能就減少貿易壁壘達成某種協議,當然都是好事。我很高興看到這些都指向一個正確的方向。”
但普拉薩德同時強調,這些雙邊和區域性的貿易協議無法真正替代一個真正的更廣泛的多邊協定。“一個通常的擔憂是這些雙邊或區域性貿易協議會不會產生更多的貿易轉向效應。”
所謂貿易轉向是指因自貿協定或關稅同盟的形成導致貿易從效率更高的出口市場轉向效率更低的出口市場。總的來講,如果一個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貿易轉向小於貿易創造,其吸引力就較大。
他說,如果能將TPP和RCEP合二為一,最終形成亞太自貿區(FTAAP)當然是更佳的選擇。從一定意義上講,一個自貿區的規模越大,它產生的收益越大。因為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加入一個自貿區,意味著相對於貿易創造而言,對貿易轉向的擔憂就會減少。
中國外交部表示,此次APEC會議已將“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定為三大重點議題之一,並預期會議有望在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等方向上取得新的突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