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貨幣一體化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貨幣一體化理論(Monetary integration theory)

目錄

貨幣一體化理論的概述

  貨幣一體化就是各成員國聯合起來,結成固定的匯率,執行共同的貨幣政策。西方學者對不同層次的貨幣一體化進行了劃分:(1)匯率同盟。(2)假匯率同盟。(3)貨幣一體化。(4)貨幣聯盟。貨幣一體化理論認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之間越不能靠經常的匯率變動來改變相互之間的貿易條件和本國的國際收支地位,這兩國(或多國)走向貨幣一體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具體說來又主要是與以下一些因素有關:(1)相同或相似的通貨膨脹率;(2)要素流動的程度;(3)一國的經濟規模與開放程度;(4)商品多樣化的程度;(5)工資、價格的(變動浮度);(6)商品市場一體化的程度;(7)財政一體化程度;(8)政治因素。

貨幣一體化理論的收益與主要內容

  貨幣一體化的主要收益來自於匯率穩定。匯率經常經常性變動會影響正常貿易和投資的開展,使用單一貨幣能減少外匯風險,而外匯風險會象交易成本一樣減少一國的進出口,同時單一貨幣能減少外匯風險,而外匯風險會象交易成本一樣減少一國的進出口。當前貨幣一體化理論的最新進展就是運用理性預期的形成,時間不一致性,信譽問題,自然失業率以及匯率決定等巨集觀經濟學的新概念、新理論及分析方法,對貨幣一體化的成本、收益進行分析。在時間不一致性問題方面,在對“貨幣中立建議”西方學者進一步運用時間不一致性觀點來考察貨幣一體化的成本。

  貨幣一體化理論是國際政策協調理論的組成之一,主要內容是最適度通貨區理論。它是由羅納德·麥金農羅伯特·蒙代爾於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貨幣一體化理論發展中的三個重要階段及其主要內容:20世紀60年代初,蒙代爾的“最佳通貨區”理論開創了區域貨幣一體化研究之先河;90年代初,愛默生等人的“一個市場、一種貨幣”思想,打破了“一個國家,一種貨幣”的傳統主權觀,為不同國家間的貨幣融合掃清了思想障礙;90年代中期,保羅·克魯格曼等人的“GG—LL模型”為單個國家選擇是否加入共同貨幣區提供了分析方法與工具。

貨幣一體化理論的評價

  貨幣一體化理論是對貨幣一體化認識過程及實踐發展進程的反映與總結。在區域經濟聯繫加強,貨幣跨越國界發揮作用的要求初見端倪時,人們開始討論滿足什麼樣條件的地理空間可以組建最佳貨幣區;而隨著歐洲貨幣一體化實踐的發展,人們似乎從事了相反的工作,更集中於討論在一個給定的地理空間如何創建一種新的貨幣,這正是歐洲貨幣一體化的主題。在實踐過程中,人們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各國貨幣主權的讓渡和超國家中央銀行的設立,為此,愛默生適時提出了“一個市場,一種貨幣”的思想理念,替代了把貨幣狹隘的理解為國家主權的思想觀念,為以後歐洲中央銀行的建立和歐元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加強,貨幣一體化浪潮也蜂擁迭起,人們的視野不再停留在是否組建貨幣區的討論,而是認識到貨幣一體化已是世界區域經濟發展的潮流,此時單個國家如何判斷是否加入貨幣區,以及何時加入貨幣區成為各國更為關註的緊迫問題,於是加入貨幣區的國別判斷標準應運而生。總之,貨幣一體化理論與其實踐相伴而生,實踐的需求與發展推動了理論的誕生、完善和更新,而理論的發展則為貨幣一體化實踐指明瞭方向,拓展了空間。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Angle Roh,Zfj3000,Jonylovesnow,Dan,Cabbage,Yixi,泡芙小姐,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貨幣一體化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