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結構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持股結構(Equity-structure)
目錄 |
什麼是持股結構[1]
持股結構是指股票投資者持有股票的品種結構。主要是看持有績優股、成長股與績差股、淘汰股的比例是否恰當。績優股、成長股的股價較高,波動幅度較小,適於中長線投資;績差股、淘汰股的股價較低,波動幅度較大,適於短線投資。投資者欲獲取高收益,主要應持有適於中長線投資的績優股、成長股,而對適於短線投資的有題材的績差股則應適時進行有利於在短期內獲取高收益的品種調換。
穩定持股結構[2]
持股結構關係到公司的決策能力、產權所有、管理體制、經營效率等各個方面,穩定的股權結構是反收購的第一道防線,為了防止上市公司的股份過於分散,在市場上流失過多,明智的公司常常採取交又持股的股票分配形式,即關聯公司、關係較密切的公司之間相互持有部分股權,一旦其中一家公司遭到收購,相互持股公司之間易於形成“連環船”的效果,從而大大增強反收購一方的實力。日本的企業不易被外人所兼併就是這個道理,其缺點是,相互持股往往要耗費較多的資金,從而影響公司的現金流量狀況。
調整持股結構[3]
- (1)精簡法
有的股民有一大把被套股票,操作起來,勞神費力,適於採用精簡法。
例證:某甲在1998年上半年,未踩準炒作資產重組類股票之節奏,而導致許多股票被套。計有石化1000股,馬鋼2000股,深發展500股,蘇常柴500股,東大阿派300股,中信國安500股。有人建議她保留中信國安、發展、馬鋼即可,股性相近的其他股票捨去;退出的資金可伺機在新熱點上介入,或在保留的股票上加倉,某甲採納了建議,以後在操作中省心多了。
- (2)擴充法
有的股民因一著不慎,比如誤聽消息或一時衝動及誤判形勢等,以致滿倉套在一兩隻股票上。為分散風險,避免一棵樹上吊死,適於增加股票種類。
例證:某乙在1997年下半年,仍沿用上半年追棒高價含權績優股的思路,買進武漢中商2000股(買入價44元)。結果此一時彼一時也,高價股風光不再,該股也開始走低?為避免風險擴大,某乙先賣出1500股(賣出價40元),剩餘資金以後買人低價新股鋅業股份、韶鋼松山等。後來,武漢中商因中報業績不理想而大跌,某乙因先行減磅,故損失大大減少。
- (3)換籌法
換籌法在解套操作中應用非常普遍,根據具體情況可採用全部或部分置換或部分股票的部分倉位置換等等,其主要目的在於以強勝弱。
優點:換籌成功,可一舉擺脫不利局面,並可輓回損失,反敗為勝。
缺點:換籌失敗,常會導致陣腳大亂,因被套牢折磨久了的人,賺點錢未必令他高興,若再虧損一點,卻會令他痛上加痛。
例證:1997年6月,某甲在長安汽車上市之初以11.50元的價格買進,結果是深度套牢。7月10日集多種題材的桂林集琦上市,收出十字星。某甲判斷此時大盤低迷,新股極可能低開高走,第二日在桂林集琦突破16元時果斷割掉長安汽車而換人,直捂至20元始平倉。這樣,徹底輓回了損失。
失敗例證:1998年底以32元買進中興通訊,至1999年5月初時認定高科技徹底沒戲了,遂於26元處割掉,換進低價題材股粵華電。孰料5.19行情後,中興通訊大漲,最高上50元,而粵華電只從5元漲到6元多,某乙僅僅輓回了損失而失去了獲厚利的機會。
- (4)去弱存強
審視手中被套股票,擇強勢股留下,平掉弱勢股,或更加倉於強勢股上,此為去弱存強。此法被套股民用之卻不多,關鍵是要突破一個觀念問題,即不被買人成本所束縛。許多人的做法常是快解套或剛解套的股票先出掉,即使它還將走強;套得深的則後出掉,即使它積弱難返(參見後文防套戰略中關於追逐強勢股的討論)。
例證:某乙持有黔輪胎1000股(買人價12元),廣鋼股份2000股(買人價4.3元),在雲天化掀起了回購概念的炒作後,有類似股本結構的廣鋼股份也聞風而動。某乙平掉虧損嚴重的黔輪胎,而保留已解套之廣鋼,並於4.5元處加倉。上5元後他全部出清,輓回了以前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