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炒信就是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法進行涉嫌虛假交易、炒作信用等行為,一般情況下被髮現後會給予相應的懲罰。炒信是指在網路商城上利用網路虛假交易炒作商家信用。各個“炒信”組織內部分工明確,有獨立的行規、準則。而在虛假交易的各個環節中,上下游行業分工更明確,涉及手機服務商的驗證、快遞公司甚至欺詐團夥,產業鏈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炒信”過程中非法獲利的途徑主要有幾個方面:
一是每個入會會員繳納的540元會員費和培訓費的收入;
二是賣任務點的收入,平臺在每筆“炒信”活動中抽取10%的點數,後以每個點5元的價格出售獲利;
三是幫助別人“炒信”獲利,平臺幫助他人完成虛假交易獲取任務點後再出售;
四是銷售空包獲利,通過代售快遞空包的差價獲取利益。
通過虛假的交易信息,買賣者均獲得了各自所需的利益。網店主可以隨心所欲根據自身的需求發佈虛假物品成交的信息從而提高相關物品的銷售及店鋪的信譽,達到擴大人氣、快速疊加信譽積分,使自身產品被購買的概率增加。而職業“炒信”買家,每天只要動動滑鼠購買物品,便可獲得每筆幾元甚至幾十元的佣金。據統計,高峰時期,一位職業“炒信”買家每天至少可獲1000元的佣金。
這靠炒作起來的“信譽”確實欺騙到了消費者,最終損害的除了消費者的利益,還會使整個網路購物平臺受到消費者的質疑,長此以往,電子商務的發展會因此受到衝擊。
從目前的司法實踐來看,對‘炒信’類案件以非法經營罪定罪量刑全國尚無判例,希望司法機關能及時出具指導性法律意見。對於在網路上產生的種種違法違規狀況,僅僅依靠網購企業自身和公安網警還遠遠不夠,還缺少有針對性的商業管理、執法機構,建議進一步推進網路商務立法和執法體系建設。
質量監督部門要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對網路電商的管理要跟實體電商一樣進行規範管理,必須對炒信用這一舉措給予嚴厲的治理,對網路物品進行嚴格的監管,不能任其肆意橫行,確保網路市場的和諧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