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曼陀羅思考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曼陀罗法)

目錄

曼陀羅思考法的緣由

  曼陀羅藝術原本起源於佛教,被今泉浩晃先生加以系統化利用之後,卻成為絕佳的計劃工具。曼陀羅生活筆記最終目的是將“知識”轉變為實踐的“智慧”。按照此方法製作備忘錄,應付學業與工作上各項疑惑,靈感將不斷自然涌出。它也是學習與工作時最佳的武器。

  最早推行曼陀羅思考法是由日本今泉浩晃博士,他從日本空海大師所帶回藏界曼陀羅和金剛曼陀羅成功解密此隱藏在曼陀羅的智慧密碼。其義以九宮矩陣為基礎,8*8輻射發散式,快速產生八次方的IDEA。利用曼陀羅思考法,跳脫平日想不出好構想的直線思考,而將思緒四面八方拓展、輕易產生成千上百的好靈感。

曼陀羅思考法的意義

  第一、它能夠開發創意,能立即發現問題,提高學習與工作效率

  第二、它能掌握人際關係情況,能作為計劃表,幫助人們走完豐富的一生。

  就其形態來看,曼陀羅生活筆記共分九個區域,形成能誘發潛能的“魔術方塊”。與以往條列式筆記相比較,可得到更好的視覺效果。一般逐條記錄的筆記製作方法無法使人產生獨特的想法和創意,因為思想唯有在向四面八方發展之時才可能產生創意,這種根據直線循規蹈矩的思考方式,稱為“直線式思考”。反之,曼陀羅生活筆記能在任何一個區域(方格)內寫下任何事項,從四面八方針對主題做審視,乃是一種“視覺式思考”。人類思考必在感覺器官感覺事物之後,方能利用曼陀羅圖形予以系統化,給予有方向感的利用,潛能便可在連續反應下持續被激發。

曼陀羅思考法的六個路徑

  這六個路徑其實就是英語當中所提到的六個常用問句 (5W1H):What、Why、Who、Where、When、How。每一件事情或主題,如果都可以透過這六個路徑,其實也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景觀 了。在六個路徑與曼陀羅圖的搭配操作上,由於How本身就是一種詢問過程,它是融合在5W當中的,不管你在思考哪一個W,都可以把How的精神跟態度加進 來,也因此How並不出現在曼陀羅圖中。

  1.基本曼陀羅圖

基本曼陀罗图

  這 五個W擺在九宮格的十字當中,中心點擺的是Who,右邊是When,左邊是Where,下邊是Why,上邊是What。因此橫軸上是 Where→Who→When,是空間---人---時間的安排;縱軸是What→Who→Why,是一種問的安排,問做什麼,問主體,問為什麼這麼做。

  「Who」、 「What」、「Why」、「Where」、「When」並不僅僅只是「人」、「對象」、「價值觀」、「空間」、「時間」的簡單對應,從「Who(人)」 當中還可以延伸出主體、對象、朋友、自我、欲望、生命、性格、態度;「What(對象)」可以延伸出行為、行動、動作、目的、目標、願望、現象、人、事、 物;「Why(價值觀)」可以延伸出理由、根據、原理、原則、理念、理想、潛在意識、為人處事;「Where(空間)」可以延伸出環境、處所、社會、狀 況、立場、構造、結構、網路;「When(時間)」可以延伸出人生、經驗、成長、時代、時期、變化、期間、周期、機會、順序、時機。

  2.生涯設計---5W曼陀羅圖

生涯设计---5W曼陀罗图

  以人生規劃為例子,我們可以將5W運用如下:

  Who→對自己目前而言,什麼是最重要的?

  What→自己正在做什麼?想做什麼?該做什麼?必須做什麼?

  Why→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為什麼?

  When→做什麼可以使一整天都充實?創造充實的一天的要素為何?

