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可視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思維可視化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技術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被可視化的“思維”更有利於理解和記憶,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
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技術主要包括兩類:圖示技術(思維導圖、模型圖、流程圖、概念圖等)及生成圖示的軟體技術。
隨著“思維可視化”技術的發展,其在各領域的應用防越來赿廣泛,越來赿深入:比如在商業領域出現的“可視化思考”會議;在教育領域出現的“思維可視化教學”;在科研領域出現的“思維可視化研究”等。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知識加工”和“問題解決”的思考過程往往是不可見,而且教師和學生都更多關註答案,忽視答案的生成過程。然而,學生思維的發展並不來自於“答案的累積”,而來自於“生成答案的思維方法和過程”。“答案的累積”只是增加學生的“感性答題經驗”,而不能提高學生的“理性解題能力”,所以當題目或題型一變,學生便無法應對,因為“感性經驗”對不上號了。
因此,要提高教學效能,我們就必須變“強調答案”為“強調答案的生成過程”,變“依靠感性經驗答題”為“運用理性思考解題”,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把“看不見的”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呈現出來,以便更好地理解、記憶和運用。
“知識可視化”的概念較“思維可視化”的概念出現得更早一些,它主要強調的對知識表徵的可視化呈現,北京師範大學“知識工程研究中心”在這方面的研究比較深入。
而由華東師範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提出的“思維可視化”則更側重於知識表徵背後的思維規律、思考方法、思考路徑,在可視化的過程中更強調對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徑的梳理及呈現。
“知識可視化”重在把知識本身用圖示展示出來;“思維可視化”則重在把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係用圖示展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