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商品接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商品接運

  由於商品到達倉庫的形式不同,除了一小部分由供貨單位直接運到倉庫交貨外,大部分要經過鐵路、公路、航運、空運和短途運輸等運輸工具轉運。凡經過交通運輸部門轉運的商品,均需經過倉庫接運後,才能進行入庫驗收。因此,商品的接運是商品入庫業務流程的第一道作業環節,也是商品倉庫直接與外部發生的經濟聯繫。它的主要任務是及時而準確地向交通運輸部門提取入庫商品,要求手續清楚,責任分明,為倉庫驗收工作創造有利條件。因為接運工作是倉庫業務活動的開始,是商品入庫和保管的前提,所以接運工作好壞直接影響商品的驗收和入庫後的保管保養。因此,在接運由交通運輸部門(包括鐵路)轉運的商品時,必須認真檢查,分清責任,取得必要的證件,避免將一些在運輸過程中或運輸前就已經損壞的商品帶入倉庫,造成驗收中責任難分和在保管工作中的困難或損失。

  由於接運工作直接與交通運輸部門接觸,所以做好接運工作還需要熟悉交通運輸部門的要求和制度。例如,發貨人與運輸部門的交接關係和責任的劃分,鐵路或航運、海運等運輸部門在運輸中應負的責任,收貨人的責任,鐵路或其他運輸部門編製普通記錄和商務記錄的範圍,向交通運輸部門索賠的手續和必要的證件等。

  做好商品接運業務管理的主要意義在於:防止把在運輸過程中或運輸之前已經發生的商品損害和各種差錯帶入倉庫,減少或避免經濟損失,為驗收和保管保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商品接運的方式

  接運方式大致上有4種,現將各種接運方式的註意事項分別敘述如下。

  1)車站、碼頭接貨

  (1)提貨人員對所提取的商品應瞭解其品名、型號、特性和一般保管知識、裝卸搬運註意事項等。在提貨前應做好接運貨物的準備工作,如裝卸運輸工具,騰出存放商品的場地等。提貨人員在到貨前,應主動瞭解到貨時間和交貨情況,根據到貨多少,組織裝卸人員、機具和車輛,按時前往提貨。

  (2)提貨時應根據運單及有關資料詳細核對品名、規格、數量,並要註意商品外觀,查看包裝、封印是否完好,有無玷污、受潮、水浸、油漬等異狀。若有疑點或不符,應當場要求運輸部門檢查。對短缺損壞情況,凡屬鐵路方面責任的,應做出商務記錄;屬於其他方面責任需要鐵路部門證明的應做出普通記錄,由鐵路運輸員簽字。註意記錄內容與實際情況要相符合。

  (3)在短途運輸中,要做到不混不亂,避免碰壞損失。危險品應按照危險品搬運規定辦理。

  (4)商品到庫後,提貨員應與保管員密切配合,儘量做到提貨、運輸、驗收、入庫堆碼成一條龍作業,從而縮短入庫驗收時間,並辦理內部交接手續。

  2)專用線接車

  (1)接到專用線到貨通知後,應立即確定卸貨貨位,力求縮短場內搬運距離;組織好卸車所需要的機械、人員及有關資料,做好卸車準備。

  (2)車皮到達後,引導對位,進行檢查。看車皮封閉情況是否良好(即卡車、車窗、鉛封、苫布等有無異狀),根據運單和有關資料核對到貨品名、規格、標誌和清點件數;檢查包裝是否有損壞或有無散包;檢查是否有進水、受潮或其他損壞現象。在檢查中發現異常情況,應請鐵路部門派員複查,做出普通或商務記錄,記錄內容應與實際情況相符,以便交涉。

  (3)卸車時要註意為商品驗收和入庫保管提供便利條件,分清車號、品名、規格,不混不亂;保證包裝完好,不碰壞,不壓傷,更不得自行打開包裝。應根據商品的性質合理堆放,以免混淆。卸車後在商品上應標明車號和卸車日期。

  (4)編製卸車記錄,記明卸車貨位規格、數量,連同有關證件和資料,儘快向保管人員交代清楚,辦好內部交接手續。

  3)倉庫自行接貨

  (1)倉庫接受貨主委托直接到供貨單位提貨時,應將這種接貨與出驗工作結合起來同時進行。

  (2)倉庫應根據提貨通知,瞭解所提取貨物的性能、規格、數量,準備好提貨所需要的機械、工具、人員,配備保管人員在供方當場檢驗質量、清點數量,並做好驗收記錄,接貨與驗收合併一次完成。

  4)庫內接貨

  存貨單位或供貨單位將商品直接接運送到倉庫儲存時,應由保管人員或驗收人員直接與送貨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當面驗收並做好記錄。若有差錯,應填寫記錄,由進貨人員簽字證明,據此向有關部門提出索賠。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ne0135,Angle Roh,Dan,Zfj3000,Cabbage,Q 0O0O0O,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商品接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