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效社交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無效社交是指那種無法給你的精神、感情、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交活動。
無效社交,所謂無效社交,就是指無效人脈。從小就被大人教育,要和別人搞好關係。但是,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我們要這些人脈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利益交換。不就是以後再用的著的時候能夠希望他能幫我一把嗎?求的就是他以後幫我的這個機會。說的不好聽,但是確實是這個理。而且,這樣的人脈也都是有相同點的,那就是他們都是能夠跟你公平交換的,你付出的價值跟你將來能得到的價值是公平的。當然我們這裡說的是普遍的狀況,排除那些比較有心計的通過一些手段達到自己目的的人。
(1)溝通的人差異越大越好
差異越大的人,溝通或者協作起來,可能給雙方帶來的收益就會越大。跟教育,閱歷,性格相仿的同齡人溝通和交流,往往對自己的提升並沒有那麼明顯,反而可能會因為大家有相似的背景,從而做出相似的錯誤判斷。這也是為什麼統計結果表明,一個創業公司合伙人性格差異越大,就越可能成功,喬布斯和沃茲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而我最近加的詹老師跳蘿蔔群,整天和一幫背景不同的大叔和姐姐們聊天,總是讓我瞭解到很多新鮮的見聞和行業知識,而這幫大叔和姐姐也能知道我們作為一個93的小朋友,究竟在想什麼,我的對一些事情的感受究竟是什麼,瞭解到很多新鮮的東西,也覺得很有意思。
雖然我們說人與人的交流差異越大越好,因為差異越大,覆蓋的信息量/緯度就會越廣。但是,如果差異過大的人,往往無法互相進行交流。比如說你讓一個娛樂圈的活寶,去面對一個嚴肅古板的教授,這就是很難做到的。但如果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不一樣了,在美劇《越獄》裡面,各種各樣性格不同的罪犯,為了同一個越獄的目標,卻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力量。
所以一個活躍的群體(線上為群,社區,線下為組織,團體)的根基在於大家都能在這獲得某些東西,所以要在容忍差異化的同時制定一兩個互相遵守的規則,稱作基本價值/目標,但不應該太多,因為人越多,相似的點就越少。一個社群,制定太多的價值觀和目標,是不合理的。尤其是把勤儉作為價值觀,更是笑掉人大牙了。
(3)最好人數不要超過三個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超過三個人以後,聊天的人就不得不照顧所有人的感受,聊大家都知道都理解都懂的東西,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如此之大,以至於超過了三個人,大家都能聊的,就只剩工資,女人和家境了,自此聊天便落為庸俗,就沒什麼意義了。學習不到任何東西的會面和溝通,都是無效的溝通。
(4)相同的人會見的頻率不用太高
除非你遇到的是那種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的,或者說是知識面非常廣的奇葩,不然,不需要高頻率的跟人會面溝通。實際上,大多數人永遠都只會說同樣的話題,所以一次會面溝通以後,進行聯繫的邊際效應遞減,再去面談的收穫就不如第一次面談時的收穫大了。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評論(共6條)
一天人每天面對的其實就是那麼一些人,跟這些人把生活處理的融洽了,你的生活質量也會越來越好的。
說的好
我不認同這個理論,並不是所有社交都要有利益交換,也沒有必要區分有效及無效。此理論對於工作上的社交或許多少有些成立,但一味的去區分對自己有無幫助反而容易成為自視甚高的井底之娃。
說的好耶!並不是所有理論都是對的
我不認同這個理論,並不是所有社交都要有利益交換,也沒有必要區分有效及無效。此理論對於工作上的社交或許多少有些成立,但一味的去區分對自己有無幫助反而容易成為自視甚高的井底之娃。
別無效社交了 我都不想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