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幼林撫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幼林的抚育)

目錄

什麼是幼林撫育[1]

  幼林撫育是指造林後至郁閉前這一時期內所進行的撫育管理技術措施,其任務是保證成活,提高保存率併為速生、豐產、優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林撫育的意義[2]

  按計劃實施造林工作後,幼林撫育管理便成了林木生長好壞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關鍵。幼林撫育是在更新造林後至幼樹威林這一期間,通過人為活動改善林木生長髮育、鞏固造林成果、促進林木生長而採取的各種技術措施,它是加快林木生長的重要手段。幼林撫育從土壤管理、林木管護、補植等方面入手,為新造林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促使林木健康生長,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幼林撫育的內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環境條件、造林樹種生物學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存在差異,目的是對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革被、灌木直接進行人為干涉,以改善幼樹成活和生長髮育的環境條件。及時進行合理的撫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雜草灌木,減少和林木爭奪水、肥、光,改善土壤條件,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創造良好的水、肥、氣、熱狀況,保證造林成活,促使幼樹良好的生長和迅速達到鬱蔽。因此,及時採取相應撫育措施,不斷排除不利因數的干擾,對提高造林質量、鞏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幼林撫育技術[2]

  1.對幼林進行鬆土除草。鬆土可以使板結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強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樹的竟爭植物,使苗木順利成活;有時適當保留植穴周圍的植被,為苗木適度庇蔭,減少水分蒸發,降低地溫。在具體作業時必須做到“三不傷”即不傷根、不傷皮、不傷梢;“二盡”即雜草除盡、石塊撿盡;“一培土”即把鋤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雜草覆蓋在種植點,降低地表溫度,保持土壤濕度,抑制雜草生長,腐爛後又能增加土壤肥力。鬆土深度要適當,做到里淺外深,深度一般為5~10cm,乾旱地區可加深至12~15cm,甚至30cm。除草鬆土應在幼樹生長旺盛期之前,一般從造林年度起連續3~5年,主要在一年中生長季的前半期進行。但植苗造林當年的第1次應儘量提早,並結合培土、扶正、踏實等工作進行。鬆土方式可分為穴狀(塊狀)、帶狀和全面除草等,土壤比較乾旱的陡坡和地表徑流比較嚴重的地塊,應採取魚鱗坑式的撫育方式。除草和鬆土的深度根據幼樹表層根系的分佈情況確定,力求少傷根系,但對長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強的樹種(如楊樹、杉木)可深些。造林地區越乾旱,植被越茂密,撫育的年限應越長,氣候土壤條件良好的地方,當幼樹高度越過草層高不再受壓抑時,撫育即可停止,不必強求達到鬱蔽。每年鬆土除草的次數可根據造林地區的氣候條件和造林樹種確定。除手工方式外,還可採用各種除草鬆土機械(如割灌機等)。化學除草也是一種頗有效的方法,但不能達到疏鬆土壤的目的。

  2.水肥管理。灌溉是造林時和林木生長過程中人為補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目前主要用於乾旱地區造林培育速生豐產林,大面積造林基本上都灌溉。每次的灌溉量要依據樹種、林齡、氣候狀況和土壤濕度而定,要保證林木根系層處於濕潤狀態。施肥是造林時和林木生長過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狀況的措施。林木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兩種。基肥在造林前結合整地施用。用作基肥的主要是有機肥料,有時也加施化學肥料,有機肥料的施肥量應根據樹種、苗齡、肥料種類以及土壤性質決定。追肥一般用化學肥料,追肥時要註意氮、磷、鉀肥的搭配。追肥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肥料直接撒於地表,但效果不好。另一種是溝施即在相當於樹冠投影範圍的外緣或在種植行間開溝,將化肥撒入後覆土。

  3.林木除櫱、間苗、抹芽、和修枝。除櫱是除去植株千基部的萌櫱以促進主幹生長的一項撫育措施,在造林後的1~2年內,應選留健壯、千型通直的主幹,把其餘的櫱條去掉,除櫱後要培土,以抑制萌芽條再生。採用群狀以及穴播、叢植等方法造林時,由於播種不勻或隨著幼苗的成長,致使苗木密集成叢,營養面積和光照條件不足,引起幼樹生長不良,必須在造林後間苗,問苗時堅持留優去劣,控制間距,最好是在雨後或鬆土除草時進行。抹芽是為了促進幼林生長、培育好千形而採取一種幼林撫育措施。具體做法是,當幼樹的樹幹上萌發的嫩芽尚未木質化時,將距地面樹高2/3以下嫩芽抹掉。可防止養分分散有利幼樹高生長;同時還可避免幼林過早修枝。修枝是根據不同林種的要求,人為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種撫育措施,是調節林木內部營養的重要手段。最好選擇在晚秋和早春樹木休眠期進行,修枝強度以最大限度地促進林木生長為原則,不要過大或過小,避免撕破樹皮或切口粗糙而影響樹木生長。修枝在一些多分枝及主幹不明顯樹種的中幼林中十分必要。

  4.補植與保護。在造林後1-2年內,通過造林檢查驗收,對成活率低於85%的幼林均立即組織補植,如成活率低於40%則要重新造林。工程造林要求成活率在9O%以上為合格,同時保存率不低於85%。補植力求用原樹種的大苗,使其與成活苗木的生長相近,有利將來林相整齊。另外,造林後經過3~5年時間,出現幼林生長不良,難於威林成材的“小老樹”或“小老頭林”,林業上稱此現為低產林分。低產林分的特征是植株彎曲,萌條叢生,主幹不明顯,枝葉枯黃呈病態。形成低產林分的原因很多,如立地不適或樹種選擇不當、粗放管理或撫育不善等。對低產林分進行改造,首先要研究其成因,然後對症下藥,採用相應措施進行。比如復墾、施肥灌溉、平茬複壯、補植補造,或介入其他樹種等單項或多項措施結合。幼林保護是造林後為保證造林成活成林而採取的保護性措施。其內容包括防火、病、蟲、鼠、烏、獸、凍等。特別是北方地區,為了防止冬春旱風吹襲,造成苗木失水過多,引起葉、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進行埋土防寒,確保造林成活。

參考文獻

  1. 王恭禕,趙波主編.第三章 林菜間作 林地間作.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5.
  2. 2.0 2.1 陶化清.淺談幼林撫育技術[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3,(第7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幼林撫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