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體驗的五層模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用戶體驗的五層模型,也叫用戶體驗五要素模型、Jesse James Garrett 的五層模型、產品設計五要素
目錄 |
用戶體驗的五層模型由Jesse James Garrett在《用戶體驗要素》[1]里提出,他認為用戶體驗包含五個要素,可以用五層模型來體現,包括表現層、框架層、結構層、範圍層、戰略層。
- 戰略層。
主要包括用戶需求和產品目標。好的產品首先要有自己的戰略定位,由於個人屬性的千差萬別,想要用戶體驗良好,一定是基於某類固定需求的目標用戶群體展開的,任何產品都不能覆蓋到用戶的方方面面。因此首先在進行戰略定位的時候,要問自己、團隊、企業幾個基本的問題。
- 面向的用戶是誰?
- 解決的痛點是什麼?
- 憑什麼是我們?
- 擁有什麼樣的資源促成事情完成?
- 範圍層。
戰略層根據用戶需求提出了產品目標,範圍層則是根據產品目標提產品需求:對內容和功能做取捨和排期。需要建立哪些功能,這些功能又需要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需要哪些功能來支撐。功能的取捨主要考慮行業,受眾人群和競品,以及公司的資源。
- 結構層。
主要包括交互設計與信息架構。設計用戶通過怎樣的流程、產品各功能之間的數據及邏輯。
- 框架層。
主要包括界面設計、導航設計、信息設計。每個頁面具體的界面設計,要考慮有哪些控制項,哪些哪些圖標文字信息等。
- 界面設計。界面最基本的性能是具有功能性與使用性,通過界面設計,讓用戶明白功能操作,並將作品本身的信息更加順暢的傳遞給使用者。
- 導航設計。引導用戶去哪裡。
- 信息設計。傳達想法給用戶。
- 表現層。
使用多種感知方式,包括聽覺、視覺,保證對比和一致性,比如視覺元素的大小和顏色,做好配色和排版。
用戶體驗五層模型的運用[2]
關鍵的設計雖然很小但一旦設計出錯,就會失去用戶。如:按下按鈕時的“滴答“聲似乎無關緊要,但如果這個聲音覺得你是否喝到了咖啡,那麼它就變得關鍵。即時你從來沒有意識到是這個按鈕的失敗設計給你帶來了麻煩,你不妨想想,用戶在使用你產品時有時能啟用,有時沒有啟用,雖然用戶不知道原因,但其實是產品由於按鈕不能發聲,沒有給用戶正向反饋,而降低使用成功率,你很快就會失去一個顧客。
正確的產品形態絕不是由“功能”所決定的,而是應由“用戶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為”來決定的,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幾乎是重合的。
用戶體驗五要素是環環相扣的,不應該因為時間、金錢或人員所限為藉口不去做最低層的戰略層、範圍層、結構層等。如果你忽略了某幾層的,很可能陷入惡性迴圈。如:你不可以只重視感知層,而忽框架層和結構層,這樣的設計是無意義的;你也不可以忽略感知層的重要性,不好的感知層會削弱聰明的框架層和結構層。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