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心身醫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心身醫學(Psychosomatics)

目錄

什麼是心身醫學[1]

  廣義的心身醫學是指主要研究包括複雜的社會環境、人際關係、生活事件等與社會、心理密切相關因素,以心理為中介所引發的以軀體癥狀為主要表現的失調。它不是指一個學科,而是強調醫學的各科都應該從心和身兩個方面去研討的一種模式;狹義心身醫學是研究心身疾病、身心障礙等心理應激、個體易患素質、社會環境等因素在人體內相互作用所致的功能和器質性疾病。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的心身醫學指的是狹義的心身醫學,但其外延與醫學心理學、精神醫學、行為醫學社會醫學等學科存在著廣泛的交叉。

心身醫學與醫學心理學的關係[2]

  醫學心理學是醫學與心理學結合的學科,它把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與技術應用到醫療實踐之中。它既具有醫學的性質。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研究的對象主要是醫學領域中的心理學問題,即研究心理閃素在疾病病因、診斷、治療和預防中的作用。它應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來研究人類的健康與疾病間題,對病人進行檢查,為診斷提供依據,併進行心理診斷與治療。劉新民指出,心身相關理論是醫學心理學理論的核心,在醫學心理學研究領域其有代表性。醫學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和心身醫學的研究範圍有交叉和重疊,應用於疾病治療領域的醫學心理學和心身醫學的外延相同。劉增垣認為精神衛生和心理衛生工作者,必須責無旁貸的把心身疾病的防治和心身醫學的研究作為己任,納入工作日程。目前我國臨床心理醫學工作者缺乏,心理醫學的任務也主要由精神科醫師及其他臨床醫師來承擔。

  人是具有思想感情的社會成員。人的疾病,不僅與自身的軀體因素有關,與心理狀態和所處構環境也有密切聯繫。臨床實踐和心理學研究提示,有害的器質性因素和精神因素都能引起疾病,損害人的健康:而合理的心理學方法與積極的心理狀態如同藥物等物質因素一樣,也是防治疾病、促進心身健康的重要手段。

  心身醫學和映學心理學都對“心理社會因素與健康的關係”感興趣。並且都認為,心理社會因素作為一種應激,會影響入的自主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導致各個系統組織器官的功能改變。如果心理社會因素所致的應激反應過於強烈和持久,會引起機體的器質性損害甲而形成心身疾病。由於每個人的心理生理素質各不相同,心理社會因素對人的影響程度與所致疾病的輕重也各不相同。精神心理因素的確在疾病的發生髮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而許多疚病的診治,也必須兼顧稍神心理因素,包括運用各種心理療法。

參考文獻

  1. 張艷萍,杜文東.心身醫學的哲學思考[J].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2. 於笑凡.我國近年心身醫學的研究概況(綜述)[J].上海中醫葯大學,201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Lin,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心身醫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