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貴州大學(Guizhou University)
貴州大學官方網站:http://www.gzu.edu.cn/ (中英文)
目錄 |
貴州大學(Guizhou University)創始於1902年,位於中國貴州省貴陽市,是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國家“211工程”全國重點建設綜合性大學,貴州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全國本科統招第一批次重點大學。2012年成為教育部“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牽頭高校,入選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成為教育部在西部地區重點建設的14所高水平大學之一,“中西部高校聯盟”成員,中國最早創辦的大學之一。貴州大學歷經貴州大學堂、省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農工學院、國立貴州大學等時期,1950年10月定名為貴州大學。與貴州農學院等院校、貴州工業大學合併,2012年12月,成為教育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截至2013年12月10日,學校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8個、省級重點學科24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52個,並被授權開展高校教師和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科研特色鮮明,擁有3個主校區和6個分校區,占地面積4354.6畝,本科學生46346人,研究生8775人,圖書館現有館藏紙質文獻310餘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191餘萬冊,中外文資料庫43個。
1902年,貴州巡撫鄧華熙在奏章中正式奏請設立貴州大學堂,鄧華熙任命候補道尹嘉詔為監督,聘請周恭壽、廖杭等為教習。1904年貴州巡撫曹鴻勛對貴州大學堂實行整頓,將名稱為貴州“高等學堂”。1905年,分兩批派出20名學生赴日留學,由學堂教習周恭壽帶隊。這批赴日留學生中的尹篤生、周步瑛、王佩芬等人回國後積極推進新學,併在學堂任教,成為了貴州大學早期辦學的骨幹力量。11月,貴州高等學堂改名為“貴州高等學堂預備科”。1906年,時任貴州巡撫的岑春萁將貴州高等學堂預備科再次整頓,改為貴州師範學堂。
1909年,貴州師範學堂改辦為“貴州官立礦業中學堂”,1912年5月,礦業中學堂被迫停辦。未畢業的學生和教學設備等全部轉入貴州省立農林學校。1916年,該校改名為貴州省立貴陽甲種農業學校,1927年奉令停辦,併入1928年3月設立的省立貴州大學。
1926年6月,周西成主持黔政,將貴州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省立第二中學和貴陽甲種農業學校停辦,並以省立二中定為校址,於1928年3月成立貴州大學,周恭壽兼任校長。設經濟、醫學、土木工程、礦業專科和文、理兩個預科。1929年5月,省城秩序頓時大亂,周恭壽去校長職,學生紛紛回家,貴州大學於1931年1月被迫停辦,其校址用於開辦貴州省立貴陽高級中學。1939年冬,貴州省第一屆臨時參議會上,提出了“設立貴州大學”以培養抗戰建國人才的建議。1940年1月國民政府教育部審議,行政院通過,決定先設立國立貴州農工學院,選定貴築縣花溪鎮為院址。
1942年5月,行政院決議成立國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農工學院歸併國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大學於農工學院外增設文理、法商兩學院。5月22日,行政院任命張廷休為國立貴州大學校長,學校制定了“堅毅篤實”四字校訓。至1948年6月,全校4個學院,16個系、1個專修科、1個先修班。
抗日戰爭時期,貴州大學的男兒參加中國遠征軍、開赴抗日前線。內戰時期,以貴州大學學生自治會主席史健為代表開展一系列愛國民主運動,先後組織起“高原社”“民主社會革命社”等民主團體和舉行數次反暴力反壓迫的示威游行,其中以1949年3月間反饑餓運動最為聲勢浩大。
1949年11月25日,貴陽軍管會正式接管國立貴州大學,貴州大學在民國時期的階段結束。
1950年10月,按教育部規定,國立貴州大學改稱貴州大學。1951年11月,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貴州大學”校名,成為主席題名為數不多的高校之一。
1952年,川北大學(農藝系)併入貴州大學。1953年全國高等院系調整,將文理學院大部分併入貴陽師範學院,部分工科專業併入重慶大學,農學類併入西南農業大學,外文系調入四川大學,工學院各系調入雲南大學,法學系調入西南政法大學,經濟系調入西南財經大學。院系調整後的貴州大學,在原來農藝系基礎上,於1954年在原國立貴州大學校址建立了貴州農學院。
1958年7月3日,貴州省委決定在貴陽師範學院恢復重建貴州大學與貴陽師範學院分校,以1953年調整到貴陽師範學院的貴州大學文理學院為基本構架進行覆校。設中文、外語(英語、俄語專業)、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8個系9個專業,8月正式招收新生721人。
1957年,貴州大學農學院的回歸則繼承了老貴大最具淵源的專業-農學以及老貴大的校址。1959年,貴州民族學院(今貴州民族大學)併入貴州大學,1974年與貴州大學分離。一個月後,貴州大學遷入花溪區新校址。2001年成為“西部大開發”教育部重點建設大學。
2004年8月,教育部與貴州省政府在原貴州大學、貴州工業大學的基礎上組建了新的貴州大學。
2005年9月8日,貴州大學經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三部門批准,與中國政法大學等11所高校進入“211工程”大學建設行列。
2009年6月,原教育部部長、現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到貴州大學調研指出:按照“211工程”和西部領軍大學的建設要求辦學。
2010年,成為高招自主選拔錄取招生(自主招生)試點高校作。
2011年,進入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院校行列。
2012年11月,入選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14所重點建設大學之一。2012年12月,貴州大學舉行建校110周年慶典。
2013年3月,學校進入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3年7月,發起創建“中西部高校聯盟”,併為秘書處單位。
2014年1月,被教育部、科技部批准建設國家級新農村發展研究院。
截至2014年,學校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心)6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37個、省教育廳批准成立的特色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工程中心、基地)12個、國家級教學基地及示範點5個、省部級文科基地9個(其中省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個)。
