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心流(Mental flow)又稱福流、涌流、心流通道,是指一種某者在專註進行某行為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
目錄 |
心流是心理學家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 (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他的著作《心流:最優心理學體驗》中提出的,將心流定義為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註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註、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很多時候我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並且擅長的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體驗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戲、閱讀、演奏樂器還有工作的時候。某者在此狀態時,通常不願被打擾,即抗拒中斷。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認為,使心流發生的活動有多樣性。
1、我們傾向去從事的活動。
2、我們會專註一致的活動。
3、有清楚目標的活動。
4、有立即回饋的活動。
5、我們對這項活動有主控感。
6、在從事活動時我們的憂慮感消失。
7、主觀的時間感改變--例如可以從事很長的時間而不感覺時間的消逝。
以上項目不必同時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產生。但齊克森米哈里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個個體都能達到心流的狀態。這種工作群體的特征包括了:
1、創意的空間排列。
2、游戲場的設計。
3、平行而有組織的聚焦。
4、目標群組聚焦。
5、現存某項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6、以視覺化增進效能。
7、參與者的差別是隨機的。
米哈里·齊克森米哈里可能是第一個將心流的概念提出並以科學方法加以探討的西方科學家,不過他並非第一個註意到心流現象或發展出心流技法的人。
超過二千五百年的時間里,東方精神傳統實踐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運用心流技法為其發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禪宗使用心流來決定其表現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個被廣泛使用的辭。
在教育領域中,“過度學習”似是心流的一項重要因素--至少在技術層面是如此。同時,許多現代運動員也在運動中經歷心流,他們稱此經驗為“在心流區”中。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心流的概念已廣為東西科學家、精神大師及運動員所共同認識,只有齊克森米哈里將心流的概念應用到改善西方文化構成(如游戲場設計)的領域中。東方精神實踐家曾發展出一套完整的心流理論來促成精神力及個人之發展與自我提升。
- (1)明確目標
要達到心流體驗,首先需要做一件有明確目標的事情 ,因為目標才會引領專註,才能讓我們投入心力。好的工作;有計劃、有目標的閑暇生活及愛好都符合這一點。
- (2)即時回饋
即時回饋是達到心流的一個重點,為什麼很多人會沉迷於游戲或賭博,就是游戲和賭博有即時回饋,做得如何,馬上可以看到效果。很多企業員工沒有活力,往往也跟沒有即時回饋有關。
- (3)匹配難度
匹配難度就是,要不斷提升事情的挑戰,突破舒適區,沒有難度很快就會厭倦,但如果難度太高,又很容易放棄。所以,適當的難度才是持續投入的基礎,這在體育比賽中特別明顯。工作中也一樣,如果一個人的工作長期沒有挑戰,那麼他很快就會失去興趣,最終導致效率降低。聰明的領導應該懂得合理利用這一點。
- (4)全神貫註
把潛在的外界干擾都摒除掉可以讓你更快的進入心流狀態,並且不易被打斷。
- (5)持續挑戰
不但要匹配難度,而且要持續提供,讓該項活動一直具有挑戰,這也是刻意練習的核心。只有這樣不斷挑戰,才能長期處於一種全情投入的心流狀態。
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