  Where→創造理想生活的必要事物(環境)為何?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延伸很多的想法,諸如:(自己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為何過這樣的生活,自己又做了什麼?)…等等。

  以5W為主的六個路徑問法,再加上曼陀羅圖的運用,可以大大地提升我們的腦力,讓我們發揮出更多的idea;只要勤加練習,相信每個人都可以發揮出無窮的創意。

曼陀羅思考法的種類

  曼陀羅思考法提供如魔術方塊般的視覺式思考,其兩種詳細的基本形式舉例說明如下:

  1.向四面擴散的輻射線式

  例如用此法製作成“人際關係曼陀羅”,只需在九格最中央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在周圍填上自己最親近八個人的名字,即便形成自己最內圈的人際關係。接著,以此圖為基礎,將此八個人分別挑出放入另外八個曼陀羅的中央。如此一來,8*8=64人的人際關係圖便已完成。依據這種方法,如果發現自己人際關係太小,則設法法補救。

  2.逐步思考的順時鐘式

  例如當設定一天的行程表時,應以每一格代表一小時,然後以中央方格為起點,依順時鐘方向將預定行程填入格內。而當欲設定一周行程表時,應先過濾該周必須完成的事情、工作、乃至約會,找出最重要者做為曼陀羅的中心,接著著仍以順時鐘方向將七天的行程逐一填下。記錄時,應註意文句須儘量簡潔。八個格子對一周七天,最後一定會剩下一個方格,可做附註使用。設計行程表就像企業界設定戰略一般,將自己一天的行動計劃記在曼陀羅備忘錄中,即可大致看出能完成和無法完成的各別是些什麼,而一天節奏得以掌握,一周的節奏亦可以此預估。換言之,將行程表管理好,一周的成功就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使用曼陀羅圖的方式

  曼陀羅圖可以有“四面八方擴展型”和“圍繞型”兩種使用方式。

四面八方扩展型

  “四面八方擴展型”是一種沒有設限的模式,特別適合用來收集靈感進行創意思考。只要使用者在九宮格的中間填上想要發揮的主題後,便會自然地想要把其他周圍的八個空格填滿,而這種填滿的過程也正式創意發揮的時候。如果點子不斷的時候,也可以把九宮格當中周圍八個格子的想法繼續向外擴散,變成中心九宮格外圍的八個九宮格當中的中心主題,然後再次運用向四面八方擴展的方式把空格再填滿,如此,8個idea可以生出64個idea,如果真的創意無限,還可以生出512個idea,然後再把這些想法加以精簡,得到自己所要的。而這樣的思維模式是一般條列式的memo所難以達到的,你能想像自己在列出一個主題以後,可以在紙上條列出512個idea嗎?

人际关系曼陀罗图1

人际关系曼陀罗图2

接待注意事项

要点详细安排

围绕型

  另一種形式是“圍繞型”,圍繞型的運用比較適合用來做為流程性質的思考與安排,這是一種順時針的思考順序,在中心格上列出主題以後,便可以開始以逆時針的方式安排行程。這樣的形式可以跟“四面八方擴展型”搭配使用,亦即“圍繞型”中的任何一個空格也都可以被拿出來當作“四面八方擴展型”中的中心議題,然後再加以發揮。

  9.將難懂的文章,分句放入各區,即可明白那兒不懂。只要針對不懂的部分,加以查詢就好。

Image:四面八方.jpg

  10.一天的時間表,當然也可以制定周時間表

周时间表

曼陀羅法的註意事項

  1.隨時隨處記下靈感。重要的事往往隱藏在理所當然的事當中。

  2.句子儘可能簡潔。不要記讓自己覺得事情已完結的句子。

  3.直視自己完成的Memo,利用視覺思考引發潛能,並掌握問題特征與重點。

  4.將完成的80%Memo丟棄,是有效選擇並運用資訊的秘訣。

曼陀羅法的其他方面

  1.靈感的產生不是閱讀,而是凝視。

  2.註視與凝視是由右大腦負責,非直線型思考的右腦,才會幫我們看出一些事。

  3.活用右腦的潛能,就是曼陀羅圖觀想法。

  4.必須集中註意力,觀察凝視某個中心主題,把其他枝微末節全部去掉,自然而然許多感覺就會泉涌而出,有了強烈的感覺,引起內心的震撼,才會開始去思考。

曼陀羅mandala智慧密碼思考法

  震驚中外思想界、文學界之重大發現-很棒的錯誤——曼陀羅mandala智慧密碼思考法(曼陀羅思考法的形成來源應來自易經太極八卦)

