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流動性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情緒流動性(Emotional Fluency)
目錄 |
情緒流動性指的是雙方能夠運用情感的語言,準確地溝通他們的感受和內心的狀態。擁有較好的情緒流動性的人,能夠在關係中不帶評判性、不含附加條件地體會和表達真實的情緒,也能夠有意識地、創造性地運用情緒。
阻止情感流動性的因素[1]
1. 允許情緒的表達和流動會使我們脆弱。
Lynn Pearl(2012)認為,因為害怕脆弱,而不願意建立情感的連接,是情感流動性失敗的核心障礙。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與人建立連接都是基本的需求,但是,與他人建立情感的連接、傳達真實的情緒,也就同時意味著我們“允許自己脆弱”,“允許自己有被傷害的可能”(Berne, 1961)。你們在更親近彼此的同時,也更容易被彼此傷害,因此,為了避免被傷害的可能性,我們會拒絕流露和傳遞真實的情感。
對於伴侶雙方來說,傳遞情緒都是一種“冒險”(特別是在這種溝通建立的一開始)。一方面,面對自己的脆弱,在我們看來是危險的;另一方面,表達和接收情緒,特別是那些負面的、帶有憤怒的情緒,在我們看來也是危險的,因為它有可能會觸碰到對方的脆弱。
2. 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並沒有說著同一種語言。
如果你註意和自己伴侶爭吵的方式,就會發現更重要的不是你們所爭論的內容,而是你們爭論的狀態和立場。有時候,雖然你們說的是同一個詞語,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用自己的理解去體會他人的意思。
你們對對方的行為、舉動、語言的理解,未必是對方真實所要表達的。爭吵經常會進入這樣的狀態:你並不能夠識別出自己在生氣什麼,也不明白對方真的在說什麼,你們都是基於自己的語境,在和自己想象中的對方對話。
3. 我們並不把彼此當做同盟者,而是競爭者。
對於一些伴侶來說,他們在溝通中沒能使情緒流動,是因為並不把彼此當做可以相互支持的“同盟者”(ally),而是當做競爭者、敵人或者陌生人(Pearl, 2012)。他們把這段關係看作是權力的爭奪,在每一次討論中都想要成為勝利的一方,因此,他們對情緒的表達是攻擊性的,目的是獲得勝利,而並不是真正的情緒傳達。
如何使用情緒流動性[1]
- 1. 不攻擊、不迴避,學會“吐露”。
根據Wile(1981)的理論,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想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或者擔憂時,有三種方式:攻擊(attack),迴避(avoid)或者吐露(confide)。但對於以上三種伴侶來說,他們只會選擇前兩種方式(阻礙情緒流動的),而不會選擇第三種“吐露”的方式(促進情緒流動的)。
而“吐露”——對你信任的人表達私密的事情和想法——恰恰是傳遞情緒的一個關鍵。它是不誇張、不迴避地描述你的感覺。“吐露”也是對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一視同仁的,不能只表達憤怒、傷感或恐懼,也不能只表達愛、關心、欣賞和需要 (Gleason, 2016)。
不懂得如何使情緒流動的人,在對另一半存有擔憂或者不好的情緒時,就會以攻擊或迴避的形式表現出來;但能夠使情緒流動的人,則會吐露這些想法。
- 2. 學會“具體化”自己的感受。
先要識別自己的情緒,允許自己去完全地感知自己的情緒;然後是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有效地運用它們,表達它們。
- 3. 能夠使情緒流動的,不只有語言。
語言是我們表達情緒的主要方式,但還有其他方式可以用來“助攻”,比如眼神的註視和身體的觸碰。
凝視(gaze)被證明是傳遞情緒的好幫手,因為當你註視另一方時,會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被欣賞的、被註意的、被理解的。註視對方的眼睛,也能夠幫助你們在難以用語言交流時打破僵局 (Furnham, 2014)。
觸摸也會幫助我們情緒的流動。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需要母親的觸摸來讓我們感受到“我在這,你很安全”;在成人之間的親密關係里,觸摸、擁抱等身體接觸不僅能提高催產素水平、舒緩心跳(這些好處不僅對於接受動作的一方,對發起動作的一方也是如此),而且,當你不知道怎麼去用語言表達情感的時候,觸碰是開啟情感交流的好方法 (Field,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