學校建有中國白酒研究院、少數民族風情生態旅游研究中心、生態城鎮化規劃研究中心、石漠化改造與生態農業研究中心、東盟研究院、陽明研究院、遵義紅色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學校共主持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90項,其中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37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266項,獲授權專利455項,發表論文113篇,被EI、ISTP、SCIE收錄143篇。出版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規劃項目“世界佛學文庫”、國際視野中貴州人類學苗學(第一輯)、國際視野中貴州人類學˙彞學(第二輯)等圖書。
貴州大學圖書館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圖書館,原有館舍面積42190平方米,新館面積59539平方米,於2013年開放。館藏紙質文獻310餘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191餘萬冊,中外文資料庫43個,電子圖書資源及各類中外文電子文獻資料庫30餘個(包含CNKI、維普、萬方等中文全文資料庫,以及ACS、EI、IEL、Sage、Springer、Wiley等外文全文資料庫)。
圖書館內有線網路信息節點600多個,無線網路信息節點覆蓋圖書館各個閱覽區域。擁有各類型專用伺服器16台、容量達46TB的磁碟陣列系統和6個數字資源鏡像站,各類信息終端500餘台。
截至2013年12月10日,學校與美國、英國、法國、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韓、泰國等40多個國家的10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係。學校共派出300 多人次到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日本、南韓、泰國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參加學術交流、進修和短期學術訪問;共接待包括美國常務副國務卿約翰·內格羅蓬特(John D. Negroponte)及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拳聯主席吳經國,香港特首曾蔭權、澳門特首何厚樺等政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斯蒂格裡茨(Stilglity)、法國波爾多第三大學校長SINGARVELOU、南韓培材大學校長鄭淳勛等大學校長,相繼率團訪問貴大;先後邀請了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裡茨(Joseph E. Stilglitz),澳大利亞皇家科學院院士、悉尼大學教授、博士等在內的200多名海內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學校領導也先後訪問英國牛津大學、美國西切斯特、日本創價大學、南韓培材大學等30多所高校。
截至2014年,學校設有33個學院、有136個本科專業,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
截至2014年1月,貴州大學有1個農藥學國家級重點學科,8個“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國家一類特色專業9個,二類特色專業2個,24個省級重點學科,17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植物保護、生物學、電腦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和3個國家重大項目博士後工作站。現本科招生專業136個。
學校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覆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11個學科門類,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植物保護、數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軟體工程、機械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4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含一級學科博士點覆蓋二級學科博士點46個),4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96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含一級學科碩士點覆蓋二級學科碩士點167個),有法律碩士(JM)、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工程碩士(ME)、農業推廣碩士(MAE)、獸醫碩士(VMM)、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EMBA)、翻譯碩士(MTI)等13個專業型碩士學位授權點,社會工作碩士(MSW)、藝術碩士(MAF)、1個中加合作項目管理碩士(MPM),並被授權開展高校教師和中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工作。
截至2013年12月10日,學校有職工4003人,其中,專任教師2714人,具有博士學位546人、碩士學位1377人,教授546人、副教授968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馬克儉)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候鳥型”高層次人才17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創新獎”獲得者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6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9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科技人才14人、貴州省核心專家8人、貴州省省管專家55人。
學校將貴州大學的簡稱“貴大”兩個字組合在一起,體現了現代感、融合感和貴大的特色,篆書的表現形式,體現了貴州大學的歷史積澱,標誌包含的專用字體、英文以及“1902”的數字傳遞了貴州大學信息,圖形整體感強,醒目、易記。
溪山如黛
常沐春風
學府起黔中
明德至善
博學篤行
大地貯潛龍
明道濟世
見賢思齊
報國為民志氣同
眺望萬千學子
江山處處旭日方東
明德至善 博學篤行。
學校是個好學校,但是不願意去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