  最早推行曼陀羅思考法是由日本今泉浩晃博士,他從日本空海大師所帶回胎藏界曼陀羅,和金剛曼陀羅,成功解密此隱藏在曼陀羅的智慧密碼,其義以九宮矩陣為基礎,8*8輻射發散式,快速產生八次方的IDEA。利用曼陀羅思考法,可跳脫平日想不出好構想的直線思考,而將思緒四面八方拓展、輕易產生成千上百的好靈感

  是的,這種思考法很棒,但吾人深入探究,喝然發現,中國易經之太極理論(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義,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至無限)此一兩儀四象八卦64卦思想法,與曼陀羅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細究分析由唐卡曼陀羅之圖像演化出曼陀羅之思考法,實有牽強附會之慮,真得很勉強,或想像力未免太豐富了吧!

  第一、唐卡胎藏曼陀曼,起始唐代,易經太極八卦起於早數千年的伏羲氏。

  第二、唐卡圖像多為佛菩薩法相,無陰陽(正反)相對之意涵,而我們深知曼陀羅思考法沒有正反相對之思考推想,效能則減半。

  第三、有四(象)才有八卦,曼陀羅圖像無兩儀四象的連結演化。更無八八六十四卦的圖像演化。

  而易經太極八卦哲學思想,易經繫辭下傳二章有雲:古者皰羲氏(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意,以類萬物之情~~八卦是用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每一卦代表一定的事務……

  由此可見,易經之太極生兩儀(陰陽)(正反)(相對)再到四象(太陽、太陰、少陽,少陰)(東南西北)(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再到八卦(乾坤震離坎兌艮巽),再到八八六十四卦,再到無限,這才是在理論上,順序上,程式上,現象上,演化推理上,完全契合所謂曼陀羅思考法,而不是本源自唐卡曼陀羅圖像,或至少有引用了易經太極八卦原理,日本深受中國文化,深受易經太極等老子道德經之影響,故今泉浩晃博士不無受此影響,-----即易經太極八卦啟發之大可能)。

  當然筆者這個論述無意推翻曼陀羅思考法,它畢竟是很棒的想法。但易經太極八卦更易於論述解說,從兩儀思考到四象思考再到八八六十四卦思考——循序漸進,正反思維也好,四象思維也好,八卦(全方位)思維,環式思維,放射式思維,立體空間思維、、、全在太極思維之中。   太極思維除了演發之兩義四象八卦 ― 之思維外、回歸本體,則為無極之思想哲學,亦即道之境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物極必反。居下退讓,自然和諧,天人合一、是為根本,是為究竟。而老子及釋迦牟尼皆為覺悟者,擁有至高智慧之人,太極思維或曼陀羅思考,就是凡人眾生學習悟道之捷徑。因思想 =行為 =結果。故之。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4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国斌,咖啡馆,Yixi,陈建峰,徐军,寒曦.

評論(共118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曼陀羅思考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19.77.74.* 在 2011年8月18日 23:31 發表

曼陀羅思考法,重點似係將名各種因數,層面,自由組合的思維實驗. 而非傳統先有方向,形式,才有因素的思維方式.

回複評論
219.77.74.* 在 2011年8月18日 23:37 發表

而易理則演示一定規律,限制一定因素. 兩者並不屬同一層面.

回複評論
182.35.56.* 在 2011年10月28日 22:38 發表

曼陀羅在古印度森林書時代就已經成形了,在印度河文明史考古上已經證明這比中華文明早幾千年,而密教曼陀羅也是在這個時期成形了,雖然沒有現代的品目繁多,但思想形態已經建立,是闡述宇宙及自性的一種方便形式並非藝術二字所能概括,在此,筆者複製古人智慧來建立自己所謂的思考法恐怕免不了譏嫌了。

回複評論
119.162.179.* 在 2014年2月8日 17:25 發表

你發的這篇太長 了,估 計沒一個人能看的下來。

回複評論
赵传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8日 17:54 發表

119.162.179.* 在 2014年2月8日 17:25 發表

你發的這篇太長 了,估 計沒一個人能看的下來。

但是很精彩啊,你不覺得麽?

