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碩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蔣碩傑(1918年8月25日-1993年10月21日),湖北應城人,生於上海,傑出經濟學人,中央研究院院士。蔣作賓之四子。他將新古典經濟學派與重貨幣學派的思潮帶進臺灣經濟學界。
目錄 |
蔣碩傑1921年開始與兄、姐共同受教於家庭教師朱子秋(後留日)。1926年他插班進入姨母張默君創辦的神州女學屬小學的四年級。1928年轉學南洋中學附屬高小二年級,並於翌年進入南洋中學。16歲到日本讀過慶應大學預科。
21歲到28歲這八年,蔣碩傑先後就讀於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劍橋大學,1941年獲得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學士。1943年由經濟學大師哈耶克推薦得到獎學金重回倫敦政經學院的研究所。當年11月份在經濟學刊(Economica)撰文批駁凱因斯(Keynes)人口成長與就業關係的文章。1944年又於經濟學刊發表批判尼古拉斯·卡爾多股票投機學說的文章。之後撰文批評劍橋大學資深教授庇古(A. C. Pigou)所著《就業與均衡》部份內容之錯誤,庇古認錯並修改其書中二章內容。1945年以流動分析(flow approach)理論探討經濟發展,獲得經濟學博士。
在倫敦政經學院就學期間,蔣碩傑曾發表數篇論文刊登在該校主辦的學術期刊《經濟學刊》(Economica)上,更獲得象徵最佳論文的“赫其森銀牌獎”(Hutchinson Silver Medal)。
曾任職於國立北京大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回國後出任臺灣經濟研究院首任院長,之後又擔任首任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蔣碩傑也是首位獲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的華人經濟學家(1982年)。
1945年—1947年 東北行轅經濟委員會 調查研究處處長
1947年—1948年 北京大學 教授
描述:翌年去台,在臺灣大學執教。
1949年—1954年 國際貨幣基金會 研究員
1954年—1958年 臺灣行政院 經濟顧問
描述:提出臺幣貶值與貿易自由化政策,研擬外匯改革辦法,是為其後臺灣當局1958年外匯改革藍本。
1958年—1960年 臺灣中央研究院 院士
1960年—1969年 美國羅契斯特大學 教授
1969年—1970年 美國康奈爾大學 教授
1970年—1971年 臺灣行政院 賦稅改革委員會委員
描述:曾任英國牛津大學高級訪問研究員。
1976年—1980年 臺灣經濟研究所 所長
1980年—1993年 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 院長
描述:1980年以後在臺灣創立中華經濟研究院,任院長、董事長等職。
- Tsiang, S.C. "The 1951 improvement in the Danish balance of payments." IMF Staff Papers, vol. 3, 1953, pp. 155-170
- Tsiang, S.C. "Liquidity preference and loanable funds theories, multiplier and velocity anlysises: a synthe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46, 1956, pp.539-64.
- Tsiang, S.C. "The Theory of Forward Exchange and Effects of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Forward Exchange Market", 1959, IMF Staff Papers.
- Tsiang, S.C. "The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money: an inventory theoretical approac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76, 1968.
- Tsiang, S.C. "Taiwan's economic miracle: lesson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C. Harberger, editor, "World Economic Growth; Case Studies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 San Francisco, CA,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