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人格化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群體人格化管理就是在組織管理過程中運用群體人格化理論,進行群體目標的設置,分析評估群體績效,進行群體激勵等管理行為。
註:群體人格化是指將群體視為一個類似於人的整體或系統,進行群體人格類型、發展進程、目標動力的分析和測量,理解群體人格的結構、特點,開發群體達成群體目標的能力。
群體人格化管理的內容包括:
(1)對群體進行群體人格測量分析,據此進行類型化操作;
(2)根據群體人格的類型特質,分析群體的行為模式。進行簡單的群體行為預測。進而可以更準確地進行群體目標的設置;
(3)群體人格化管理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以此來進行群體績效評估分析,通過整體化目標完成的程度對各個成員的進行獎酬。
(一)群體人格化的條件
群體的特征使群體具有了形成群體人格的條件,它們包括:(1)整合性,即群體具有共同的價值和規範,成員受到群體價值和規範的約束,使群體成員的心理和行動趨於一致。(2)結構性特征,主要表現在群體中各成員的特定地位、構成的等級關係系列、人際關係網路以及群體領導層方面,使每個群體具有區別於其它群體特征並決定群體行為模式。(3)目標性,任何群體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標,群體的一切活動都是和它的目標聯繫在一起的,正是這種群體目標的一致性是群體成員產生了共同的興趣和願望。(4)暗示性,指群體中大多數人或其中有威望的人的心理與行為對其他成員的影響,表現為其他成員無批判地接受所提供的信息,反映了群體決策的特點。
群體的這些特征使每個群體形成各自的群體人格成為可能,使群體行為在一般情況下具有了趨一致性,即形成一定的行為模式。以上群體的特征與作為人格框架和個性根源的特質類似,因此,而具備了對群體進行人格化類型化操作,分析群體行為模式併進行簡單的群體行為預測的條件。
(二)群體心理及其作用下產生的群體決策
群體心理是在群體內部成員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過程中產生的,它是社會活動和社會交往的產物。群體心理是由群體成員的個體心理所構成,是群體中每個成員的個體心理特征的有機綜合和高度概括。
群體行為集中體覡於群體決策之中。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工作群體,其決策有四個明確的階段,在定向階段,群體被引到問題E來,並對—些事實進行分析;在評價階段,成員對問題做出估計,並對其他人的觀點做出反應;第三階段,群體開始談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達成共識的鬥爭巾,產生了派系建立了感情;最後階段,群體試圖重新恢復到開始時的和諧關係。而在群體決策中強大的群體壓力使成員出現遵從行為,即群體壓力迫使成員屈從多數人的意見,採取與群體習慣、規則或普遍意見一致的行動。通常群體決策也由一些關鍵人物主持或操縱,極具自信並對其他成員有較大影響力的成員能令人信服地闡述其論點,使其他人不作過多爭辯就接受他的論點。
(三)群體人格化管理的意義
首先,群體人格化管理對於群體成員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管理過程中,將群體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人格化管理,可以增強群體成員的整體觀念、群體凝聚力和群體的整合程度,使群體目標和成員目標高度結合,群體目標與成員個人目標越一致,因而群體的凝聚力程度也就越高。這就意味著,在群體達成目標的同時,滿足其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也增強了群體成員的歸屬感和滿足感,更有利於其開發潛能,實現自我價值。
其次,群體人格化管理具有以下四個功能。(1)標簽功能,群體人格鮮明的表明瞭群體特征和行為模式,有利於管理者的區分與辨別,可以根據群體人格化操作,將群體歸類,進行差別對待。(2)可以利用豐富的人格理論,認識並分析複雜的群體行為模式,進行群體行為的預測。通過引入和對豐富的人格理論的借鑒,從一種新的視角認識群體及群體的特征,同時建立和運用群體人格化的測量和分析方法,將各個群體進行人格的類型化,從而建立群體行為模型,認識併進行群體行為的預測,便於設定群體目標,並對群體完成目標的能力有充分和完整的認識。(3)通過群體人格化管理進行群體績效評估分析。群體績效是指群體實現預定目標的實際結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群體生產的產量(數量、質量、速度、顧客滿意感等);群體對其成員的影響(結果);提高群體工作能力,以便將來有效地工作。通過群體人格化進行績效分析,可以對群體決策行為及完成目標程度有整體認識,對於群體組成結構優化、激勵和群體能力的開發提高有重要意義。(4)在大規模組織中運用群體人格化管理可以簡化管理,減少高層管理者的工作量。在現代的大型企業中,存在著眾多的員工,往往以工作群體成員的角色出現在組織中,高層管理人員不可能瞭解每一位員工,通過群體人格化管理,可以將每一位員工更好的納入群體,整體把握群體人格和特征,從而減少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