回複評論
113.228.55.* 在 2014年2月9日 12:11 發表

119.162.179.* 在 2014年2月8日 17:25 發表

你發的這篇太長 了,估 計沒一個人能看的下來。

我就全看完了····

回複評論
169.252.4.* 在 2014年2月12日 16:34 發表

有啟發,長不是問題

回複評論
222.243.211.* 在 2014年2月13日 10:09 發表

古人的結晶,慢慢思考,完善

回複評論
223.16.137.* 在 2014年2月14日 03:17 發表

113.228.55.* 在 2014年2月9日 12:11 發表

我就全看完了····

我也全部看完!很讚的思考知識

回複評論
马媛媛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15日 11:13 發表

全部看完了

回複評論
jimmy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18日 13:06 發表

寫的很不錯

回複評論
1.62.238.* 在 2014年2月19日 08:46 發表

太棒啦!

回複評論
58.17.60.* 在 2014年2月21日 04:45 發表

不是很懂,但很想懂。

回複評論
103.30.167.* 在 2014年2月21日 18:13 發表

知道很好,但不知道怎樣運用!試試吧!

回複評論
欣展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26日 08:42 發表

有意思,以後自己試試!

回複評論
218.19.215.* 在 2014年3月3日 14:51 發表

有啟發,可以嘗試下

回複評論
171.217.94.* 在 2014年3月5日 13:12 發表

怪我們太浮躁了

回複評論
182.32.49.* 在 2014年3月5日 21:42 發表

是的,是太浮躁了。讀來雖不甚懂其深意,但可以慢慢琢磨,常習之,所謂發散性思維,亦即如此了。喜歡讀

回複評論
刘倩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3月6日 19:56 發表

me too

回複評論
刘倩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3月6日 19:57 發表

不過有時候不能只讀東西,可是凝視有用麽。?

回複評論
14.0.143.* 在 2014年3月6日 19:59 發表

也是讓大腦發揮到極線,登峰再做,令人達到令一個景借,妙栽,妙栽

回複評論
180.153.81.* 在 2014年3月10日 21:34 發表

挺好 不過盡信書不去無書 實踐得真知

回複評論
msmile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3月11日 09:22 發表

好東西

回複評論
223.240.30.* 在 2014年3月17日 11:37 發表

挺不錯的

回複評論
49.122.68.* 在 2014年3月18日 04:49 發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無論拿來主義還是實用主義者,必不會空手而回、

回複評論
110.189.108.* 在 2014年3月18日 18:07 發表

樓主 樓主 你真棒!

回複評論
119.137.12.* 在 2014年3月25日 15:22 發表

赵传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8日 17:54 發表

但是很精彩啊,你不覺得麽?

還不錯

回複評論
58.251.110.* 在 2014年3月29日 15:58 發表

道可道,非常道。

回複評論
王敏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3月31日 11:19 發表

我就喜歡凝視,看上去像發呆,有什麼問題比較棘手,我一般就這樣思考問題,之前我把這叫沉思。

回複評論
180.166.41.* 在 2014年4月1日 09:59 發表

看不懂,覺得任何方法都是把問題複雜化, 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好

回複評論
小牛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4月2日 11:11 發表

第一閱讀文章,之前沒聽說過。

回複評論
孙杨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4月4日 09:44 發表

很不錯的工具

回複評論
211.24.84.* 在 2014年4月13日 23:27 發表

很好

回複評論
219.133.0.* 在 2014年4月14日 14:01 發表

簡單明瞭的工具方法,值得嘗試

回複評論
27.243.216.* 在 2014年5月29日 06:07 發表

刘倩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3月6日 19:57 發表

不過有時候不能只讀東西,可是凝視有用麽。?

因為是要讓潛意識記住,不是顯意識

回複評論
42.74.166.* 在 2014年10月21日 21:52 發表

寫的不錯, 九宮(井字法), 是一種發想創造性思維

回複評論
欧阳迎雄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1月2日 00:04 發表

一看到就覺得很不錯,所以我以閱讀完

回複評論
张山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1月9日 12:35 發表

很有用,感謝作者的分享!

