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陶氏化學公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美國陶氏化學公司(Dow Chemical,道氏化學公司)美國陶氏化學公司網站:http://www.dow.com/ 英文
目錄 |
1897年創建於美國的陶氏化學公司是一家以科技為主的跨國性公司,位居世界化學工業界第二名的國際跨國化工公司(美國杜邦公司居第一位)。陶氏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工廠。主要研製及生產系列化工產品、塑料及農化產品,其產品廣泛應用於建築、水凈化、造紙、藥品、交通、食品及食品包裝、家居用品和個人護理等領域。公司業務涉及18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員工4.6萬人,2003年總銷售額達330億美元,產品類型多達3,500餘種。
陶氏化學公司是一傢具領導地位的全球企業,以科學和技術見稱,為各個主要消費市場提供創新的化學品、塑料、農用化工產品及服務,年總銷售額達400億美元。陶氏的客戶遍佈全球175個國家,所服務的多個市場,包括食品、運輸、保健和醫葯、個人及家居護理、建造與工程等,均是對人類生活發展非常重要的環節。陶氏於在2004年財富全球500強排名第105位, 財富全美500強中排名第34位。
作為業界領先的化工企業,陶氏清楚地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深知科學技術的知識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核心,因此陶氏化學多年來一直將可持續發展戰略融入企業文化。2001年,在全球最具權威的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綜合評定中,陶氏榮獲全球化工界“2001年可持續發展領導者”稱號,2002年又在全球最大的2,500家全球化工企業中脫穎而出,獲選為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
陶氏化學公司大中華區總部日前落戶上海,以進一步統領和推進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在內的業務。陶氏大中華地區總裁麥健銘表示,“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為提升陶氏在中國的市場地位,我們必須確立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以及針對中國的市場戰略,並加大投資力度。”麥健銘說,陶氏在華業務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他希望未來幾年,陶氏能迅速做大中國市場,取代德國,成為陶氏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
據《上海證券報》2009年3月11日消息,2008年全球化工行業最受矚目的併購案——陶氏化學收購羅門哈斯案終於在一波三折後撥雲見日。陶氏化學公司10日宣佈,已經與羅門哈斯公司以及其部分股東達成協議,准許陶氏於2009年4月1日之前按照大幅更改後的財務條款完成收購交易。
- 美國化工業巨頭杜邦公司和陶氏化學公司11日正式宣佈合併,合併後的公司將被命名為陶氏杜邦公司,雙方各持50%的股份,總市值約1300億美元。杜邦公司當天發佈公告稱,交易預計於2016年下半年完成,隨後公司將拆分為三個獨立的上市公司,分別專註於農業、材料科學和特色產品研究,拆分將於合併完成後的18到24個月之後開始。根據交易條款,陶氏化學的股東可將手中每股股票兌換1股陶氏杜邦公司股票,杜邦的股票則可以兌換1.282股新公司的股票。此外,陶氏化學的首席執行官利偉誠將擔任合併後公司的執行董事長,而杜邦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溥瑞廷將擔任新公司的首席執行官。[1]
早在30年代,陶氏已通過代理商開展在大中華地區的業務往來。陶氏香港及臺灣辦事處分別在1957年和1968年成立。1979年,隨著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陶氏在廣州正式設立在華的第一個業務辦事處。1998年起,陶氏先後在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化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多所院校設立了獎學金,支持中國的教育事業和本地化工專業人才的培養。陶氏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於1998年成立,負責管理陶氏在華所有投資項目。2001年-2002年陶氏連續兩年贊助北京、上海和張家港近200所中小學校開展增強環保意識的“手拉手地球村”活動。此外,陶氏還為張家港一所高校建立了一個陶氏電腦課堂,幫助當地學生掌握信息技術。2004年8月,上海正式成為陶氏大中華區的總部。
陶氏並積極在大中華地區拓展製造基地。迄今,陶氏在上海、北京、廣州、香港、臺北設有5大業務中心,在寧波、張家港、南通、上海、武漢、廣州等地建有10個生產基地,總投資約5億美元。2003年,在中國內地及香港、臺灣的銷售額為1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和德國,是陶氏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
通過多年的經貿合作,陶氏與區內客戶、分銷商以及各級政府及相關單位建立了密切的聯繫。在中國和全球市場,陶氏的目標是掌握客戶業務需求、緊貼市場變化及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
美國文化入侵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