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持幣量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居民持幣量[1]
居民持幣量亦稱居民手持現金,是指城鄉居民手中保存的現金。
按性質分有四種情況:[2]
(1)先收後支,處於待購待支過程中的暫時性的手存貨幣;
(2)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成員手頭結餘錢;
(3)逐漸積累,儲幣應急或用於較大金額的支出;
(4)箱底錢,即少數人,特別是老年人,帶有保密性的聹存現錢。
在這四種情況中,特別是後兩種情況,多採取儲蓄存款的方式,但也有些人直接留存現錢。
按對象分為三種情況:
包括農民手中手持現金、城鎮居民手持現金和流動人口手持現金等,其中農民手持現金包括一般農戶,種植、養殖、手工加工、運輸、個體工商等各類專業戶手持現金,城鎮居民手持現金包括一般職工家庭和個體工商、飲食服務業手持現金,流動人口手持現金包括出差、探親訪友、分工經商和軍隊人口手持現金。
- 城鎮職工家庭持幣量調查方法有以下幾種:①分階層調查法;②典型單位調查法。
- 流動人口持幣量調查一般採取個別調查和多方收集資料相結合。
居民持幣量的用途[3]
居民持有的貨幣,主要用於購買商品,在市場供應正常,貨幣作為購買手段能夠順利實現的情況下,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而逐步增加,一般不會有大幅度的波動。如果城鄉居民持有貨幣的比重短期內有較大變化,則是市場商品供應或物價產生不正常情況的反映。研究城鄉居民持幣量的變化,對判斷貨幣流通是否正常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調查研究持幣量,對於有計劃的調節市場貨幣流通量,促進商品供求平衡,從而保障城鄉居民經濟生活的正常進行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