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形城市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帶形城市理論起源於19世紀,當時西班牙的薩爾達及索利亞依·麥達兩人於1882年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並相應地提出了帶形城市規劃理論。
這個理論在馬德里近郊的蘇達村作了部分實踐。這個理論認為,城市的公共交通路線和公用事業設施可以形成一個無限擴展的帶形區域。“在帶形的城市裡,可以有火車和電車、水管、煤氣、電線、蓄水庫和公園,可以間斷地佈置在需要的地域內……”按照這個理論建設的城市,能解決擁有大量居民的城市在居民生活中的一系列複雜的問題。
這個建議在當時僅是一種探索性的設想,到了20世紀60年代,戈登·柯倫重新將這個理論提了出來,並把這種理論稱為“愛爾康”城鎮理論。它的主要特征是使城鎮分佈在一條帶形區域內。這個帶形區域可以構成封閉環形形式,以利公共交通的運轉。每個居民只需步行幾米,就可通過公共交通系統,到達工作地點、商場、學校或文娛場所。環狀城市的中間是公共綠地地帶,使交通安全而流暢。由於城市呈帶形發展,所以用地比較靈活。為了不致占用大片農田,往往可以利用原有城鎮加以改造或利用邊角地、山地等修建新城鎮。每個環狀帶形城鎮是一個完整的獨立城鎮,各環狀的帶形城鎮可由區域公路連貫起來,形成一個新的城鎮群,以利於區域發展。
王萬茂主編,土地利用規劃學,科學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