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救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戰地救護[1]
戰地救護是指研究在野外情況下對大批傷員實施緊急救護的組織措施和工作方法,掌握通氣、止血、包扎、固定和轉運等戰地救護的知識和技能,達到提高戰地救護質量,保護傷員生命,預防併發症,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傷殘率的目的。
加強戰地救護訓練的做法[2]
1.精選參訓人員,確保訓練時間
在參訓人員的生脫節,對戰地救護技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現 確定上,科學確定衛勤領導、衛生幹部和衛生員的比將我們加強戰地救護訓練的做法和體會報告如下。 例,在確保平時衛勤保障任務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遴選思想穩定、作風優良的人員組成野戰醫療隊,集中3個月時間進行專項訓練。集訓期間不得休假、請事假,以確保訓練時間的落實。
2.加強思想教育及體能訓練
按照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的要求,根據具體情況,選準切人點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教育,用上級領導的指示精神統一思想,強化軍事鬥爭衛勤準備意識。努力剋服高原及高溫的影響,每天堅持組織跑步、爬山等,以適應戰地救護對體能的特殊要求。
3.加強“五大技術”訓練
編印了《野戰常用救護手冊》,逐項開展了傷員識別與常用火線搬運方法、出血性質判定及各種止血方法、開放性和閉合性胸部傷急救、腹內臟器和腦組織脫出及全身各部位軟組織傷包扎,以及各類骨折和關節脫位的固定(包括專用器材和就便器材及自身肢体固定)、徒手通氣及單人法心肺複蘇術、後送途中不間斷觀察及治療等項目的訓練,並模擬實戰環境開展綜合演練,如以空爆彈營造實戰環境,設置不同的創傷條件,各組隊員分別進行快速接近、傷員識別、單兵徒手火線搬運,用樹枝、槍械、毛巾等就便材料包扎止血固定,以及擔架迅速後送等訓練。
4.訓練方法多樣,重在野外考核
以考核大綱的規定為標準,採取集中上課、觀看錄像與單兵操作分組訓練相結合,以及共同科目共訓與專業科目單訓相結合、模擬訓練與實地演練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分步驟、分階段落實各項訓練內容,並以專題講座、理論學習、分組模擬訓練和野外實地演練等形式,組織參訓人員進行分析、討論,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並及時解決有關問題;參照《常用護理技術操作程式及考核評分》,採用理論考試和野外隨機抽查考核相結合的辦法來檢驗訓練效果。
- ↑ 第一章 緒論.急救護理學.吉林大學精品課程
- ↑ 羅鈺麟,徐先平,鄭平,趙子高,汪睿.加強戰地救護訓練的做法和體會[J].人民軍醫,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