回複評論
yezhidong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1月13日 10:26 發表

不過的一片文章,學以自用,發散思維。建立空間九字宮格思維。妙哉妙哉。。

回複評論
111.206.164.* 在 2014年11月18日 10:15 發表

223.16.137.* 在 2014年2月14日 03:17 發表

我也全部看完!很讚的思考知識

me too

回複評論
219.128.130.* 在 2014年11月22日 11:33 發表

求各位大神推薦本書給我,要關於人生的思考

回複評論
120.2.0.* 在 2014年11月24日 23:05 發表

悟盡其中!

回複評論
陈天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1月26日 10:19 發表

就自身人脈一方,很驚奇的發現和我關聯的人居然有這麼多。果然,人就是社會動物。像蜘蛛一樣,靠的就是那一張網來活命。現,正在發掘此九宮能給我帶來什麼工作上的驚喜。

回複評論
42.101.162.* 在 2014年11月27日 21:33 發表

看完了沒看明白,感覺也沒什麼特別的啊。

回複評論
49.4.178.* 在 2014年11月28日 18:11 發表

發散性思維!圍繞一個中心!有實用價值…

回複評論
59.37.146.* 在 2014年12月4日 14:14 發表

赵传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8日 17:54 發表

但是很精彩啊,你不覺得麽?

是的,很精彩

回複評論
114.139.82.* 在 2014年12月4日 19:36 發表

119.162.179.* 在 2014年2月8日 17:25 發表

你發的這篇太長 了,估 計沒一個人能看的下來。

我覺得很有味道 所以看完了 、

回複評論
李森林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2月5日 14:19 發表

看完之後覺得比較新奇有味,有比較詳盡的材料或者訓練方式嗎?

回複評論
杨慧宗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2月10日 11:13 發表

很好,謝謝分享

回複評論
羽懿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2月14日 14:44 發表

樓主 樓主 你真棒!

回複評論
111.178.56.* 在 2014年12月14日 17:26 發表

唉,通俗點就好了,看不懂

回複評論
175.45.15.* 在 2014年12月17日 22:55 發表

119.162.179.* 在 2014年2月8日 17:25 發表

你發的這篇太長 了,估 計沒一個人能看的下來。

精彩的文章,讀者是不會在乎長短。只有膚淺的人才在意這點。

回複評論
125.71.200.* 在 2014年12月18日 17:13 發表

看完了,該去試試,謝謝樓主

回複評論
60.166.169.* 在 2014年12月19日 10:21 發表

我覺得可以研究學習

回複評論
183.39.18.* 在 2014年12月19日 16:50 發表

之前自己歸納的思考方法感覺相當嵌合

回複評論
119.139.184.* 在 2014年12月22日 16:37 發表

不登錄可以評論嗎。

回複評論
118.114.178.* 在 2014年12月22日 17:35 發表

合不合腳穿上走兩圈

回複評論
221.2.41.* 在 2014年12月26日 13:34 發表

不錯哦

回複評論
50.67.236.* 在 2014年12月27日 04:19 發表

除了四射的說法, 其它好像不是真正的曼陀羅 - 比較像俄羅斯方塊。最後只會越來越複雜。

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什麼斂財的說法。阿彌陀佛。

回複評論
50.67.236.* 在 2014年12月27日 11:10 發表

50.67.236.* 在 2014年12月27日 04:19 發表

除了四射的說法, 其它好像不是真正的曼陀羅 - 比較像俄羅斯方塊。最後只會越來越複雜。

不知道是不是又是什麼斂財的說法。阿彌陀佛。

就 "正統" 的曼陀羅說, 養生重養心, 而養心在於凝神, 凝神則氣聚, 氣聚則形全。

此乃太虛之道!

回複評論
113.140.30.* 在 2014年12月27日 16:47 發表

蠻簡單的,確實很實用,管理學中關聯思維的使用技巧,圍繞5W進行的分散再分散

回複評論
50.67.236.* 在 2014年12月29日 08:14 發表

. . . .

