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交易所集團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 Inc) 全球最大衍生商品交易所市場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cmegroup.com/ 英文
http://www.cmegroup.com/cn-s 簡體中文 http://www.cmegroup.com/cn-t 繁體中文
目錄 |
2006年10月17日,美國芝加哥城內的兩大交易所——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正式合併,由此誕生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集團。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預計會革變環球衍生產品市場,為顧客和交易參與者提供更大的營運和成本效益,同時亦能為股東帶來重大裨益。合併機構的營運總部仍然會設於芝加哥。
這個新的龐然大物總市值將達到250億美元,遠遠超過包括紐約股票交易所、歐洲交易所等競爭對手。合併將使新交易集團在利率期貨、指數期貨等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及農產品期貨交易等市場,擁有對手難以匹敵的規模優勢。
這樁發生在美國第三大城市的購併,影響已波及歐亞市場。
2008年3月17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與紐約商品交易所達成協議,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以股票加現金的方式實現對後者的收購,涉及資金約94億美元。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與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分別創立於1898年和1848年,早期均從事與農產品相關的期貨交易。出於地理上的便利條件,雙方的合併計劃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醞釀,其間共經歷了 30多年。合併的努力至少有三次,但均以失敗告終。
據當事者回憶,合併道路之所以困難重重,主要由於雙方企業文化之間的巨大差異、企業未上市前定價困難,以及歷史留存的不信任因素。
至1990年代末期,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抓住了電子交易時代對金融衍生商品交易的巨大需求這一良機,在短短的幾年內,交易量連續超越紐約和倫敦,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商品交易市場。
2002年12月,商業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上市,而期貨交易所也在2005年10月上市。上市為兩家交易所順利合併奠定了基礎。
而且,近幾年來兩家交易所的合作其實已經日益緊密。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新聞發言人告訴本報:“兩家交易所數年來都保持著穩健並富有成效的合作,2003年雙方合作推出了結算業務,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開始結算所有發生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因此,今天最終合併,是期貨和金融市場發展的結果,我們別無選擇。”
而芝加哥Arc Capital Management總裁Steven Petillo認為,“促成雙方今天合作成功的關鍵因素,是因為兩家交易所都是上市公司,因而使雙方的市場價值透明化,任何人都可以從其股票價格、信譽分析等多元數據基礎上清晰地分析出並看到其市值所在——商品交易所合併前為180億美元,期貨交易所為70億美元。可以說,愈加透明的市場環境是促成合併的第一步。”
新集團無疑是以商業交易所為主導的。集團總裁由原商業交易所總裁克雷格·多諾霍出任,董事會由29名成員組成,商交所和期交所分別占20名和9名。
但合併成功僅是新交易集團的第一步,更多的挑戰將來自整合的過程。如何留住老客戶也是新集團面臨的迫切問題。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新聞發言人說,“合併當然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首先要取得雙方股東、期貨交易所會員、管理層等對一系列決策的一致意見,例如對新交易所新管理層、決策層的選舉等等。然而,這隻是合併過程中的一個部分。從目前的狀況我們可以積極地預測,未來12-18個月之後,我們將取得預期的收益——那就是,預計降低共1.25億美元成本和勞動力總投入。”
Steven Petillo則對整合的前景樂觀。他說:“兩家百年交易所,交易形式類似,人才水平相近,諸多因素決定了合併不會存在嚴重的文化和管理等障礙。電子交易平臺的整合以及其他技術整合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可是,這些問題對任何合併來說,都是正常的。”
“合併對雙方都是有利的選擇,至少現在來看是這樣,商品交易所可以通過合併進入其一直薄弱的農產品期貨市場、利率期貨市場。比如,農產品期貨中的肉類期貨產品,利率期貨中的外匯產品將很有可能合併後成為一個交易亮點。”Steven Petillo說,“兩家交易所合併後,毫無疑問將在芝加哥乃至全美形成行業壟斷地位,這樣,其交易價格很可能形成一個增長趨勢,對於美國交易者、歐洲交易者都是如此,所以,今後數年,對合併後交易價格、交易成本的關註可能會比較敏感,甚至會成為其成敗的關鍵。”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新聞發言人則表示,對雙方的客戶來說,合併將最終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交易風險。
芝加哥毫無疑問是衍生品交易、期貨交易的中心,從2005年的數字來看,全美64% 的期貨交易都發生在芝加哥。兩家交易所的合併更加穩固了芝加哥全美金融中心的地位,眾多分析人士和咨詢機構認為,合併最終會加速雙方在美國以及在其他國家的發展。
合併案公佈後,歐洲各大交易所對此表示出了高度關註。分析人士認為,這必將引發歐洲大陸交易所合併的新一輪浪潮。而在亞洲,新交易集團已經表現出明顯的擴張意圖,且有實質性擴張舉措。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已經和新加坡交易所合資組建了商品交易所,開發依托於電子交易平臺的衍生商品交易。而期貨交易所則分別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就開拓中國衍生品市場信息交流簽署過諒解備忘錄,並舉行了包括中國證監會與上海期貨交易所官員在內的培訓。
此外,該交易所還推出了人民幣期貨與期權交易產品,為市場提供規避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的工具。
“新集團會在原來的基礎上加強對歐洲和亞洲市場的合作和開拓。雙方都有深厚的亞洲市場交易歷史,都在新加坡開展了一年以上的電話交易中心,並且擬定了亞洲市場計劃,雙方都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深入亞洲業務。”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發言人說。
而Steven Petillo認為:“當合併過程在實際中真正完成以後,大力擴張新交易所亞洲市場更符合其發展邏輯。我個人認為,新交易所將對穀物期貨、能源期貨投入特殊的關註,尤其是在整合後的電子交易市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