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導向教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行為導向教學是一種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方法,它提出在教學中註重學生個體行為能力的培養,而個體行為能力包括:專業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倫理道德反映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這種指導思想旨在培養學生將來成為具有自我判斷能力、懂行、可持續性學習本領高的應用型勞動者。[1]
行為導向教學的由來[2]
行為導向教學最早見於德國職教專家 T·特拉姆(1980)的觀點,認為行為導向是一種指導思想,培養學習者具備自我判斷能力、懂行和負責的行為,併在實踐活動中加以展現。 國內學者吳璽玫(開封大學 2001)、王珂(溫州機械技校 2004)、韋必泉(來賓職校 2008)等學者認為,行為導向教學是在教學活動中創造教與學、 師與生互動的社會交往情景的一種教學方法, 主要強調學生的實踐與行動;徐涵(沈陽師大 2006)、王洪明(山東經貿職院2006)、範麗君(海寧技校 2008)等學者認為,行為導向教學是由一系列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所構成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與策略, 主要強調培養學生的個體行為能力。 因此,行為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行為互動為紐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示和反饋評價等綜合能力。 行為導向教學是一個迴圈變化的螺旋上升過程,通過採用恰當的思維互動教學方法,實現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的提高。
行為導向教學的方法[1]
行為導向教學指導思想採用的具體教學方法有:
1.項目教學法。根據弗雷的項目方法觀,其基本步驟包括:(1)作為開放性出發點項目創議;(2)作為研究項目創議產生的項目方案;(3)考慮到行為步驟而確定的項目計劃;(4)項目實施,通常按照計划進行,要求參與者發揮最大的積極性;(5)項目結束。這種方法猶如一個完整的單元項目,學生通過一種較完備的過程,學習並掌握每一環節的基本知識和瞭解所需的必備能力。這種方法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2.模擬教學法。讓學習者在一種人造的情境或環境里,如在模擬實驗室或模擬工廠里,學習職業所需的知識。例如在電子商務教學中,利用模擬實驗室模擬網上營銷,把網路上電子商務中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都得到真實的模擬。
3.案例分析教學法。提供現實中的案例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分析抓住或發現問題,然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手段,讓理論和實踐得以結合,達到為實踐行為做準備的目的。如在市場營銷教學中經常採用此法,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獨立、遷移性地處理問題的能力。
4.角色扮演教學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扮演專業職業者從事某項實踐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交際能力的方法。如在市場營銷教學中,保證有足夠的課時,接受有關單位的委托,讓學生作為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去做市場調查和產品推銷。這些教學方法的實質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往模擬情境,從而產生行為理論的假設,這種情境中,他們通過反覆練習,進而會預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現實經濟活動要求的行為方式、智力活動方式和職業行為能力,即在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性方面得到發展。“行為導向”的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以學生的行為表現為標誌的,是一種/以學為本,以學論教0的教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