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新聞框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新聞框架(News Frame)

目錄

什麼是新聞框架

  新聞框架即新聞媒體在對新聞事實進行選擇性處理時所依據的一種特定原則,這種原則主要就是來源於媒體的立場、編輯的方針以及事件本身的性質等,同時又受到新聞傳播活動規律的制約。這些原則規定著一家媒體對新聞事件的基本態度和本質判斷。在一定的新聞文本中,新聞框架主要通過一定的符號體系表現出來,這些符號形成了對新聞事件意義的建構。在新聞報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種必然:由於時效性和新聞文本特性的要求,新聞記者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幹主要屬性,並把它納入一定框架之中,即所謂的“打包”。

  對新聞框架研究產生了直接影響的是社會學家E·戈夫曼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一書。在這部著作中,戈夫曼明確為框架徽出了這樣一個定義:“框架是指人們用來認識和闡釋外在客觀世界的認知結構,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經驗的歸納、結構與闡釋都依賴一定的框架,框架使得人們能夠定位、感知、理解、歸納眾多具體信息。”

新聞框架的相關內容[1]

  新聞框架的主要機制

  (1)第一種機制是報道規模控制,這是框架建構的“基本”,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報道量和報道順序的控制,來放大或者淡化某個新聞事件的重要性或影響。

  (2)第二種機制是具體信息的呈現。

  新聞框架的建構含義

  (1)“框限”,即決定新聞取材範圍,主要使用選擇策略,選擇不同的事實或事物不同屬性加以提示或凸顯。

  (2)“內在結構”,這裡主要使用重組策略,即在入選的報道內容各要素之間,按照一定的邏輯進行系統的聯繫與組合,由此建構新聞文本的完整意義。而這些,都是通過象徵符號的駕馭和使用來實現的,隱喻、舉例、標簽、敘述、不同的視覺符號等都是其通常的做法。

  新聞框架的具體功能

  恩特曼認為,新聞框架具體有4種功能:提供問題定義(problem definition)、闡釋事件原因(causal interpretation)、提供道德評價(moral evaluation)、示意解決方案(treatment recommendalion)。所有這些功能都只能在與受眾框架的互動過程中,透過受眾框架的過濾才能發揮其效果。

新聞框架的發展過程

  新媒體時代,一些被傳統新聞框架淡化或隱藏的信息得以傳播,人們接收信息的來源變得多樣化,並且能通過其他渠道瞭解更多“被隱藏”的信息。

  1.新聞框架被消解

  傳統媒體時代,新聞的生產受到各種制約,新聞框架的存在決定了新聞該怎麼寫,也影響了受眾怎麼想。媒體的新聞框架,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受眾對於某一事件的看法。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受眾的媒介使用習慣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偏好使用新媒體,人們更多地關註新媒體上的信息。網路時代,新媒體衝擊著報紙等傳統媒體,傳統媒體需要藉助新媒體來尋求新的生存之道。它們在新聞報道上具有嚴謹性、公信力,更多的是挖掘深度;而新媒體在乎的是時效性與信息多元化。 這表明,網路時代的新聞框架是由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共同建立的,這就消解了一部分傳統新聞框架的力量,以往傳統新聞媒體設定的框架變得模糊,傳統媒體所想要凸顯和隱藏的信息在新媒體環境下變得更加困難。

  2.新聞框架在新媒體時代的重構

  新媒體對傳統新聞框架的重構體現在它不同於傳統媒體的報道理念和報道形式。由於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媒體自身定位的不同,其在新聞建構的過程中針對報道事件的特殊性均採用了不同的建構模式,於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建構出了不同的報道形態。傳統媒體聚焦的事件是媒體想要呈現給受眾的,沒有被"照亮"的信息我們便不得而知。傳統媒體講求的是深度,而新媒體所秉持的是時效性。同時,新媒體上較多的新聞源的出現,也打破了傳統媒體時代只有一個新聞源的情況,媒體可以根據受眾對話題的熱議程度來決定下一步的報道方向。

  3.新聞框架重構對受眾的影響

  對在新媒體出現以前只能通過傳統媒體獲得信息的受眾而言,新聞框架消解最大的好處在於他們可以更廣泛地接收信息,而不必只根據報紙所報道的內容來瞭解。信息的來源變得廣泛,新聞的接收偏向“私人定製”。新聞框架的消解使得受眾不用再接受媒體的思想,而可以自己理解信息的含義。但新媒體所帶來的廣泛的來源使得信息變得龐雜,使受眾難以區分消息的真偽,因此導致謠言的產生。新聞媒體一邊不自覺地充當“推手”,一邊極力闢謠,這種信息量極大考驗了受眾的媒介素養水平。

  總之,傳統報紙新聞框架的消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開放的信息源會導致信息量龐雜、真偽難辨等問題,沒有了傳統把關人的篩選,受眾在直面大量信息時將極大地考驗媒介素養水平。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新聞框架在消解的同時也面臨著重構,只有結合雙方的特點和優勢,才能更好地報道新聞、傳播信息。

參考文獻

  1. 傳播信息研究.傳播學|新聞框架專題內容.新聞與傳播.2021-05-19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essilco.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新聞框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