其實, 如果一定要綜合 5W 和 曼陀羅的話, 我想還是從 (大曼茶羅)顏色著手罷。

不過, 還是得小心啊。畢竟行住坐臥皆修行的境界還是很高的。

回複評論
124.226.36.* 在 2014年12月30日 02:46 發表

想很多

回複評論
50.67.236.* 在 2014年12月30日 10:20 發表

124.226.36.* 在 2014年12月30日 02:46 發表

想很多

有一部日本動漫叫: 阿修羅,是一種 "儀式" 形態的電影。

談到人性的醜與善。你看過以後就不會 "想很多"。只會覺得自己很幸運 :) 也珍惜前人流血流汗的精神, 才讓你今天有此四曼 :)

回複評論
50.67.236.* 在 2014年12月30日 10:27 發表

50.67.236.* 在 2014年12月30日 10:20 發表

有一部日本動漫叫: 阿修羅,是一種 "儀式" 形態的電影。

談到人性的醜與善。你看過以後就不會 "想很多"。只會覺得自己很幸運 :) 也珍惜前人流血流汗的精神, 才讓你今天有此四曼 :)

噢, 對了, 這個動畫很像 王力雄 的 "黃禍"。所以要有心裡準備 ﹕)

回複評論
曾静华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12月31日 11:28 發表

222.243.211.* 在 2014年2月13日 10:09 發表

古人的結晶,慢慢思考,完善

這東西我也發現了,不過還在初始階段

回複評論
183.62.37.* 在 2014年12月31日 11:51 發表

還不錯

回複評論
胡雨彤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3日 20:50 發表

曼陀羅思考法 受教了

回複評論
孝宝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5日 00:28 發表

我把它以簡潔、通用、簡單的方式記在筆記本上,很好的方法

回複評論
徐俊轩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6日 19:54 發表

119.162.179.* 在 2014年2月8日 17:25 發表

你發的這篇太長 了,估 計沒一個人能看的下來。

閱讀完畢

回複評論
周紫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8日 22:41 發表

很好的思考方法,能夠從5W1H延伸過來豐富自己思考的維度,很厲害!!!

回複評論
124.128.87.* 在 2015年1月12日 14:20 發表

思考方法 受教了

回複評論
219.151.205.* 在 2015年1月14日 13:51 發表

有點糊塗

回複評論
115.221.135.* 在 2015年1月16日 10:32 發表

很好!!!!!

回複評論
谢国凰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16日 12:23 發表

我看完了,非常好

回複評論
27.219.35.* 在 2015年1月16日 22:29 發表

很棒,很受用!

回複評論
陈芳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17日 11:00 發表

作者有心了,看了兩次曼陀羅思考法,感悟很多,1、關思考,先畫圖,寫下思考的問題,然後註視散髮思維,在周圍方格寫下所想2、關計劃,先尋找自己的目標,要在什麼時間達成所想,確定2015年要達成效果,細化每月,每周,每天要做的事情,工作和計劃要做的事情,每天都做到計劃做到的事情,2015年加油。還有人際關係這方面還需要研究!

回複評論
苏不莱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21日 11:00 發表

我也覺得很棒,利用九宮格的關係,幫助自己再工作事務中的思考能力,加強自己右腦思維。這個方式很好。值得學習。1

回複評論
汤译文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月24日 13:39 發表

會還是不會

回複評論
125.112.87.* 在 2015年2月4日 20:47 發表

這是時間破依法,還有空間法空間法杠桿法,

回複評論
124.160.216.* 在 2015年2月6日 04:03 發表

113.228.55.* 在 2014年2月9日 12:11 發表

我就全看完了····

我也看完了

回複評論
60.10.49.* 在 2015年2月6日 15:56 發表

這要怎麼練習=_=

回複評論
59.58.7.* 在 2015年2月19日 23:17 發表

很棒的想法,值得思索與探討

回複評論
戴培蕾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2月25日 14:40 發表

學以致用是關鍵!

回複評論
Lose gods favor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2月26日 22:39 發表

很慢很慢的看完了,非常好的結論!

