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儲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礦產儲量[1]
礦產儲量是指經勘查探明具有利用價值的各類礦產的數量。
礦產儲量的估算方法[2]
礦產儲量估算方法主要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傳統的以幾何計算為基礎的常用方法;
一類是以統計學為基礎的數學地質方法。
傳統的儲量估算方法應用更為廠泛,其方法簡便、易於掌握、能充分發揮地質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在我國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其中的地質塊段法是目前勘探階段儲量估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適用於任何形狀大小和產狀的礦體,而且可分別估算出不同品級、類型、儲量級別礦石的儲量,勘探方法對它影響不大,它在算術平均法的基礎上,彌補了算術平均法不能劃分塊段的缺點, 因此,該方法得到較廣泛的應用。
我國的礦產儲量分級[3]
我國根據對礦床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的可靠性,對礦產儲量進行分級。依可靠程度由高到低,順次分為A、B、C、D、E五級,預測資源量分為F、G二級。而且儲量級別落實到塊段,在同一礦區同一勘查階段中不同級別儲量共存。這與國際框架以勘查階段為主分類是有所區別的。
但是,我國同時有對勘查階段的明確劃分,及對各階段儲量級別比側的明確規定和嚴格掌握,各階段探明儲量總體的可靠性、用途也都有明確的概念,以勘查階段探明儲量總體統計和分析問題的現象已延續多年,如煤礦常說的精查儲量、普查儲量等,而油氣儲量級別的判定一直是以圈閉為單元的。因此,我國儲量是具有溶人國際框架的基礎的。經過一定統計處理就可以按國際框架進行對比,同時保留本國以描述性名詞和定義劃分的儲量級別。並應更加重視可行性研究和技術經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