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率假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自然率假說(Natural-rate hypothesis)
目錄 |
自然率假說是弗里德曼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s.Phelps)於1968年同時提出的。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出現了嚴重的、持續性的“滯脹”,這是當時被作為國家經濟政策指南的菲利普斯曲線所無法解釋的。針對這一矛盾,弗里德曼提出了附加預期的菲利普斯曲線。自然率假說正是附加預期菲利普斯曲線中很重要一個的部分。弗里德曼所提出的自然率指的是“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讓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的自發供求力量發揮作用時所應有的、出於均衡狀態的失業率,這種失業率是穩定的、獨立與通貨膨脹率的.只要沒有貨幣干擾,實際失業率總是以這種自然失業率為軸心而上下波動的。”根據弗里德曼這一自然率假說,政府在短期內可以通過高通貨膨脹率來使失業率低於自然率水平。但從長期來看,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是沒有必然聯繫的,自然率將是必然存在的,從而政府試圖通過高通貨膨脹以實現高就業率的經濟政策將會失效。
自然率假說盧卡斯在“自然失業率”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關於就業、產出、物價等經濟變數存在著一種由政府政策支配的實際因素(如生產、技術等)決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論觀點。
自然率假說的要旨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有其內在的動態平衡,外界的力量能打破平衡於一時,但不能使之根本動搖;政府所能作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儘量順應它。這與貨幣主義對自由經濟的堅定信仰是一致的。
滯後性和對自然率假說的挑戰
(1)自然率假說:總需求的波動只在短期中影響產出,就業與失業,而在長期中這些變數要回到古典模型所指出的水平。
(2)滯後性描述了歷史對自然有長期持續影響,指出總需求甚至在長期中也能影響產業和就業而向自然率提出挑戰,因為衰退會通過改變自然失業率而借許多機制給經濟留下長期傷害。比如,衰退改變使失業時工人會失去有價值的工作技能,或改變了決定工資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