回複評論
101.92.216.* 在 2015年3月6日 14:48 發表

看完,有收穫或

回複評論
120.198.244.* 在 2015年3月7日 11:45 發表

推薦給朋友。他一定喜歡。

回複評論
122.194.205.* 在 2015年3月18日 17:07 發表

大道至簡

回複評論
122.194.205.* 在 2015年3月18日 17:13 發表

寫的很好,很有收穫哦

回複評論
113.116.233.* 在 2015年3月25日 17:39 發表

其實大家有沒有註意,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問題的正面! 那麼,背面呢? 這就是陰陽二元的應用。 殊途可以同歸,何必在意誰優於誰的問題,只要能活用,有幫助,就是好東西。

回複評論
125.70.176.* 在 2015年4月17日 17:08 發表

宇宙奧妙無窮盡,想想自己還是如此的微小

回複評論
223.104.24.* 在 2015年5月19日 21:40 發表

世界在變

回複評論
60.191.31.* 在 2015年5月25日 22:55 發表

182.35.56.* 在 2011年10月28日 22:38 發表

曼陀羅在古印度森林書時代就已經成形了,在印度河文明史考古上已經證明這比中華文明早幾千年,而密教曼陀羅也是在這個時期成形了,雖然沒有現代的品目繁多,但思想形態已經建立,是闡述宇宙及自性的一種方便形式並非藝術二字所能概括,在此,筆者複製古人智慧來建立自己所謂的思考法恐怕免不了譏嫌了。

在印度河文明史考古上已經證明這比中華文明早幾千年,純屬胡扯。

回複評論
210.30.107.* 在 2015年6月6日 21:41 發表

113.116.233.* 在 2015年3月25日 17:39 發表

其實大家有沒有註意,我們看到的是這個問題的正面! 那麼,背面呢? 這就是陰陽二元的應用。 殊途可以同歸,何必在意誰優於誰的問題,只要能活用,有幫助,就是好東西。

真傻 說對了的廢話。。

回複評論
114.40.201.* 在 2015年7月1日 22:29 發表

赵传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8日 17:54 發表

但是很精彩啊,你不覺得麽?

我有看完

回複評論
韦宏飞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1月27日 11:24 發表

值得學習!

回複評論
张琼 (討論 | 貢獻) 在 2015年12月2日 21:34 發表

棒棒棒

回複評論
119.236.23.* 在 2016年1月1日 13:44 發表

多謝,可帶給我很大啟發

回複評論
123.51.220.* 在 2016年4月26日 11:43 發表

119.162.179.* 在 2014年2月8日 17:25 發表

你發的這篇太長 了,估 計沒一個人能看的下來。

看完了~

回複評論
222.85.139.* 在 2016年5月16日 16:13 發表

113.228.55.* 在 2014年2月9日 12:11 發表

我就全看完了····

我也看完了,還順帶看了不少評論。

回複評論
223.104.11.* 在 2016年5月19日 19:35 發表

119.162.179.* 在 2014年2月8日 17:25 發表

你發的這篇太長 了,估 計沒一個人能看的下來。

我看完了

回複評論
180.167.7.* 在 2016年6月6日 16:24 發表

唉 跟百度百科上的描述一樣

回複評論
120.221.21.* 在 2016年9月19日 19:41 發表

赵传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8日 17:54 發表

但是很精彩啊,你不覺得麽?

我也覺得太長了

回複評論
73.241.152.* 在 2016年12月10日 16:53 發表

赵传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8日 17:54 發表

但是很精彩啊,你不覺得麽?

很精彩,我看完了,謝分享

回複評論
陈少柳 (討論 | 貢獻) 在 2017年3月17日 23:18 發表

類比

回複評論
210.74.131.* 在 2017年3月26日 19:52 發表

119.162.179.* 在 2014年2月8日 17:25 發表

你發的這篇太長 了,估 計沒一個人能看的下來。

精彩的東西,總是意猶未盡

回複評論
114.34.242.* 在 2017年7月13日 20:19 發表

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回複評論
117.136.32.* 在 2017年11月28日 12:36 發表

赵传亮 (討論 | 貢獻) 在 2014年2月8日 17:54 發表

但是很精彩啊,你不覺得麽?

