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萬能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管理萬能論(Omnipotent view of management)
目錄 |
管理萬能論認為:不論環境條件如何,管理者對組織的成敗負有直接的責任。當組織運行不良時,則由管理者承擔責任,當組織運行良好時,管理者得到榮譽。這種觀點在管理學理論和社會中占主導地位。
管理萬能論從“一個組織的管理者的素質,決定了這一組織本身的素質”這一假設出發,認為組織的效率與效益的差別,取決於組織中管理者的決策和行動,正是管理者決定組織錄用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事、採取怎樣的對策;組織中的最高管理者是組織的中流砥柱,他被賦予指揮的全權,應該能夠剋服一切障礙去實現組織的目標,因此,對組織的成敗負有直接的責任。
管理萬能論將最高管理者視為組織的中流砥柱,他們能夠剋服任何障礙去實現組織的目標。著名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董事會主席李·艾科卡,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使克萊斯勒公司業績卓著而成為美國的民族英雄。當艾科卡在70年代末接管克萊斯勒公司時,該公司己瀕臨倒閉,1980年,公司虧損17億美元。艾科卡上任後,削減費用,引進新產品(包括新型小客車)。到1984年,該公司扭虧為盈,凈利潤達到24億美元,艾科卡也因此獲得了使公司起死回生的極高聲望。當然,管理萬能論並不僅僅局限於工商業企業,這種觀點在其他類型的組織中也很流行。
在通常的情況下,當組織運行不良時,必須有人承擔責任。在一般的社會觀念中,承擔責任的角色是由管理者扮演的。當然,當一切運行良好時,管理者就會得到榮譽。
管理象徵論則持相反的主張,認為一個組織的績效受到管理層無法控制的諸方面因素的影響,管理者在組織成功與失敗中所起的實際作用非常微弱。這兩種主張各有偏頗,顯示更多傾向於這兩種觀點的綜合。
在管理萬能論的支持下,績效考核的重點無疑將關註於結果,以成敗論英雄。
也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在組織運行良好、績效增加時,就會給予管理者以榮譽、績效獎勵、股票、期權等各種形式的報酬;而當組織運行不良、績效不佳時,人們常常採用更換管理者的方式,以期新的管理者能夠帶來績效的改善。無論是在國家治理、體育競技、政府管理與企業經營中,人們都可以看到種種出自“管理萬能論”的實踐。
在銷售行業中最為普遍,沒有業績,即使你能力多強,有多拼命,是沒有什麼生存的空間的。可能存在偶然因素,可能存在不可抗力因素,但管理萬能論就認為你自己是可以剋服障礙的,是可以取得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