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美學可用性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美學可用性效應(aesthetic-usability effect)-美學在用戶體驗中的影響,又叫審美可用性效應

目錄

什麼是美學可用性效應

  美學可用性效應指的是漂亮的界面設計可以讓用戶對微小的可用性問題更加寬容,用戶會對你的視覺設計產生正面情感反饋,也更能容忍網站上的微小可用性問題。

  這是因為人類喜歡漂亮且吸引人的設計,用戶認為吸引人的產品可用性更好的傾向,也就是用戶傾向於將有吸引力的產品視為更有用。人們往往相信看起來更好的東西用起來也更好,即使它們並不是真的更好用或更高效。

美學可用性效應的相關實驗

  1995年,人們第一次在人機交互領域研究美學可用性效應。日立設計中心的Masaaki Hurosu 和Kaori Kashimura要求252位受訪人員對設計可用性及美學吸引力打分,測試ATM 界面的26個變數

  他們發現,受訪者對美學吸引力的評分和感知易用性的相關性比他們對美學吸引力的評分和實際易用性之間的關聯更強。Kurosu和Kashimura得出結論:即使是嘗試評估系統的底層功能時,用戶也會受到既定界面的美學方面的強烈影響。我們的同事Don Norman,在2004寫的《情感設計》這本書中,深入探索了這個概念,因為它適應於各種日常事物。

  審美可用性效應表明非技術背景的人更傾向於相信,設計美觀的產品比其他產品會更有用。當美觀的設計沒有作用的時候,這些用戶不會怪罪無效的功能而是責怪自己。也許是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照片,或者是產品剛好用了你喜歡的顏色,又或者是因為炫目的動畫效果打動了你。儘管產品並不盡如人意,這些積極的情緒反應增進了你和產品的互動,它們補償了產品可用性的缺陷,讓你更加寬容。

  “但是,它看起來好好看啊。”這相當於「哇,他看起來好帥,性格一定也很好。如果我們沒能好好相處,一定是我的錯,是我太糟糕了。」[1]

美學可用性效應的案例

  兩台自動取款機[2]

  日本的研究人員製造了兩台在功能上完全相同的自動取款機,其按鈕的數字及其工作原理都保持一致。唯一的差別是其中一臺的按鈕和顯示屏被設計得更有吸引力。在日本和以色列(研究在此進行了重覆以考慮文化差異是否會帶來影響),研究者們都發現更有吸引力的機器在使用中遇到的問題更少。

  Norman對此做出了兩種解釋:

  1.基本上,當我們放鬆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更靈活,並更能為複雜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法。反,在我們感到沮喪和緊張的時候,大腦的思維就會像位於隧道中的人的視野那樣受到限制,我們僅能看到當前面臨的問題。

  2.我們喜歡去做那些能讓我們感到愉快的事情,我們更願意去面對那些對我們有吸引力的問題。

  在UX設計中,這意味著你必須創建能夠給最終用戶以積極而持久印象的產品。

美學可用性效應的局限

  漂亮的設計可以讓用戶對微小的可用性問題更加寬容,但對大的問題並不是這樣。(就像電子商務第一法則一樣,如果用戶找不到產品,他們就不可能購買產品。如果可用性很差,即使再精美的設計也不會帶來收入。)形式和功能應該共同攜手共進。當界面存在嚴重的可用性問題,或者因為美學犧牲了可用性的時候,用戶就會失去耐心。在網站中,人們很快就會離開。

參考文獻

  1. Carlos Han.交互設計中的 7 個心理學原理—不要作惡以及濫用這些方式操縱用戶 .東京的 IA/UX/UI 設計師,2019
  2. 唐納德·諾曼.《情感化設計》.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美學可用性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