非常精彩

回複評論
39.8.132.* 在 2017年12月11日 23:59 發表

連評論也看完了

回複評論
211.75.116.* 在 2018年11月26日 16:00 發表

最近在找創意思考方式 想起以前老師提過的曼陀羅思考法 我覺得看完這篇很受用

回複評論
158****5989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1月28日 15:30 發表

這是適用於什麼事情的思考

回複評論
ξ松哥ξ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1月29日 19:00 發表
158****5989:這適用於世間萬物,萬物皆有因果,因果即兩儀。
回複評論
M id 6be6304be3682d0cca7bfc4cff335a46 (討論 | 貢獻) 在 2018年11月30日 01:16 發表

非常棒!

回複評論
116.8.229.* 在 2018年12月2日 15:36 發表

182.35.56.* 在 2011年10月28日 22:38 發表

曼陀羅在古印度森林書時代就已經成形了,在印度河文明史考古上已經證明這比中華文明早幾千年,而密教曼陀羅也是在這個時期成形了,雖然沒有現代的品目繁多,但思想形態已經建立,是闡述宇宙及自性的一種方便形式並非藝術二字所能概括,在此,筆者複製古人智慧來建立自己所謂的思考法恐怕免不了譏嫌了。

那你說這種話想證明什麼?滑稽

回複評論
183.40.32.* 在 2018年12月7日 13:54 發表

致咱班家長的一封信: 家長們: 當孩子不敢上臺表演、學跆拳道……時,許多家長總是草率地將其定位成“懶”或“膽小”,但事實上,這是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 也許家長總是懷著一種隨意的態度,來看待孩子每一次新的學習,所以孩子們總是學一樣丟一樣,接著家長又理所當然地把孩子定位成“他就這樣,喜歡的東西不固定,三分鐘熱度”。 如果家長試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話,就會發現孩子的“花心”是由於家長的不及時鼓勵。要知道,孩子還小,探索新事物過程中遇到失敗在所難免,而他本能地就會想退縮。這時候,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鼓勵,那麼孩子真的就放棄了。其實孩子放棄的不僅是這一項興趣,還有他的自信。 久而久之,孩子便覺得自己學什麼都不行,做什麼都堅持不下來。當他開始自暴自棄時,便覆水難收了,但如果家長及時給予肯定,還是可以慢慢扶起孩子失落低垂的腦袋的。因為當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但不夠成熟時,剛開始主要藉助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如果孩子從父母那裡常常得到正面的贊許、表揚和肯定,那麼孩子就會獲得很強的自信心

回複評論
189****8219 (討論 | 貢獻) 在 2019年6月11日 16:24 發表

183.40.32.* 在 2018年12月7日 13:54 發表

致咱班家長的一封信: 家長們: 當孩子不敢上臺表演、學跆拳道……時,許多家長總是草率地將其定位成“懶”或“膽小”,但事實上,這是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 也許家長總是懷著一種隨意的態度,來看待孩子每一次新的學習,所以孩子們總是學一樣丟一樣,接著家長又理所當然地把孩子定位成“他就這樣,喜歡的東西不固定,三分鐘熱度”。 如果家長試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話,就會發現孩子的“花心”是由於家長的不及時鼓勵。要知道,孩子還小,探索新事物過程中遇到失敗在所難免,而他本能地就會想退縮。這時候,如果沒有得到家長的鼓勵,那麼孩子真的就放棄了。其實孩子放棄的不僅是這一項興趣,還有他的自信。 久而久之,孩子便覺得自己學什麼都不行,做什麼都堅持不下來。當他開始自暴自棄時,便覆水難收了,但如果家長及時給予肯定,還是可以慢慢扶起孩子失落低垂的腦袋的。因為當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但不夠成熟時,剛開始主要藉助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如果孩子從父母那裡常常得到正面的贊許、表揚和肯定,那麼孩子就會獲得很強的自信心

說得很對

回複評論
M id 784bf92ea6c69fe7311a257096854b3f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11月24日 11:09 發表

玄妙非凡

回複評論
M id 3c3a56f5d2f3726f11c7090820934c9d (討論 | 貢獻) 在 2020年11月24日 20:20 發表

謝,最近對於大腦開發遇到瓶頸,讀此文章醍醐灌頂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