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結構分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工序結構分析[1]
工序是組成生產過程的基本單位,因而也就成為制定勞動定額的基本對象。制定勞動定額,首先要確定製定勞動定額的對象,因此就需要研究工序結構。工序結構分析的目的,是為科學地確定工序的作業時間消耗。
所謂工序結構分析,就是把工序細分化,分為若幹個細小的要素。
工序結構分析的劃分[1]
劃分工序要素有兩情況:
一是按機動系統劃分,把工序分為工步、走刀。
工步就是在加工的錶面不變,使用的工具不變,切削用量不變的條件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在上述三個條件中改變任何一個條件,便成為一個新的工步。
走刀就是從加工對象的錶面切削一層金屬。一個工步可以是一次走刀也可以是多次走刀。
二是按手動系統劃分,工序分為操作、動作。
操作就是為了實現一定目的而進行的活動。比如,在車床上加工一個零件就是一道工序,可以分為八個操作,即把零件安裝在卡盤上,開車,進刀,車削,退刀,停車,量尺寸,卸下零件等。
動作是工人接觸物件,使物件發生移動的舉動。例如,安裝零件的操作可以分為拿起零件,把零件移到卡盤上,使卡盤卡正零件,擰緊等幾個動作。動作是工人活動的最簡單的因素,也是度量的最小單位。為了使動作合理化,以減少不必要的動作,節省工時消耗,所以在制定工時定額前,要進行動作研究,實行動作標準化。
工序結構分析的層面[1]
工序結構分析可粗可細,根據制定定額的需要而定。生產類型高、生產比較穩定的企業,可以分析到動作,不過在一般情況下,多分到操作或操作組。操作組就是相聯繫的幾個操作的組合。比如,車床加工零件的八項操作,可以合併為五項操作,即裝活、進刀、車削、退刀、卸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