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改飼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糧改飼就是將糧食作物改種為飼料作物。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及:要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
糧改飼是推進糧食作物種植向飼草料作物種植的方向轉變,構建種養迴圈、產加一體、糧飼兼顧、農牧結合的新型農業生產結構。
農業領域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據統計,從1990年到2012年,我國人均口糧消費下降了16%,肉蛋奶消費上升了226%。照此發展,到2030年,我國的飼料糧消費需求將達到口糧的2倍以上。未來的糧食問題不是口糧短缺,而是飼料糧保障問題。
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本質上不是說人吃的部分。最近幾年,大豆、玉米進口量大幅增加,但進口小麥和稻穀基本上沒有什麼增加,只是調劑一些餘缺。所以糧食安全問題,本質上是在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來解決飼料安全問題。
近年來我國糧食形勢出現新變化,在連年豐收的同時,糧食庫存量、進口量也同時增長,糧食生產結構尤其是玉米面臨調整。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增加了1.99億畝,其中玉米就增加了1.95億畝;玉米產量從1.16億噸增長到2.25億噸。玉米為糧食增產作出貢獻,同時也帶來巨大的階段性庫存壓力。
一方面是玉米供求過剩,面臨調整;另一方面是我國優質飼料缺乏,每年需要大量進口。
據統計,每年我國玉米消費量的60%以上都用作飼料,但傳統的飼喂方式是將玉米籽粒和秸稈分開處理;全株青貯玉米,則是將玉米籽粒與秸稈一起製作成青貯飼料。與全株青貯玉米相比,傳統飼喂方式提供的營養物質總量和生產效率都低了不少。
從種養業區域佈局看,目前草食畜牧業主產區很大一部分與我國玉米等糧食主產區相吻合,也與我國調減玉米種植的“鐮刀彎”區域有很大重合。在這些地區發展全株青貯玉米,可以有效減少牛羊等草食家畜的優質飼草料供需缺口,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農業部開展“糧改飼”試點,主要引導種植全株青貯玉米,同時也因地制宜,在適合種優質牧草的地區推廣牧草,將單純的糧倉變為“糧倉+奶罐+肉庫”。2015年“糧改飼”試點計劃種植150萬畝,實際落實286萬畝,收儲優質飼草料995萬噸,超出預期目標將近1倍。
通過種養加的緊密結合,飼料糧就地轉化,讓‘糧變肉’‘草變乳’,實現過腹增值,這是農業領域‘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重要措施。”
從2015年年開始,農業部在全國30個縣試點糧改飼。
2015年5月,《農業部關於促進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草食畜牧業是現代畜牧業和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飼草料供需缺口巨大的突出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草食畜牧業乃至整個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步伐。
2016年糧改飼試點範圍將擴大到整個“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17個省區,目標任務增加到600萬畝。
對於糧食安全問題,專家表示,廣義的糧食安全必須考慮到畜牧業飼料。由於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很大調整,居民對肉、蛋、奶的消費量更高,也就意味著對飼料的需求更高。因此,將糧食、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不會削弱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
推廣糧改飼,最關鍵的還是農民的接受程度。基層的畜牧幹部表示,“糧改飼”必須尊重農民意願,政府只能引導。有的地方實施起來有難度,一方面是因為農民受種植觀念影響不願意把土地調整齣來種草,另一方面是種糧有補貼還有收益,種草後效益並不能馬上體現。
要調動農民發展“糧改飼”的積極性,必須從提高飼草料生產和利用效率入手,建基地、創模式,進一步穩定“糧改飼”的收益,讓農民得到實惠。同時,進一步培育發展飼草料生產性服務組織,扶持一批商業化飼草飼料種植、加工、銷售、物流等大型企業,促進產業發展。
這篇文章寫的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