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調查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什麼是直接調查法[1]
直接調查法是指通過直接的觀察、談話,瞭解人才成長的過程及其環境、人才使用的過程,然後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方法。
直接調查法的步驟[1]
其步驟是:
- 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制訂直接調查的計劃和提綱;
- 按計划進行實際調查,並隨機應變;
- 運用各種手段及時記錄,及時整理材料,進行統計分析。
直接調查法的方法[2]
個人接觸法。公共關係工作人員與社會公眾直接接觸,是準確把握公眾信息的最佳途徑。企業公共關係工作人員直接和員工進行溝通,可以瞭解員工的內心活動情況,掌握他們對企業各項方針、政策的反應,傾聽他們提出的各種意見與建議;企業公共關係工作人員直接和顧客接觸,可以瞭解顧客對企業產品和服務是否滿意,掌握他們對企業及品牌的要求。對於企業的公共關係工作人員來說,直接接觸公眾的機會很多,如可通過參加商品展覽、展銷會直接與公眾接觸,這也為公共關係工作人員提供了瞭解公眾並與其進行溝通的機會。公共關係人員應善於捕捉時機,養成自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機會的習慣,隨時隨地掌握有價值的信息。
深度訪問法。有時,為了瞭解公眾作出萊一反應的深層心理原因和情感原因,公共關係工作人員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公眾對象進行深度訪問。
深度訪問對訪問者有著嚴格的要求,主要包括:
第一,訪問者要受過專門的訓練,有記者的工作經驗更好,以保證訪問者與被訪問者之間能夠順利地溝通。
第二,訪問者應熟悉有關材料,瞭解有關事情的原委,以保證訪問者能夠更多地挖掘被訪問者的深層信息。
第三,註重提問的方式與提問的程式,以保證被訪問者說出心裡話。
深度訪問所提出的問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開放性”問題,另一種是“封閉性”問題。開放性問題是指答案有多種選擇的問題;封閉性問題是指答案非此即彼的問題。一般來說,其提問順序應該是先提開放性問題,使被訪問者容易介入談話主題並有較大的迴旋餘地;後提封閉性問題,讓被訪問者對問題表態,以便掌握有價值的資料並使分析資料容易歸類。
公眾座談會。有時組織根據發生的事件或要解決的問題,可選擇有代表性的公眾到組織或企業中來進行座談。召開公眾座談會,組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規範:
第一,要確定座談主題,主題要明確,重點要突出,座談須圍繞主題而展開。
第二,要註意代表的選擇,應儘量選擇那些有代表性的人參加,其代表的結構要合理,每一位代表都能代表一定的人群。
第三,應規定座談人數,座談人數不宜過多,過多會使每個人發言的時間受到嚴格的限制,從而使發言人不能暢所欲言;同時,人數也不能太少,太少會使參加者不具備掌握信息所需要的人員結構,不具有代表性,同樣也會影響公關調查人員對必要信息的掌握。小型座談會的人員8—10人較合適,不能少於4人,不要超付16人。
第四,要註意座談開始時的議題表述,應儘量自然、簡短,能激發人的興趣,同時以開放性問題為重點,一定要留出較多的時間讓公眾充分發表意見。
第五,要做好記錄、錄音或錄像工作,防止信息流失,把握信息的可靠性和對可用資料的保存。
直接調查法的特點[2]
直接調查法具有直接性、雙向性、及時性和準確性等特點。採取這種方法可以增加對被訪問者的控制,把握調查的主要脈絡。但採取這種方法會增加調查成本,同時調查的範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直接調查法的局限性[3]
直接調查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直接調查所覆蓋的廣度受到調查成本的限制,如果要作大規模調查,則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這種方法一般只適用於小範圍的、小規模調查。
其次,許多隱形就業者出於多方面考慮,不願把自己隱形就業活動的秘密,披露給社會,在調查時,被調查者往往對其隱形的生產經營活動,或多或少地有所隱瞞。
因此,直接調查所取得的結果,肯定要小於隱形就業的實際規模,尤其在調查質量不高的情況下,調查結果肯定與實際結果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