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操作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
目錄 |
扭曲操作是美國聯邦儲備局的一種經濟政策,扭曲操作由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托賓於1960年代初設計,名稱來自當時流行的扭扭舞(Twist)。
透過賣出短債及買入長債,降低長債利率,目的是壓低較長期利率,從而刺激抵押貸款持有人進行再融資,降低借貸成本,藉此鼓勵銀行業向中小企放貸,從而刺激經濟。
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OT)的提法最初來自美聯儲,扭曲操作其後獲美國聯邦儲備局於1961年首次採用。當時聯儲局購入以五年期為主的40億美元長期美國國債,同時賣出短債,目的除了降低長債利率,更希望減少流失美國黃金儲備,但當年的成效不大。
2011年9月,美聯儲頂住市場要求推出QEⅢ的強大壓力,決定在2012年6月底之前購買4000億美元剩餘期限為6年至30年的長期國債,同時賣出同等規模期限3年以內的國債;後又將此政策延至2012年底。歷史上,美聯儲在1961年也曾採取過類似措施。這種“賣短買長”以壓低長期利率的政策,被稱為扭曲操作。
優點:通過買入十年期以上的長期國債,推低長期利率,從而推低與長期利率掛鉤的貸款利率,包括按揭和汽車貸款,鼓勵買入高風險資產,有助推動股票等資產價格上升,不會導致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大,減少刺激通脹升溫的機會,有助於說服美聯儲委員會內部的鷹派接納;
弊端:可能刺激短期利率上升,有違當局維持極低利率的承諾;長期利率已徘徊紀錄低位,進一步下跌恐作用不大,可能刺激商品價格,包括油價上升,再次推高通脹。
中國的扭曲操作[1]
中國人民銀行在2013年8月初發佈2013年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引發業內廣泛關註,其中“把凍結長期流動性和提供短期流動性兩種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操作結合起來”的提法成為此份報告中的最大亮點,被一些機構解讀為中國版的“扭曲操作”。
央行如此解釋這樣操作的原因:近兩年來,隨著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形勢的變化,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量總體小於到期量,餘額持續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二級市場交易的活躍度及作為定價基準的有效性。
央行這樣總結如此操作的意義: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較大,流動性供求方向複雜多變的情況下,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對部分到期的中央銀行票據進行續做,不僅有助於增強央行實施貨幣政策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對於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債券市場發展等也具有重要意義。並稱,下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相機開展此類操作,與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有效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為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和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這一段表明瞭央行扭曲操作的目的,並表示,在搭配其他政策工具的情況下,如此扭曲操作可能是央行今後長期使用的工具,而非僅僅是權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